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哪个朝代的

水云之间
精选回答
梁山伯与祝英台究竟是哪个朝代的?

梁山伯是东晋时期的人。

在东晋时期,汉文化的中心由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当时的东晋朝廷在江南地区修建了很多书院。

梁山伯正是在书院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祝英台。

梁山伯是东晋时期的人,曾经担任过勤县县令。

在担任勤县县令的时候,他爱民如子。

遇到灾荒年份,他总是开仓放粮。

梁山伯的德行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推崇,皇帝知道后,封梁山伯为忠义王。

梁山伯生活的晋朝有着浓重的文化气息,并且在当时还有女文人。

薛涛是东晋时期的女文人,谢道韫也是东晋时期的女文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晋朝,正好反映了当时女性读书的风气。

关于梁山伯生活的朝代,许多人也有不同的意见。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梁山伯生活在明朝。

这些历史学家给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与以往的版本不同。

梁山伯是明朝时期的人,在做官的时候勤政为民,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梁山伯去世后,当地百姓为梁山伯安葬的时候,挖出了祝英台的坟墓,祝英台是东晋时期的人。

当地百姓就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合葬了。

梁山伯是哪个朝代的这个问题,虽然有争议,但是大部分人认为梁山伯是东晋时期的人。

因为在唐朝与宋朝的时候,就流传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至于梁山伯是明朝人的说法,是民国时期一位老人述说的。

梁山伯身世是官宦子弟,梁山伯是东晋时期的人,在东晋任县令。

梁山伯在做县令的时候,对待百姓很好,当地的百姓很爱戴梁山伯。

梁山伯在出现天灾的时候,不顾皇帝的命令,毅然打开粮仓,将粮仓中的粮食救济灾民。

正因为梁山伯身世是官宦子弟,他才能够去书院读书。

在东晋时期,中原的士族南下,在江南地区定居下来。

以建安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文化气息浓厚,东晋朝廷在这个地方兴建了很多书院。

梁山伯在书院读书的时候,遇到了祝英台。

梁山伯的身世在当时算是士族,在东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一些贫穷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法进入书院学习。

梁山伯正是靠着士族的身份进入了书院学习。

而在当时,做官也是需要士族身份的,梁山伯的士族身份使得他很容易就谋到了官职。

梁山伯的身世与祝英台很相似,祝英台的父亲虽然不是官员,但在当时也是士族。

梁山伯与祝英台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如果不是马文才的干扰,梁山伯与祝英台结合是很般配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书院,书院在东晋的时候是士族子弟才能去的地方,贫寒人家的学子根本无钱去书院学习。

梁山伯出身士族,进入书院自然很容易。

而祝英台也是士族出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身份恰好相似,因此能够在书院中相遇,互相产生情愫。

梁山伯与祝英台起源于什么年代?梁山伯与祝英台起源于东晋时期,在东晋时期,文化中心由中原地区转移到江南地区,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这个地区的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当时的书院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产生情愫。

梁山伯与祝英台起源的年代是东晋,也是南北朝的前期,在南北朝时期,受到北方胡人风气的影响,有不少女子在社会中抛头露面。

花木兰就是南北朝时期的人,谢道韫这位女文人也是东晋时期的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起源于东晋,在唐宋的时候,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唐朝的时候,南北实现了大一统。

加上唐朝国泰民安,文化有很大的发展,这个时候,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并且在文人的笔记中开始出现。

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起源于什么年代的答案是明朝。

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梁山伯是明朝时候的人,梁山伯是明朝时的一位县令,他勤政爱民,在去世的时候,当地的百姓为梁山伯安葬的时候,挖掘出了祝英台的坟墓,就将祝英台与梁山伯合葬在一块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起源东晋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东晋时期满足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里几个要素。

书院是在东晋时期开始大兴修建的,女人参与社会活动在东晋时期盛行。

因此这个故事起源于东晋是最为流行的说法。

梁山伯是我国著名的爱情传说《梁祝》中的男主角,因为娶不到所爱之人祝英台郁郁而终,在传说中,祝英台撞在梁山伯的墓碑上而亡,二人化蝶飞去。

据历史学家考证,梁山伯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与祝英台的故事也跟传说中所描述的差不多,最后祝英台是在出嫁的路上遇到梁山伯的墓,墓开而入,二人合二为一,着实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很多古书如《嘉靖·宁波府志》、《鄞县志》、《义忠王庙记》中都有对梁山伯的记载,从中可以得知梁山伯家乡在会稽县,他还在宁波的鄞县做过县令,政绩突出。

有人认为梁山伯家乡在宁波,这是因为他的墓地就在宁波,在宁波等地都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年宁波积水成灾,百姓饥饿不已,民不聊生,身为知县的梁山伯不顾皇帝禁令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而黄帝却听信了佞臣的诬告将梁山伯处死。

无论这个传说是不是真实的,梁山伯在位期间带领百姓治水是肯定的,他为官清廉、一心为民,深得宁波百姓的爱戴。

目前我所知的,只下面这两点,其他的方面一点儿也不清楚。

雍正十一年修《宁波府志》卷三六《逸事》载,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谢安执政时期,梁山伯为会稽山阴人,而祝英台为会稽上虞人另有,明?张时彻于《嘉靖·宁波府志》中云:晋梁山伯,字处仁,家会稽。

尘埃飞雀 2023-08-22 16:01:55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意思是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苟且偷安、聊以卒岁。
反义词: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示例:
1、清·彭养鸥《醒世小说黑籍冤魂》第一回:“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2、茅盾《林家铺子》:“这年头,谁能顾到将来呢?得过且过。”
3、老舍《四世同堂》:“他们年岁虽轻,却学会了得过且过,他们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是不便为这个而不去快乐的参加滑冰。”

一个篱笆三个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一谚语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
出自《古今贤文》中的合作篇。
原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推测成书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增补,形成了今天的全书。

拜谢与叩谢用法

“拜谢”指敬辞,行礼表示感谢;“叩谢”指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
“拜谢”造句:
1、我一定要当面拜谢这位好心人!
2、出海平安归来,仍要拜谢妈祖娘娘和白衣大士,有的还专门请戏班子为天后娘娘唱戏答谢。
3、最后,再次诚心诚意拜谢能坚持将近七年的各位朋友!
“叩谢”造句:
1、每一天,我为你祈祷,为你的生命叩谢上苍,为你许下最美好的愿望,祈求众神赐予你幸福和健康。
2、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叩谢的。
3、一众人族突感身轻体健、百病消除,都知晓是三人所为,又一次诚心叩谢。

苟延残喘能形容自己吗

“苟延残喘”可以形容自己。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
成语典故:狼是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东郭先生救了它,它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一位农民路过,把狼打死了。
成语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小聪明永远比不上大智慧。另外,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人们不能乱施善心。生活常常使一些人挣扎在贫困或绝望的边缘,使他们仅仅能够将生命维持下去。若想摆脱这种窘境,就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
用法: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2、明·吴承恩《西游记》:“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