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要克服困难坚持阅读。坚持阅读又分两个方面来讲的:一方面是做家长的要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这是人文环境。如果家长坚持阅读,孩子看样学样,也就爱阅读了。另一方面是想办法让孩子也要坚持阅读,这个需要家长多做些服务性工作和引导性的工作。给孩子多买一些书放在那,他喜欢读什么,就多给他读这方面的,别断线了。同时,家长也要克服一些困难,尽量抽出时间来帮孩子读书,陪孩子读书。在孩子8岁以前跟孩子一起读书,其实是一种幸福。孩子非常需要,家长也很享受。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等孩子一旦自己会读书,你做家长的读的再动听,他也不让你再帮着他读书了。因此,坚持阅读非常重要,说亲子阅读能加深亲子关系,道理也在于此。
读书要形式多样。读书的概念是非常丰富的,不是单一的拿本书在那里照本宣科。一年级的小朋友,重在培养读书习惯,不能因为要坚持读书而让孩子背上沉重的读书负担。要量力而行,要形式多样。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可以多买一些各式各样的图书。比如,可以多买一些故事相对简单的图画书,也可以买一些简化版的世界名著,还有国学类的、成语故事类的、历史故事类的、笑话故事类的,还有像儿歌类的、摄影类的、科普类的,特别是绘本类的图书孩子们最容易接受,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多买一些。有空就跟孩子一起研读,孩子很快会喜欢上读书。当然,读书也不能只限定在拿起图书来读就算读书,也应该将读书的范围拓展开来理解。比如,给孩子看看即将消失的连环画,听听即将绝迹的录音机播放的“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在欣赏一下正在消失的DVD播放的国学听书馆,也是不错的。另外,现在的折纸、粘贴画、找不同、走迷宫、拼版画等,都被赋予了很多“读书”的味道,增加了很多读书的乐趣。这些都可以穿插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中的,让孩子感受到书的多样性,提升孩子读书兴致。
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前面说过,一年级孩子读书重在培养读书习惯,因此不能一下子把孩子让一大堆图书给吓住了。不能一次买很多书,让孩子一看到书就大喊“哇,我要读这么多啊”。也不能买一些孩子觉得读起来很难的书,更不能买回来把书扔给孩子就算万事大吉。由易到难的原则是说个家长听的。家长在注意刚说的情况外,要注意调节图书的难易程度,更要全程陪孩子读书。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来确定由浅入深的读书节奏。如果孩子接受程度较好,就可以升级到较难的程度。如果孩子接受情况不好,就要坚持现有图书的难度,或者更换图书的形式。比如刚读完的历史故事,不行就读成语故事,或者就换成名人故事。不注意孩子的接受程度,想一蹴而就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往往会毁了孩子的读书热情。因此,由易到难的节奏必须要把握好。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个体差异和家庭的具体情况,落实到个人来说,由易到难的原则只能家长自己把握。尽量做到让孩子别烦读书就行。太容易了,孩子会觉得没劲。太难了,孩子觉得压力大。所以要灵活掌握,统筹安排。
给孩子读书要做到有声有色。这是较高级别的要求,一般家长很难达到。一方面我要求一年级的家长要多陪孩子读书,不能在还没有培养起孩子读书兴趣的情况下把图书扔给孩子了事。另一方面,我要求帮孩子读书要做到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并进入情境。如果只是用平常口气来读书,那就糟蹋了读书的大好机会。因此,给孩子帮着读书,一定要做到全神贯注、有声有色,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比如读小老鼠出洞的时候,要读出那种小心谨慎的感觉,读出那种洞外寂静的感觉,读出小老鼠内心恐惧却还是要到洞外去试试的内心感受,读出那种小老鼠看见小花猫在沙发底下睡觉时小老鼠既紧张又兴奋的感觉。如果读不出这种感受,那就真的很遗憾。因为只有这样读书,才会很快地让孩子爱上读书。一年的时间很短,读书的机会也并不多。如果错失了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可惜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都能读出那种有神有色的感觉,那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科普类的,地理类的,摄影类的,也没有办法读出这种感觉。但如果你把带有故事情节的绘本统统用平声读下来,我听见就会产生想撕书的冲动。不知道孩子是喜欢呢?还是喜欢呢?还是不喜欢呢?真心问问孩子的感受吧!
要坚持逐步放权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可以独立读书的情况下,千万不可把图书扔给孩子算完事,这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大忌。因此,要有极大的耐心陪孩子读书,并逐步来培养孩子喜欢上读书。一蹴而就的事情,总会留有遗憾。想一下子让孩子喜欢上读书,那也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弄不好,孩子就会抵触读书。因此,要先让孩子爱上读书,再帮助孩子读书,慢慢和孩子交换读书,最终把书全部交给孩子来读,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好的逐步放权的过程。如果一下子就让孩子自己读,孩子有畏难心理,反而会坏了孩子的胃口,让孩子讨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