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障重的面相表现,宜多做善事多修行

永远的蔷薇
精选回答

我们看电视或是听算命先生都会听到,“此人业障深重……”什么是业障?业障似乎佛教词汇,是人的罪孽。其实,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业障存在,那么在面相中,业障深重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业障重的面相表现吧!

重业障:这种人你可以从长相就是面相上去看,小头小眼睛,脸色青黄,眼圈发黑。脾气很急,还很傲气,敏感多疑,体质偏瘦,过分悲伤有自杀倾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喜欢一切,对什么都没感觉,一天除了想死就是死,生活中没有动力。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就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已经昏昧暗墩,它的明了的功能几乎完全要失掉了。你刚才讲什么事情,它一听就忘掉了。念佛一坐就打瞌睡。就是说他的心已经没有堪能性,没有去照作善法,没有去修习菠萝蜜的力量了。

就是说他的心已经被罪业所遮障,盖住了。比如我去念佛,我的明了的心跟念佛中间有一段墙壁遮住了。这个墙壁就是罪障。心跟佛号中间有罪障挡在中间了。所以,你今天要忆念佛号变的很困难。这个地方就是说心神昏散。

轻业障:这样人面相可以看出大概,皮肤白很细,眼睛很明亮,长的也都是上等相貌,说话很懂礼貌不粗俗,这样的人工作身体

爱情

都比别人好很多,属于人中的上品命运之人,大家可以在工作中看,只要是长的漂亮的人,人际关系都十分好,谁不喜欢好看的人呢?但是这种人比较浪费金钱,讲究排场虚荣心比较强,挣强好胜不服输。

或无事而常烦恼。烦恼就是一种烦躁恼动,名之为烦恼。在天台小止观说,罪业的体性是躁动性。所以,你一个人累积了杀盗淫妄罪业太多的时候,即使这个业还没有正式的表现出来,你的心也会比别人躁动。反过来,你今天造的善业,这个善业的体性是寂静。这个寂静,它有帮助你念佛或者修止观的功能。

所以,我们不管是念佛,修止观啊,都应该广修善业当助行。因为善业它是寂静。那么寂静的心中,你要修止,修观那,它是随顺,相随顺。如果你经常感到今天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但是你非常躁动不安那,就表示你内心当中就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罪业了。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山雨还没有来就有征兆了,这个风已经出现了。

微业障:这种人从小生活在优越家庭环境中,不缺吃穿,得长辈爱戴,男性都是长的大头,白白的皮肤,高高的格子,高高的鼻梁,大家可以看人的鼻子,鼻子高都是长辈疼爱的多,女性长的很白,属于可爱型的,身体小巧鼻子高高,这样微业障的女孩子,婚姻都很好,能嫁给自己喜欢的男性,而且都是条件优越的,唯一不足是这样的业障的女孩子,从小十分难养,身体特别爱生病尤其是呼吸系统。

极微业:这中人都是长相都是大额头,大脑袋,有小肚子,但是不是那胖的吓人的肚子,大大的眼睛比长人眼睛都大,声音洪亮,眉毛深而且黑,男性嘴大吃四方,浓密的头发,浓浓的眉毛,都是当官的面相,女性都是很漂亮的惊人,心地善良。

或见君子而赫然消沮。当然这个君子有戒定慧的功德,我们看到君子内心应该感到欢喜,就像一个人看到光明,太阳一样的好耀。但是,你今天看到有功德的君子,你感到羞愧不安,那表示我们的德行有亏了。当然,这当中也表示了一个征兆,就是你在内心当中也累积了部分的罪业。或问正论而不乐。

你听闻到佛法的真理,佛法的真理就像世间的光明,能够引导我们离苦得乐。本来应该随顺欢喜,但是你变成嗔恚排斥了。这也表示一个人有障碍了。这个障碍,它不喜欢你听闻佛法。烦恼本身是厌恶光明的。或施惠而人反怨。我们今天施给众生恩惠,别人应该对我们欢喜的回报。结果我们施给对方恩惠,别人对我们反而是一种嗔恨。

那表示我们过去曾经对他造了罪业。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你这个修行者,你经常要检查你的梦境是很重要的。在唯识学上说,你从你的梦境也可以多少知道你最近的修行情况。你这几天梦到的都是杀盗淫妄,颠倒的梦,你很久没有梦到佛法僧的功德,甚至你从梦中醒过来

讲话

也是语无伦次的,这些都是罪孽之相。

所以,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好。当然,前面的征兆都还是一个因地。这个业都还没有表现。但是你发觉以后,你要赶快的发奋图强。赶快通过忏悔,不要耽误了这个美好的时机了。

业障深重之相为何?这个人没有记性,糊涂、昏庸,跟他说什麽事情,很快就忘了。或者没事亦无人招惹,自生烦恼。或怕见正人君子,见到正人君子,自己好像很难为情。或者不喜欢听到人家讲正当的语论。为什麽?自己作恶多端养成了恶习气,正论与自己所作所为完全相反,所以很不乐意接受。或是布施,以礼送人,别人虽然接受却不感激,自己反遭怨恨。或晚上做恶梦,精神提不起来,语无伦次。只要仔细观察周边的人物,就能发现业障深重一定有不好的预兆,以上这些皆是业障深重之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俗人有业果愚,不能认定业和果的关系,他们说:行善不一定得福,善人也一样遭祸;造恶不一定受报,恶人一样享福。

事实上,业和果之间有必然的关系。安乐决定由善业产生,下至地狱一丝凉风的乐受,都来自善心;痛苦决定由恶业产生,下至阿罗汉所感受的身苦,都是恶业之报;造什么样的善恶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苦乐果报,一一对应,丝毫不爽。这就说明缘起决定,没有丝毫的错乱和空耗。因为有这条决定的规律,所以大夫们的推测往往很灵验。

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人在福报快要来时,观察他的举动,决定能事先知道。以这一条观察自己未来的前途好不好,如果烦恼渐渐减少,利他心越来越强,可以预见自己是在上升。

如果烦恼增盛,恶念增长,则是堕恶趣的前兆,后世会很不好。看别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变得谦虚、恭敬、善良,就会有前途;刻薄、傲慢、爱占便宜,将来必定有灾祸。同样,祸要来临,观察行为趋向不善,也能事先知道。

总结:

一、业障极重之人,常全身是病,几乎从头到脚都有问题,若如此,便是过去世的业太重所致。

二、业障与魔障有个共同点,即是医生检查不出病因。而其相异之处为:以业障来说,医生虽检查无病,但其实有病,只是世间的医学,不论中西医,都无法检查出来而已,这便是业障病。至于魔障病,则是医生检查结果是无病,而实际上亦无病。然而,虽说无病,却表现有病,且极其受苦。如此一来,常很可能被别人误解成装病,而不容易受人谅解。

三、昏沉。业障重则常多昏沉,顺顺无生气。

四、掉举。业障重之人学佛之后,很不容易平静下来,而且常易兴奋,不能自己。

五、散乱。业障重者:心很容易散乱,不易集中精神。例如修数息法,从一数到十,他都很难作到,也许偶而能一、两次达成!其实数息法从一数到十,我们每人从小就会了,且又不用思考、亦不须逻辑推理、也无善恶之分辨,可说是最简单不过,然而当盘腿静坐时,许多人就是数不来。这就是因为无明业障,障住了本心之明的缘故,好像被一团大雾笼罩住了,故每次数着数着,就如在大雾中迷失一般而忘失了。

六、失念。业障重则心容易失去正念。

七、妄想。业障重之人:心容易有妄念,胡思乱想。这是比较轻的业障。

【结束语】业障重,也就是佛家说的罪孽深重,想要自己身上的罪孽化解了宜多做善事多修行,行善之人必有善报,这是佛家一直推行的佛道。

幸福一家 2024-04-24 12:47:4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