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实例多角度的说明营养营养学营养专业的重要性

北船余音
精选回答

良好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微量营养素(特别是铁、锌、钙、维生素A和D)缺乏仍然广泛存在。另一方面,随着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的极大变化,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发病率急剧上升。因此,当前我国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国民健康必须有以营养科学为基础的合理膳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营养科学研究总体水平滞后,对许多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营养学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对策。因此,如何有效整合我国科研优势力量,研究符合中国人生活方式和遗传特点的营养需求,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控制营养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十三亿人民与子孙后代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成为当前我国营养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9年6月11~1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了“营养科学发展与国民健康”为主题的第352次学术讨论会。陈君石研究员、杨胜利研究员、陈凯先研究员和陈雁研究员担任执行主席。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就“我国营养科学发展及其重要性”、“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疾病”三项中心议题展开广泛学术交流和深入的讨论。
陈君石研究员就国际营养科学的发展历史、当前我国营养科学开展的主要工作、存在的需求和差距、营养工作开展所需的支撑体系四方面作了题为“营养科学发展与国民健康”的评述报告。他系统地回顾了中西方营养科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历程。20世纪末提出的新营养科学学说将营养学从单纯的生物科学推向了一个由生物学、环境学与社会学相互交叉整合的新水平,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推动了营养基因组学的发展。他分析和归纳了当前我国营养科学在四个主要领域的工作:营养缺乏和儿童早期营养;营养与慢性疾病;临床营养;营养基因组学。他强调,要正视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营养科学发展方面的差距,针对国民健康的需求,应在以下领域重点开展工作:建立全国性的营养检测体系,采集大量人群样本数据,为我国营养健康与慢性疾病研究奠定基础;将基础研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干预研究相结合,开展营养与慢性疾病的重大前瞻性攻关;对营养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深入研究;针对中国人群钙、铁、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探索解决办法;解决涉及临床病人营养支持的政策与法规、技术、成本和效益;跟踪国际前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关注诸如脂肪等热点问题,提出符合我国人群实际的人体营养素需要量和推荐量;深入开展基于食药同源的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包括有效成分、作用机理,功能评价等。
一. 我国营养科学发展及其重要性
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营养不当和缺少运动直接有关, 如肥胖病、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因此系统地研究和了解营养组分与人体及其器官、组织、细胞和各种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将是营养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营养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远高于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因此用系统生物学的理念与方法研究营养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健康和疾病的相关性是营养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预防医学是我国也是全球医学模式转换的重大课题。
最近十年来,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就全国而言,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是微量营养素,如铁、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D、叶酸等的缺乏)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除了营养缺乏问题外,中国目前营养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严重。随着食物结构由“温饱型”向“富裕型”过渡,城市人群对高热量、高脂肪膳食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导致了肥胖等问题逐年加重,相关的慢性退行性疾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患病率也迅速上升。总体而言,中国居民营养目前同时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
“我国营养师制度应与国际接轨”专题发言中,介绍了国际营养师联盟及营养师职业国际标准,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营养师制度。我国的疾病谱、医疗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门诊和住院病人都需要正确有效的医学营养治疗,营养师的工作应遍及医疗保健和民众健康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是目前我国没有足够重视营养师的专业作用。长期以来,我国营养师的培养教育体系和注册营养师认证制度方面均存在问题,营养师队伍的数量和专业水平都有待尽快提高。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近年来国家对营养科学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重视,对营养科学研究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在人口与健康方面的重大需求相比仍严重滞后。由于我国居民遗传背景和膳食结构与西方不同,国外已有的营养健康数据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针对中国人群的营养健康数据和标准十分缺乏。国家有关部门应重视和增加营养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尽早建立中国居民营养健康数据库,积累国民健康基础数据。
二. 营养与健康
20世纪末叶发布的《巴黎宣言》指出:“好的医生应该是使人不生病,而不是能把病治好的医生”。“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续的医学”,这与中国先哲“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恰相吻合。“治未病”的医学正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它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中药干预和预防各种疾病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传播。提倡、发掘、弘扬中医营养学思想及养生观点,推广日常生活中简便可行的、能维护国民健康的药食两用中药及食疗方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早期儿童营养状况与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儿童营养状况低下造成不可见的潜能损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能力和财富,不仅关系个人的幸福与成就,而且关系国家整体人力资源的发展。人的脑发育和精神发育始于生命的初始,营养素缺乏时脑发育迟缓,早期营养不良对一生的智能发育具有根本意义。胎内营养不良可以造成低出生体重,以及在宫内发育中发生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蕴藏着成年慢性病发展的风险增高;幼小时期身高不足也会导致成年时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因此科学家们将9~24月龄称为营养保障的“机遇之窗”,在较短时间给予良好营养,投入少,但带来的回报是最高的。
“营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的专题发言,具体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膳食和营养状况。一方面,城市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增加了3倍,慢性疾病在超重肥胖的儿童中出现。另一方面,农村学生的膳食营养摄入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较为普遍,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寄宿制学生问题更为突出。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资本发展的两大基石,营养是物质基础,需要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还需要进行营养政策立法。
“生命早期的营养与发育、健康和疾病”的发言,介绍了节俭基因型假说、节俭表型假说、以及近年来的DOHaD理论,并指出,这些假说和理论对于营养科学、尤其是对于生命发展早期环境因素如何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代谢性疾病的产生机制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和研究方向,并为未来如何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在讨论中认为,早期儿童营养问题应该结合计划生育的优生优育政策,对孕期妇女给予特别关注,加强对婴幼儿营养的干预和指导,从而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和国民素质。希望借鉴基因和系统生物学手段,开展孕期母亲的营养对儿童发育关系的研究工作。
三.营养与疾病
国内外研究都已证实,环境因素在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改变膳食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是目前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在大规模前瞻性的营养流行病学研究中,对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以及调控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遗传和表型特征的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和有效干预策略奠定基础。要研究符合中国人遗传和代谢表型特点的营养需求,制定符合中国人群遗传背景和膳食习惯的营养干预策略,发展和建立比传统方法更敏感的用于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在临床可逆阶段发现高危群体和个体并进行干预,这对控制慢性代谢性疾病在我国的进一步蔓延意义重大。
重大慢性代谢疾病,如肥胖、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老年痴呆症等,其不可逆性的发生发展与营养过剩和代谢紊乱紧密相关。如何在营养感应信号调控的角度上深入了解代谢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进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遏制这些重大慢性疾病的迅猛蔓延,已成为当前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巨大挑战。
“膳食、营养、生活方式与癌症预防”专题发言,引用了由国际癌症基金会出版的《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报告所提及的癌症预防10条建议,说明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预防癌症的发生。应该通过大型前瞻性研究,研究膳食/营养因素(如,红肉、蔬菜、水果)与癌症发生的量效关系,研究膳食/营养与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研制干预研究–建立能反应癌症风险的生物学标记物。肿瘤对我国国民健康已构成了严重威胁,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营养缺乏和过剩息息相关。
四、共识和建议
通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一) 现代科学的发展赋予营养科学全新的定义,有机地整合了
生命科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而发展营养科学事业的真正意义在于全面提高和促进国民健康与重大疾病防治。营养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与我国医疗模式关口前移、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民健康状况全面提升休戚相关。
(二) 发展有我国特色的营养科学,应整合全国营养科学领域的
优势力量,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与流行病学和传统营养科学相结合,采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最近涌现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新兴生命科学技术方法,在分子、细胞、动物和人群多个层面开展研究工作,开展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多中心干预研究,形成人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人群的研究体系,并着重在大型队列研究和干预研究中应用营养代谢组学、生物学标记物等现代科技手段。
(三) 关注国际营养科学领域热点问题,探索营养科学发展的新
方向和新思路,根据我国实际,提出有创新意义并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科学问题。
(四) 作为开展营养科学研究的基础建设,应建立全国性营养监
测体系,定期收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和健康方面的信息,形成共享数据库,为科学研究、防病治病服务,同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富有时效的有说服力的资料。
(五) 重视早期儿童营养与发展,加强儿童和青少年营养问题的
预防工作,从推广应用模式、远期效果和经济评价等方面综合考虑,特别关注和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的婴幼儿营养问题。
(六) 加强专业营养师队伍的建设,使中国营养师制度与国际标
准接轨。重视临床营养工作及临床营养师的培养,加强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建立健全临床营养相关法规和体制。
(七) 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营养科学发展的全面支持,制定国民
营养改善条例以及其他营养立法,增加国家级科学计划对营养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的支撑力度,保障我国营养科学事业的发展,以不断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素质。

我要向前进 2023-09-01 13:51:4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民有几画

民有5画。
民(拼音:mí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民是指事字。甲骨文上部像一只左眼,下部像针刺一类尖利的东西刺着眼睛,致使一目而盲,疑即“盲”的本字。西周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部分字形眼目之中已没有瞳孔,突出“民”字为盲目之民。春秋金文“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齐文字“民”从“目”,晋文字亦有从“目”者。楚文字“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或加ㄇ形饰笔;竖画或向上穿出,或在上部加“V”形饰笔。小篆尖器变成斜钩,中间一点变为一横;左眼的形状也大变样了,于是在这基础上,再隶变为汉代隶书和楷书的“民”字。

涌跃报名的涌是哪个

涌跃报名的涌是这个。涌跃,汉语词语,读音yǒng yuè,意思是升腾;跳跃。出自晋挚虞《观鱼赋》:“乃有洧泉之鲤,濯陂之鰋,瀺灂涌跃,没浪赴远。”
用法:做定语,状语。
示例:讨论会上,大家热涌跃发言,直抒己见。
近义词:踊跃、积极、奋勇、勇于。
反义词:消极。
造句:
1、广大客户在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为白云骏景家园精美的园林景观和一流的户型产品赞不绝口,现场成交落定十分涌跃。
2、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腾涌跃,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央,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

山高水长表达什么意思

山高水长,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 gāo shuǐ cháng,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出自《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山长地远、万古流芳。
反义词:遗臭万年。
造句:
1、我俩的情谊山高水长。
2、李老先生的品德学问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3、你们的情谊,真是山高水长,我绝不敢忘。
4、这种山高水长的情谊真令人感动!
5、在老校长退休的欢送会上,大家把一块“山高水长”的牌匾送给他,以表达师生们对他的敬重之情。

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