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画画,家长需要做些什么?

到此为止
精选回答

没有人天生就是爸妈,所以,即便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也是在学习怎么当爸爸妈妈。 那么,孩子画画时,爸妈应该注意什么,学会什么?不妨听听这8个建议: 1.“袖手旁观” 有时是一种美德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 2-3岁,孩子处于启蒙期,最为天真随性,对于画画以毫不拘束的涂鸦为主。 4-6岁,孩子对画画总是最大胆和最自信,热衷于各种材料的尝试和探索,开始有意识地反映自我对世界的认知。 到了7-11岁,孩子的认知拓展到更多领域和学科,画面构图、元素更加丰富多元,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大人眼中,孩子当下或许画得不像、不知所云,但却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阶段,对于孩子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孩子年龄大小,这些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家长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作品,更不要随意插手,手把手替孩子去画,甚至涂改孩子的作品。 此时,你需要做的是:“袖手旁观”,静待花开…… 2.鼓励孩子 除了“你真棒”,还可以说…… 我们都知道,父母的鼓励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如果只会说“你真棒”,“宝宝画得太好啦”这类盲目夸奖的话,孩子在日复一日的收听中也会听觉疲劳,甚至觉

不想弄巧成拙,家长在面对孩子作品时,务必带着一颗童心去理解。也可以向老师偷偷师,学习一些绘画语言,了解孩子创作的偏好和风格,尽量做到言之有物。 比如: “宝贝,这些小圈圈特别好玩,它们是什么东西呀?” “今天用了新的颜色,我一下就被吸引了!” “你的观察很细致呀,妈妈都没有发现这点。” …… 3.不插嘴,是爸妈的温柔 试想一下,如果你正专心做一件事,有人在身边一直挑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嗡嗡嗡说个不停,你是不是很想让他闭嘴? “宝贝,画一朵花吧。” “宝贝,太阳涂黄色吧。” “宝贝,你这样画不对呀,鱼没有翅膀!” “宝贝,#*……” 孩子画画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当他们沉浸在创作中,却有人在旁不断提出意见甚至质疑,这种命令式的轰炸,不仅让娃崩溃、焦虑,还会打击孩子信心,消减孩子对画画的兴趣。 事实上,创作是一件很自我、私人的事情,爸爸妈妈没必要给予太多意见。 如果你的想法很多,不妨拿起画笔“各自为营”,完成后和孩子交流彼此的作品,这样的方式,孩子也会更乐意分享和聆听。 4.告诉孩子: 画画是为了快乐和成长 不是那一纸证明

“你家孩子几级了?”相信是很多虎妈虎爸日常交流时的经典对白,他们认为孩子画画就是为了日后考级或升学加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今年发布公告不再承办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同时,有关负责人表示,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 这些政策表明,考级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家长也要调整好心态。 好的艺术教育在于激发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同时塑造孩子健全的世界观和独立自由的人格,这才是孩子受用终身的财富。 作为父母,我们要意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不要以结果为导向要求孩子考级、获奖、加分……应当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画画这件事,并且和孩子达成共识。 5.接受孩子作品中的黑暗面 在美术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只涂一种颜色,有的孩子沉迷画飞机,有的孩子画风非常明朗可爱,有的孩子作品中却出现一些恐怖暗黑元素…… 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画面中出现暗黑元素,会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实出现暗黑元素是很正常的,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层面的情绪。艺术强调反映真善美,作品可以表现人性的美,也可以表现真实的想法和欲望。

孩子能通过画画表达出来,释放自己,这是一个很好的抒发方式,也是孩子绘画能力的体现,父母应该正确看待。 当孩子在作品中反应了不同的情绪,父母也可以通过作品建立沟通的桥梁,表达关心和理解,帮助孩子化解和表达。 6.给孩子“乱来”的权利 孩子在画画时经常会被颜料弄脏手、衣服,把画笔工具散落一地乱七八糟,一些有强迫症的爸爸妈妈表示不能忍,会在旁碎碎念,甚至跟在身后收拾、整理。 大可不必!这就像吃饭的时候会搞脏餐桌一样,吃完了收拾就好。 孩子有自己的绘画习惯和创作节奏,家长在旁收拾会打扰孩子的创作思绪,影响孩子的进度。 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好防水围裙,和孩子提前约定好,让孩子在完成作品后,把脏乱的画桌、工具收拾好,养成良好的习惯 7.提醒孩子在作品上署名 和孩子一起打造作品墙 孩子开始画画后,每一次下笔都是一份作品。不管是随意的涂鸦还是看似无意义的涂色拼贴,都是孩子成长的印记和原创的呈现,值得珍藏纪念。 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画后署名的习惯,鼓励孩子记录当下的概念和心情,并将作品保存完好。 孩子特别喜欢或是有特殊意义的作品还可以装裱起来,打造一面专属于孩子的作品

有些孩子在完成作品后,会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想跟爸爸妈妈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当孩子需要时,给孩子及时的回应,是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 这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用心聆听孩子的声音,珍惜孩子主动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忙碌敷衍了事,甚至拒绝孩子。 当然,面对不善表达的孩子,在不强迫的前提下,爸爸妈妈也可以主动引导:“宝贝,你为什么会这样画呀,可以跟我说说吗?”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成为爸妈之后,也不要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要学会的是,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压力之源。 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他终将成为他自己。对孩子无条件地包容和理解,或许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好的爱和教育。

岁月的吻痕 2023-08-28 16:41:12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鸟的第一笔是撇还是点

鸟的第一笔是撇。鸟的笔顺: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鸟,汉语常用字,读作niǎo或者diǎo,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长尾飞禽,后引申为能飞的昆虫、地名等。
引证解释:
1、又星名,朱鸟,南方七宿名。《书·尧典》:“日中星鸟。”
2、又国名。《山海经》:“盐长之国有人鸟首,名曰鸟氏。”
3、又山名,鸟䑕。《地志》:“在陇西郡首阳县西南,禹贡,终南惇物至于鸟䑕。”
4、又《山海经》:“鸟危之山,鸟危之水出焉。”
5、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少皡挚之立也,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
6、又秦之先有鸟俗氏。《史记·秦本纪》:“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索隐曰:‘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
7、又丹鸟,白鸟,俱虫名。《夏小正》:“丹鸟者,丹良也。白鸟者,蚊蚋也。”
8、又妙音鸟。《法华经偈颂》:“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注:“迦陵频伽,妙音鸟也。鸟未出声时,卽发音微妙,一切天人声皆不及,惟佛音类之,故以取况。”
9、又《正韵》:“尼了切,音袅。义同。”
10、又《集韵》《类篇》并与岛同。
11、又《字汇补》:“子削切,音爵。”
12、又叶都缕切,音女。《史记·自序》:“穆公思义,悼肴之旅。以人为殉,诗歌黄鸟。”
13、又叶丁柳切,音近斗。《前汉·叙传》:“沐浴尸鄕,北面奉首。旅人慕殉,义过黄鸟。”

日暮残阳的诗句

日暮残阳的诗句:
1、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来鹄《惜花》: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
为惜红芳今夜里,不知和月落谁家。
3、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韦庄《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6、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7、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8、谭嗣同《道吾山》: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9、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春流急不浅,归枻去何迟。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云晴开螮蝀,棹发起鸬鹚。
莫道东山远,衡门在梦思。
10、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欲上青天揽明月全诗

“欲上青天揽明月”出自《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

形单影只茕茕孑立什么意思

“形单影只”汉语成语,形容孤独一人,没有同伴。
“茕茕孑立”指孤独无依的样子,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形单影只”的出处:《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茕茕孑立”的出处:《寄许京兆孟容书》:“茕茕孑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
“形单影只”造句:
1、那只形单影只的白天鹅悲伤的鸣叫,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2、王奶奶形单影只,一个人生活了30多年。
3、他没有朋友,不管去哪里,他总是踽踽独行,形单影只。
4、他的成绩开始下滑,讨厌团体活动,总是形单影只。
5、小林刚来这里,人地生疏,形单影只,大家应当主动关心他。
“茕茕孑立”造句:
1、他没有亲人,茕茕孑立,十分可怜。
2、小王因为职位被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很是懊恼。
3、这位老人,没有子女,没有至亲,落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老人很早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多年来,茕茕孑立,一个人过着艰难的生活。
5、他对这个茕茕孑立的孩子动了怜悯之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