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祖师的师傅 比如来厉害的8个神仙

抱爱半遮面
精选回答

西游记中,菩提老祖的师傅是谁?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之中,并没有菩提老祖这一号人物,直到西游记中有了记载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且佛教与中国传统宗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虽然后来融汇在一起,但是内容中多有不和谐的地方,所以我们无法准确确定菩提老祖是谁,更无法确定他的师父。

菩提祖师的师傅 比如来厉害的8个神仙

根据各类文化体系内容给出的讯息猜测,菩提老祖可能是准提道人,他的师父不是鸿钧而是混鲲祖师。

西游记中记载的神话体系是以在中国传播改良之后的佛教神学体系为主,但是佛教并不是在我国产生的,所以中国古老的神话体系中并没有佛教神佛的存在,后来人将我国神话中的西方教与西方传来的佛教相融合,看作是有系统传承的新宗教体系。

西方教是有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共同建立的,分别为大小教主。佛教最初在我国传播比较艰难,所以需要和本土文化融合,于是自认为佛教传承自西方教的传承,如来佛祖就是接引道人的显化。但是西方教有两个老祖,准提道人自然就没了位置,但是也要在人间留下道统。不过佛教已经成熟,西牛贺洲没有了他的位子,所以只能以散仙的身份收受徒弟,并且告诫徒弟不可宣扬师承。

网络上关于菩提老祖就是准提道人的猜测有很多论证,大家可以自己到网上去看。很多人的解释还涉及阴谋论,各种说法五花八门,也没有一个定论。不过这本身就是虚拟的人物,自然就不需要太过较真了,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见仁见智的事情。

知道了菩提老祖的身份之后,关于他师父的问题就可以回归到中国神话体系中来了,强行拉到我们熟悉的环境里,这样问题就好解释了。按照中国神话传说,第一位神仙是创始元灵,鸿钧老祖、混锟老祖、女娲娘娘、陆压道人是创始元灵的徒弟。

所谓现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人还在前,说的就是这个事情。鸿钧老祖的徒弟就是元始天尊、道德天尊和通天教主,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在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先天大神和鸿钧是师徒关系了。

混锟老祖在中国神话中名声不显,不过确实也是一位等级极高的神明,可以被称作祖师的神仙可是不多的。混锟老祖主要有有两个弟子,一个是准提道人,一个是接引道人,他们共同建立了西方教。大家注意这个西方教不是佛教,是中国本土神话体系中的一部分。

我国流传比较广的封神演义其实是明朝人写的,参照了宋朝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和《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等话本,还引用了道教经典黄庭经的部分内容,经过大量的艺术创作,和最开始的神话体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大家在理顺神明关系的时候可以不参照封神榜,那里面的设定也只是一家之言。

菩提祖师的师父是谁?上古圣人实力深不可测,三清联手也未必能赢

就是鸿钧老祖

上古大仙三清究竟有多强,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那就是神仙界的顶级战力,而他们三人,不过只是鸿钧老祖的三个关门弟子而已。

连三清都只是鸿钧老祖的徒弟,足见鸿钧老祖的地位和实力有多恐怖了。当初在封神之战结束后,鸿钧老祖为了防止他们再惹祸,便让他们服下药丸,若是再有争斗之心,直接暴毙。

菩提祖师法力超强,他的师父究竟是谁?

菩提祖师法力高强,那么他的师傅肯定也不是泛泛之辈。从封神演义当中可知,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祖是师兄弟,他们的师傅是混鲲祖师。也正是因为名师出高徒,所以才教导出来如此优秀的徒子徒孙们。

和如来是师兄弟的菩提

当如来来收服猴子的时候本认为这就是一只稍微有点能耐的猴子,但是经过询问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只不同寻常的猴子。如果详细来说和自己还有点关系,要知道这只猴子的师傅居然是菩提祖师。菩提祖师和如来其实师从同一人,按道理来说应该相亲相爱,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两人因为利益的纠缠最终彻底的分道扬镳,最终一个在灵山而另一个只能在方寸山。

收各色徒弟的混鲲祖师

从菩提祖师教出来的孙悟空中就能够发现他的本事并不寻常,更别说还有如来佛祖。这两个人的师傅肯定不会是寻常人家,是的,他们的师傅是混鲲祖师。混鲲祖师可不是一般人,他的修为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在教导徒弟上面更是有一手,所以两个徒弟其实都学习到了他的精髓。也正是因为如此,两个徒弟才能够有如此出色的表现。

超凡脱俗的疯老头混鲲祖师

混鲲祖师其实就是一个疯老头,他在修炼法术上面已经到了疯魔化。对于他来说,收徒弟更是随心所以,他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而考虑是否该收这个徒弟,他只看是否合自己的脾气。同样菩提祖师也遗传了他的这个特性,否则他肯定不会教导尖嘴猴腮的孙悟空。

能够成为菩提祖师的师傅肯定不会是一般人,也只有混鲲祖师能够担此大任。而从菩提平时的行事上面也可以看出混鲲祖师的影子。

菩提老祖的师傅是谁呀

菩提祖师的师傅是混鲲老祖。

关于菩提祖师的身份,我们在菩提祖师和如来的关系一文当中已经明确的分析了,菩提祖师是准提道人,如来则是接引道人,两人曾经共同创立西方教。

在西方教后来化成达成佛教之后,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统领众佛门弟子,而准提道人则是更名为菩提祖师,隐居山野传道授法,不离世间世事。

在混沌之前的鸿蒙当中,有着一位叫做创始元灵的生灵,其经过无数时间的修炼,最终道法初成,此后创始元灵收下四位弟子,大弟子是鸿钧老祖,二弟子是混鲲祖师,三弟子是女娲娘娘,四弟子则是陆压道人。

相比于其他三位,混鲲祖师的弟子是最多的,其中最有名的两大弟子就是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

所以菩提祖师和如来两人是师兄弟的关系,菩提祖师的师傅就是混鲲老祖了。

菩提老祖性格特点

较之其他神佛仙圣,须菩提祖师不给人以隔膜感,他更像一位隐在人间的“上仙”。他所居之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孤悬于海外的西牛贺洲地界,他似乎与其他神仙并无往来 ,与他交往的却不乏樵夫野老。

须菩提祖师虽然法力通天,却并不给人以高不可攀、触不能及之感,他更像一位在世间的高士、圣人,这也成了须菩提祖师与《西游记》中其他神仙最大的不同。

须菩提祖师是一位真正的“世外高人”,他虽隐于世外,但却包容、认可了“不平”之气 。这般形象和气质,绝似人间的高士、大隐。须菩提祖师高卓、脱俗、不受世之羁绊、不染世之污垢。

菩提祖师的师傅是谁,菩提祖师的师傅是谁?菩提祖师和如来关系

1.菩提老祖的师傅并没有明确的说明。

2.但有一说是菩提老祖的原型为须菩提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因此其师傅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3.菩提祖师,《西游记》中的一位祖师级人物,收孙悟空为徒,传授他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但菩提祖师却要求孙悟空出师后不能提起师门状况。

4.菩提祖师,佛道合一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为一个精通道教、佛教及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

5.亦是重合了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潮。

6.“灵台方寸”和“斜月三星”都寄托了作者三教合一的思想。

7.须菩提,梵名Subhu^ti,巴利名同。

8.又称苏补底、须扶提、须浮帝、薮浮帝修、浮帝、须枫。

9.意译为善业、善吉、善现、善实、善见、空生。

10.乃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11.原为古代印度舍卫国婆罗门之子,智慧过人,然性恶劣,嗔恨炽盛,为亲友厌患,遂舍家入山林。

12.山神导之诣佛所,佛陀为说嗔恚之过患,师自悔责忏罪。

13.后得须陀洹果,复证阿罗汉果。

14.系佛陀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被誉为‘解空第一’。

15.于佛陀之说法会中,常任佛陀之当机众,屡见于般若经典中。

菩提老祖的师傅是谁啊?

菩提祖师,乃是海外老仙。他隐居深山,不露头脚。虽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这对悟空今后大闹天宫的,以至最后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菩提祖师绝非等闲之辈。

目前有两种说法:

可能是中国的神仙

也可能是西方的准提道人

梅兰竹菊 2024-05-04 15:00:50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森是木字旁还是木字头

“森”是木字旁,森(读音sē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中说“森,木多貌。”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后引申为众多。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
“森”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森”字由三个“木”字按照品字结构组成。但商代甲骨文刚开始时并不是按照这种结构组成的,而是在一条直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森”的结构才开始变化,且延续到后世。
“森”字是会意字。由三“木”构成,意思是由特别多的树连在一起,由此也产生了森林的含义。“森”的本义是指树木茂密的样子。杜甫《蜀相》中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引申为众多之义。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中说“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森林里光线幽暗,故引申为阴沉、幽暗的样子。

后是半包围结构吗

“后”是半包围结构。
后,读音hòu,是合并字,合并“后”与“後”。“后”,从人从口,司的镜像,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后,继体君也。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青后、后镜、后郑、主后、后叙、后时、望后、后幅、后开。
反义词:先、前。

金瓯是什么意思

金瓯的意思是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酒杯的美称。
金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ōu。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例句:
1、《明史·钱龙锡传》:“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2、清·黄遵宪《感事》诗:“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3、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4、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翻图史,凿田畴,睢阳世世如金瓯。”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什么意思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的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不越出规矩。
浅尝辄止,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n cháng zhé zhǐ,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又指博而不精。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近义词:半途而废、浮光掠影。
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