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怎么读

老枪
精选回答

辞让王位,墓前挂剑,鲁国观乐,季札心中却有着怎样的孤寂呢?

古公亶父我是千夜,我来回答。

季札肯定是寂寞的,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

何以见得,季札身上有贵族遗风,身为君子身处乱世,在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之下,他的个人信仰与现实价值取向的矛盾、他三让辞国的恭谦克己与后世人为了皇位不惜骨肉相残的贪婪血腥。

他是孔子敬仰的人,注定成为后世人眼里的一个符号。

懂他的人,不多。

先来看看他的身世,他是古公亶父的直系后裔、周皇室血脉,第十九代吴王寿梦的第四子。

本来寿梦想传位于他,他恪守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一再退让。

吴王之位从寿梦长子诸樊,传次子余祭,再传三子余昧。

三个哥哥临死之前,都想要把王位传给季札,季札推辞了四次,最后一次还逃到他国,最后是他的侄子王僚继承王位。

讽刺的是,他辞让的王位,后来又被另外一个侄子阖闾设计谋杀兄长吴王僚后夺取了。

他一生所坚持的克己和礼让,被权谋碾得粉碎。

季札为辞王位逃到晋国的季札,听闻国内的变故,急急忙忙从赶回来。

此时他早已乌发变白发,面对雄心勃勃的侄儿阖闾,他只有一句话:“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

吾敢谁怨乎?”无奈吗?阖闾以非常手段上位,素有君子之志的他,内心深处肯定为之不齿。

可是,他明白时代已经变了,周人的礼乐和宗法制度,逐渐在约束不了蓬勃的野心。

他虽然有自己的坚持,但是也看清楚世易时移,像阖闾这样权谋而动的人,是没有耐心听他说教的。

只要祭祀不废止,国人有君主,这个君主是谁又如何呢?他能做的,维有到王僚墓前痛哭一场,尽一番君臣之仪。

他没有反对阖闾,新任吴王也因为有这样德高望重的叔父支持,坐稳了王位。

时代轰轰烈烈地往前走,各国的厮杀纷争,这样君不君、臣不臣的事情还少吗?季札应该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智者,他曾经帮助齐国大夫晏平免于祸乱,到了晋国告诫孙文子,使之终生不听琴瑟,并预言晋国最终政在三家。

赵、魏、韩三家分晋,春秋落幕,战国开始。

战国时代,野心和欲望肆意地生长,原本诸侯伐国,都是礼仪性的争斗,而战国时代,国与国的征伐充满了残忍和血腥。

季札作为春秋末期的见证者,以他的智慧一定感知到未来的国家,已经脱离了宗周礼乐秩序的约束。

礼崩乐坏无可挽回,想当年,吴国的开过之祖为了避让王位,千里迢迢从中原腹地来到蛮荆之地,他们以文明人之身,在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太湖流域扎根,数代经营才孕育了吴国的文明。

吴国的开国先祖是古公亶父的儿子泰伯、仲雍,古公亶父将周人迁到岐山之下,恢复后稷与公刘之道,发展农业,定居生活,周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古公亶父想传位给小儿子季历,季历之子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周文王姬昌。

古公亶父是相中了姬昌这个孙子,“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他认为姬昌是能兴周业的人。

古公亶父的眼光挺准的,但是季历继位,不符合周人的嫡长子继承制。

虽然后世子孙阖闾为了皇位不息兄弟阋墙,但是阖闾的先祖泰伯、仲雍为了季历能够顺利继位,主动离开岐山周原,一路拔山涉水,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今天的太湖流域。

“蛮荆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当地的吴人,吴国是揉合了周文化和蛮荆文化的国家。

作为古公亶父嫡系后裔的季札,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对华夏文明的天然亲近。

虽然身处流行披发纹身、民风彪悍好武的吴国,他对中原文化非常倾慕。

他博学经通礼乐,在寿梦四位儿子之中,最有贤德。

也就是这个原因,寿梦想将皇位传给这个最具先祖遗风的儿子,深了嫡长继承制是宗周礼法核心制度的季札,拒绝了:“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行父子之私乎?”寿梦无奈将王位传给了长子诸樊,但却也叮嘱诸樊,死后不可传子,要将王位传给季札。

诸樊临死之时,将季札叫来,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接受王位。

季札却用礼制一再推辞:“夫适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

吴国当地的百姓深知季札贤明,都为之请愿立他为王。

季札仍然坚持,“不受而耕于野”,逃出城,到达荒郊野外耕作,以示自己不接受的决心。

吴人这才作罢,诸樊也将其位传于其弟余祭,像寿梦一样叮嘱余祭死后传为于季札。

余祭照样说不动季札,无奈把王位传给余昧。

四辞王位的季札,在王兄继位的时候周游列国,留下了很多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最有名的是鲁国观乐和墓前挂剑。

季札出使礼乐之乡鲁国,鲁君一口气命人演奏了二十多首乐曲。

没想到,来自南边蛮荒之地的吴国王子季札,深谙礼乐精妙,以广博的学识征服了鲁国君臣:听到《周南》时,他感叹道:“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听到《齐》时,赞美道:“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演奏《唐》时,他讲述出了上古帝尧的功绩:“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后人评价这次观乐道:“季札贤公子,其神智器识,乃是春秋第一流人物,故闻歌见舞,便能尽察其所以然。

鲁国观乐彰显其学识才华,徐国挂剑见人品。

季札与徐国徐公会面时,徐公很喜欢他的佩剑。

那时候,佩剑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就如同标识身份的徽章一样,不能轻易送人。

季札将徐公的表情看在眼里,并没有什么表示。

他继续出使其他国家,当他再返徐国的时候,徐公已经去世了。

季札来到徐公墓前,将佩剑解下,挂剑而去。

左右侍从问他,“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札答曰:“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君子一诺,生死不易。

他没有口头承诺过徐公,却在心里打定主意送他这把代表身份的佩剑。

即便徐公已经去世,他依旧践诺。

这便是先秦时代的君子之风,重义轻利,一诺千金。

可是后来,君子之风渐渐消减,恪守礼节的是迂腐,心慈手软的叫懦弱。

郑庄公姑息养奸,对弟弟公叔段用了一招捧杀,坐稳了郑国国君之位;坚持“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的宋襄公,坚持等楚军渡河才发起进攻,受伤而死之后,被钉在愚蠢的耻辱柱之上。

贵族精神消亡,君子之风远去。

再后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血刃兄弟,逼退父皇,手染鲜血篡改国史,却顶着明君之名青史留名。

李世民如果读到季札四让辞国,如果读到季札的先祖泰伯、仲雍放弃嫡长之位,自动流放蛮荒吴地,会不会脸红?为何季札是孤寂的?他所坚守的信念,或许在后世喋血上位的皇帝看来,是不能够理解的。

当野心变成血腥的宫廷秘闻,或深或浅在历史上留痕时,或许我们也能读懂季札的寂寞。

青春依旧 2023-09-04 13:29:22

相关推荐

热血江湖正邪可以组队吗

能组队,不过要有条件的:1级别相差不能大于10级,PK模式要关了。2在正邪大战时不能组。3组队的队伍级别和你的级别相差不能大不10,要不然队长也是组不了你的哈。...
展开详情

简单六招使女人轻松瘦大腿

做高抬腿运动每天起床后,可以在客厅或房间做五组高抬腿运动,每组一分钟,每做完一组可以休息一会。高抬腿是一种很好的瘦大腿运动,它很好地运动到大腿上的肌肉,促进腿部脂肪的燃烧。想摆脱大象腿的你,想穿上短裙热裤,那每...
展开详情

鱿鱼包饭怎么做?

鱿鱼去内脏,去皮洗干净,把鱿鱼须切丁,瑶柱切丁,扇贝一分为二鱿鱼丁,扇贝丁,虾仁,用沸水焯一遍乘出来用热油炒一下,煸香,虾仁炒熟加入米饭,味极鲜,胡椒粉,炒好的海鲜翻炒把炒好的米饭塞进鱿鱼里面,用牙签封住口鱿鱼...
展开详情

小厨宝里的水怎样放掉

放掉小厨宝里的水的方法是关闭小厨宝进水的总开关,关闭电源,为安全起见可以拔掉插头,拆掉出水阀的那个安全阀,然后将水放干净,再加入新的水,避免空气进行氧化腐蚀内胆壁。小厨宝是杭州康泉热水器有限公司旗下的热水器品牌...
展开详情

荷荷巴油去黑头可以怎么做

1、耐受皮,涂荷荷巴油的区域可以轻柔按摩半分钟,再结合温和的氨基酸洁面洗去。2、敏感皮导致皮肤出现反应后,可以采取静敷的方法,让荷荷巴油在去黑头区域停留5分钟,再用温和洁面洗去。3、如果担心用荷荷巴油前后共清洁...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