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登蓬莱阁》

喜洋洋 中考试题
精选回答

登蓬莱阁
峻青
壬戌之年,仲秋八月,我来到了渤海之滨的蓬莱县,登临蓬莱阁。
说来惭愧,身为胶东人,我的家乡海阳县,与蓬莱近在咫尺我却竟然没有到过这大名鼎鼎的蓬莱阁。难怪今儿个这里的主人对此有些惊讶了。
确是名不虚传,蓬莱阁不止是以山海之势,建筑之雄而名闻遐迩,更以那绮丽雄伟的的带有一种虚幻缥缈的神秘色彩,而给人以仿佛是身临仙境之感。
是的,蓬莱这座风光优美的登州古城,千余年来,就一直有仙境的美名。蓬莱二字,自古就和神话联系在一起,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就是方丈、瀛洲、和蓬莱。据说,秦始皇东巡,就曾到这儿来寻求过长生不老之药。以后,汉武帝又接踵而来,寻仙觅宝。
他们当然是空手而回,但是,这仙境的美名,却一直久传不衰。
记得童年在学校读《幼学琼林》时,就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蓬莱弱水三千里,非飞仙不可渡。……
教师在讲解时,还加以发挥说:
“那三千里弱水,连鸡毛都要沉底,船舶就更是浮载不起,所以只有神仙才能飞渡。”
也曾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有两句:
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富于幻想的童心,每每随着这些优美的神话传说,去神游那蓬莱仙境,飞渡那弱水三千。
如今,当亲眼看这山、这海、这阁的时候,那虚幻神秘的色彩,仍不稍衰。
我站在这蓬莱阁上,向北眺望,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这一天,天气半晴半阴,当云开日出时,可以看到长山列岛中的一群岛屿,象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之中;而当海上飘浮着一片白的云雾时,那些岛屿就在这云雾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时候,蓬莱阁也裹在那白的云雾之中,时隐时现迷离缥缈。一阵风过处,这阁显出了它雄伟的姿态,□飞高翘,朱栋流云,象要凌空飞去的样了;一阵烟涌来,这阁就隐没在烟雾之中,影影卓卓的,现出一片朦朦胧胧的影子,这就更增加了虚幻缥缈的感觉,神秘荡摇的色彩。在这种时刻,这岛,这阁,这山,这海,每每使人想起了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在蓬莱,被称为“神仙现市”,是蓬莱有名的八大景之一。而蓬莱之被称为仙境,和这儿的海市蜃楼有很大关系。
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这儿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常有海市出现。这出现的方向,是在蓬莱阁北面的大海之中。当海市出现时,只见北面海天相连之处,原先浮在海上的岛屿消失不见了,海面上突然出现一片从未见过的景致,有时是奇峰突兀,山峦相绵;有时是古木参天,荒村野寺。有时是劈面出现一座城市,城市中楼房林立,街道纵横,车马行人,熙熙攘攘……

这种虚幻的奇景,风靡了多少游人。多少人慕名而来,希望能有幸一睹为快。今天,我也是不住地眺望北面的大海,希望能看到这一奇景。可是,它却始终没有出现。这种机缘,实在是太难得了。
人们告诉我:有一个电影厂的摄影师,为了拍摄海市,每天拿着摄影机,到蓬莱阁上去等待,他等了好几个月,海市一直没有出现。后来,他等得不耐烦了,准备回厂了,还在他忙于整理行装时,海市突然出现了。当他闻知后,拿着摄影机跑去时,海市已经消失了。他连连地跺着脚,悔恨不迭。
据说,直到现在,还没有那个电影厂拍摄下海市的奇景。原因就是它出现得得太突然,而又消失得太快。但也有例外,文化局张局长告诉我:一九八一年七月十日下午出现的一次海市,竟延续了四十分钟之久,为历史上所少见。那一天,天气晴朗,远处的海面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两点四十分,对面庙岛南侧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两个小岛,十分钟后,这小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岛上的山峰、树木道路,还有掩映在树木丛中的楼阁以及行人、车辆,都清晰可辨。这一天,在蓬莱阁上游览的五百多人,都看到了这个奇观。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一天的游客们有福了。
最有趣的还是我们的那位苏东坡老先生。
他在宋神宗元年(公元1805年),从黄州调至蓬莱,只干了五天登州知府,就又奉调进京。他听说这儿常有海市,就渴望一睹为快。可这时已是冬天,早过了出现海市的季节,于是,这老先生心血来潮,竟然仿效韩愈游南岳遇雨而祈神开云的故事,裨求海神,赐他海市一观。这当然是白费心机,可他居然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写出一首《登州海市》的诗。诗云: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寒岁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
……

这首诗,前面还有个小序:
予闰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天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褥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说得活灵活现,煞有介事。其实,苏东坡并未真地看到过海市,他对海市的描绘,只不过是人们的传说和自己的想象罢了。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许多传说和神话不就是这种浪漫主义的产物吗
还有一种更浪漫的说法是:这海市,是从大蛤蜊精嘴里喷出的气化成的。所以苏东坡的诗中,就有着“岂有贝阙藏珠宫”之句。但这种传说,也和蓬莱这个得天独厚的海域中盛产种种珍贵的贝类海味有关。在庙岛以北的海面上,有一个地方叫珍珠门。由于海流及地形的关系。珍珠门以内,产生许多别处罕见的珍贵海味,比如海参,这儿的海参是海参中最好的品种——刺参。鲍鱼,这儿的鲍鱼也是别处所没有的紫鲍。还有一种制造干贝的美味——扇贝。这儿的扇贝特别多,特别大,特别美丽,那扇子形贝壳上,布了红玛瑙似的条形花纹,贝壳张开,露出了白玉般的肉柱。所以人们说它能吐气成云,幻为海市。这些罕见的珍品,只须在珍珠门以内生长,而珍珠门外,却很难看到。这样,珍珠门也就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了。
八仙过海的神话,也产生在这里。
在蓬莱阁上,一位名叫柳妍的年青姑娘——蓬莱文管所的讲解员,把这个神话传说,讲得有声有色。她说:
“……我们都听说过八仙醉酒的故事。传说,他们就是在这蓬莱阁上喝醉了酒过海的。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神通,就不乘船,而凭着各自的宝物漂洋过海。蓝采和手里擎着一只花篮,他是八仙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时才十五岁;汉钟离的宝物是蒲扇,他躺在这蒲扇上,凌波破浪;韩湘子是唐朝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子,他的宝物是一只洞箫,他把洞箫一吹就随着那悦耳的乐声飞过了海洋;吕洞宾是八仙中的头头,他的宝物是宝剑;何仙姑是八人中唯一的女性,她手里擎的是一枝荷花;铁拐李的宝器是个葫芦;曹国舅的宝物是云板;张果老的宝器是渔鼓,这怪老头儿,喜欢倒骑毛驴,日行万里。据说,河北的赵州桥上,还有他骑驴留下的脚印呢。好,他们就这样各自拿着自己的宝器,破浪出海了。有个成语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典故就是由此而来。其实呢,这八个人,根本就不是什么神仙,而是八名囚犯。古时候,这蓬莱对面的庙岛,名叫沙门岛,是专流放囚犯的地方,有些古典小说和戏曲中说‘发配沙门岛’,就是这个庙岛。有一次,沙门岛上有几个囚犯,趁着黑夜,抱着门板、葫芦等物件,漂过大海,逃走到了蓬莱,于是,人们就把他们说成是神仙,越传越神。从此就产生了八仙过海的神话。”
越狱的囚犯,演绎成了神通广大的神仙,这是人们对于这些反抗封建官府的囚犯们的同情,也是对他们的勇敢行动和冒险精神的赞赏。这想象力,是够丰富的了,也够浪漫了。据说,有一家电影厂,还在蓬莱拍摄过关于“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片呢。
这一些,恐怕都是蓬莱被称为仙景的原因吧。
但是,我觉得:来到蓬莱阁上,除去使人感到它的风光优美和神秘色彩之外,最明显的,还是那一股强烈的火辣辣的爱国激情,直在人们的心头汹涌。
正是这优美的风光,大好的河山,使人感到祖国的可爱,而这儿的历史、人物,和它的地理环境,就更加激发着人们的爱国热情。那雄伟的水城和抗倭名将戚继光一门忠勇的事迹,正是这蓬莱阁的另一光辉,也是它的骄傲。
这水城建筑在丹崖山下,蓬莱阁东侧,这个雄伟的军事设施,它的前身,是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建置的刀鱼寨,是为了巡守海防而建的。明时倭寇猖獗,不时从海上登陆骚扰。于是,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在这儿设立登州卫,垒土筑墙,名“备倭城”,以后又几次修建,使得它更加雄伟坚固,结构巧妙。它周长约三华里,那坚固的城墙,从丹崖山顶,蓬莱阁东侧,蜿蜒而下,一直伸展到山脚下面,形成倚山临海之势。水城的水,是从北面的大海里引进来的,设有两个水门,水门上设有巨大的水闸,平时闸门开放,船舶可以自由出入;一旦有事,关上水闸,就可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面的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曾在这儿,凭着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水城,守卫着西到莱州,东到宁海的千里海岸,进行抗倭斗争,也凭着这构造巧妙形势险要的水城,训练水师,加强战备。
戚继光,就是这蓬莱人。他出生于将门之粗,祖辈六代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这个从水就在忠心保国抗御侮的家庭熏陶下一成长的将门之子,十六岁就担任了登州指挥佥事之职,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小筑惭高枕
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
挥尘从谈兵
云护牙签满
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这是戚继光的一首五律明志诗。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大抱负和爱国激情。戚继光因战功卓著,官至太子太保、左都督,后又加封少保。而他却不慕功利,一心念着抗倭的大业,国家的靖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多么崇高的情怀啊!
他的另一首七律《过文登营》,更抒发了他的这种一心为国崇高情怀:
冉冉双帆渡海涯
晴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
独有长风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平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图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的华
戚继光时刻没有忘记的倭寇的猖獗,他未负年华,十六岁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六岁又晋升为署部指挥佥事,担当起防御山东沿海倭寇的重任。全一面率部与倭寇作战,一面在水城操练水师,加强战备。经过多次战斗,山东沿海的倭患终于平息。而东南沿海的倭患又起。于是,他又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事,镇守宁波一带海面,并以农民和矿工,组织一支骁勇善战的戚家军,屡挫倭寇,一次就歼战五千多名,终于把倭寇赶出了浙江沿海。以后,当福建又有了倭寇骚扰时,戚继光又奉命援闽,迅速荡平了横屿、牛田、林墩三大倭寇巢穴。不久,东南沿海,也告靖平了。
这位在中华民族的抗御外侮的史书上,写下了光辉一页的战功显赫的民族英雄,到老年时,遇到了奸臣的弹劾,又回到了老家蓬莱,在水城旁边的蓬莱城里,度过了他的残年。一个传说是,最后他还是死于权臣的阴谋暗杀之中。我曾看一过香港拍的一部电影《密杀令》,写的就是戚继光怎样被权臣的毒药毒死的。看过后,心情一直沉重了好多天。
为了纪念这位抗倭名将,人们在戚家祠堂旁边,修了一座高大的牌楼:“父子总督”坊。这牌楼,至今还巍然耸立地蓬莱城里,激励着千百万游人的爱国热情。
站在这蓬莱阁上,远眺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辽阔海域,俯瞰这气势雄伟构造巧妙的水城,怎能不使人缅怀那过去的伉倭英雄,激发起今天的爱国激情呢。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年冯玉祥将军在登临蓬莱阁时题下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正是这种心情的抒发。
那是一九三四年五月,冯玉祥怀着抑郁的心情,从泰山来到了蓬莱。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浪潮。做为爱国将领的冯玉祥先生,力主抗战,并与共产党合作,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进行了举国闻名的察哈尔抗战。但却因遇到了蒋介石的破坏和日寇的进攻而失败,冯玉祥被迫息影泰山,忧愤难平。在来到蓬莱的当天,他就去瞻仰了戚继光的祠堂,并写了一副对联,刻在戚祠。这对联是:
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
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
以后,他又在蓬莱阁上,疾挥巨笔,写下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
这字,苍劲凝重,充分表达了冯玉祥的爱国激情,也充分流露出他心中的抑郁悲愤之忱。
是的,当我们看着这刻石时,完全可以想见当年冯玉祥登临蓬莱阁的心情:东北沧陷,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象火山爆发;而他却被迫隐居山林,以读书习字打发光阴,而当他站蓬莱阁上,纵目远眺,望着大海那边的东北大地上,敌骑纵横,妖气四起,而他地被束住了手脚,无能为力。他还不能“继前贤”,象戚继光那样的“驱劲敌”,而却只有向着这万顷碧海,表抒他的一片丹心了!
这是冯玉祥将军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当然,这悲剧的历史,如今是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这蓬莱阁的风物,却永远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激情。我看到,就在这蓬莱阁上,当人们听到讲解员讲解上面我写到了那些历史事实时,许多人的脸上,都表现出了激动的神色。有一位身着军服的海军战士,站在“碧海丹心”的刻石旁边,默默地用食指在他的胸前用力地写下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然后,转回身去,高高地抬起头来,仰望着水天一碧的茫茫大海,脸上的神色,是那么庄严肃穆。
我深深地理解他的感情。
他是要把这“碧海丹心”四个大字,牢牢地刻在他那火热的心中。这,不也正是所有的人的共同情感吗
是的,如今,当我们站在蓬莱阁上,看着这仙境优美风光,眺望着水天苍茫一碧无垠的辽阔海域,缅怀着先烈们御侮卫国的英雄业绩时,怎能不倍加感到我们祖国的可爱,民族自豪,自己的神圣职责呢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上海

半城烟火半城落寞 2022-04-22 04:39:32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

国泰民安的泰的意思是平安,安定。成语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成语用法:用于褒义,常与“风调雨顺”连用。
近义词: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反义词:兵荒马乱、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示例:
1、《汉书·刑法志》:“至今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2、老舍《龙须沟》第一章:“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3、《中国青年报》1985.10.1:“然而不管怎么说,饱经忧虑的中国人民毕竟盼来了物丰民富,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盾牌是什么意思

“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于抓握;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圣经》诗篇:“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亚伯拉罕之神的民因为世界的盾牌是属神的,他为至高!”盾牌意为君王。
出处:
1、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冰心《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
在古代东方,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古老历史的国家,作战时都广泛使用盾牌。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盾牌的表面一般都包有一层或者是数层皮革,可以防止箭、矛和刀剑的攻击。通常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标志、徽章等等。随着枪炮火药等兵器的发展,盾牌逐渐被废弃。
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用法主要有:腾、跌、扑、滚、伏、窜、踔、蹲等。
盾牌作为武术套路较为流行的有:矛、盾对打、盾牌刀进棍、盾牌刀进枪、三节棍进盾刀等。

觉得是动词吗

“觉得”是动词,指感觉到,意识到。
出处:
1、《朱子语类》:“每常处事,或思虑之发,觉得发之正者心常安,其不正者心常不安。”
2、《水浒传》:“默然觉得神思恍惚,寝食不安。”
造句:
1、你的脸色很难看,觉得哪儿不舒服吗?
2、你觉得心里不痛快,就尽情地哭一场吧!
3、看见穿短裙就觉得人家作风不好,真是少见多怪。
4、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讲完课后他觉得舌敝唇焦。
6、穿上妈妈做的衣服,觉得挺舒服的。
7、他觉得他现有的工作非常称心。
8、妈妈觉得家里还应该购置一些家具。
9、由于他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作文时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什么

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是:
1、短小精练,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具有“小品”的特点。
2、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3、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可叙述,也可描写。
4、题材新颖、适时,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5、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科学融入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知识才是其目的。这类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为主,还辅以叙述、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为了增强文艺性,有时娓娓地讲段故事,有时绘声绘色地写段风景。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