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勤拂拭
为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要优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个公案出自《六祖坛经》,禅宗五祖为寻接班人,令座下弟子作偈,以考察其心中见解之高低,大弟子神秀作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时六祖惠能还在做苦工,有弟子读此偈语,六祖闻后知其未见性,便要弟子引至,使人代写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偈语己是高境界了,要求时时除去妄念,降伏烦恼客尘,保持清净心,这是渐修,对中下根人而说。
那为什么五祖选惠能而不选神秀呢,五祖对神秀的评语是“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
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
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再看六祖的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直达般若大空性之本源,与《金刚经》"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吻合,与《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高度一致。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要明白自心,见自本性,明心就是要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心",见性就是见"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性。
`自性里如如不动,无一物可得。
故六祖与神秀的差别是六祖己彻悟,而神秀还在半路。
但神秀的偈语无错,五祖还叫门人礼拜,称"依此偈修,免坠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如若能做到,己经很不错了,本来无一物,是最后的,未修到证到,空谈是无用的,所以平时要依神秀大师所说,最后才能悟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
“本来”是无我之境,“时时”是有我之境,一切烦恼皆“我”而起,无我之境已断烦恼,有我之境尚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