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生留守儿童征文

天地人和
精选回答

思念如高山,我把它化作流水,乘着它去寻找黑暗中的光亮。小编收集了描写留守儿童的

作文

欢迎

阅读

第一篇:留守儿童

刘亚男,你一定很幸福吧?

为什么呢?

因为你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啊!她苦笑中带着羡慕说道。

我看见她眼眶有点湿润了,就赶忙拉起她的手,走,咱们去我家打谷场上去玩吧。她抹掉了眼泪,微笑着说:好,不伤心了,咱们一起去玩吧。

其实,我心里清楚,她爸爸妈妈长年在外打工,一年也就春节回来一次,甚至有时候春节也难回来,她是一个地道的留守儿童,她得到父母的爱太少了,我最能理解她了。她最喜欢和我在一起,我们常常到田野里去玩,只要一躺到野外那软软的草地上,就什么烦恼都忘掉了。

我妈老远就看到我们了,一边招手一边冲我们喊:快点过来,石榴又红了不少了。那打谷场旁边的几棵石榴树上结满了红红的石榴,在阳光之下显得格外耀眼,充满了无穷的诱人味道。

她三下两下就爬到了树上,先扔了几个大的给我,我捡起来掰开一个,塞几颗红红的石榴籽到嘴里,真甜啊!快下来,我又往她嘴里塞了几粒,她笑着说:嗯,只有你家的石榴最甜,我最喜欢吃了!以后,我每年这时候都来你家吃石榴。

呵呵,那一言为定,有你在,我觉得我家的石榴更好吃,更有味。

看那俩个小丫头多好啊!爸爸看着我俩对妈妈说。

你手怎么流血了呀?是被石榴刺扎的吧!我关切地说。

没事,小意思。她边说边用嘴吮了一下手上的血迹,只怪你家的石榴太甜了!

我们俩住在同一个庄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同班,她对我很好,像姐姐一样照顾我,实际上她只比我大一岁,大概是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原因,她特别的懂事,什么事都让着我、迁就我。记得那是小学二年级时的事了。那天因为学校搞大扫除,下午四点多就放学了,恰巧那时下起了大雨,她毫不犹豫地把外套脱下来,顶在我头上挡雨。快到村口了,我看见爸爸来了,我就边喊边冲过去,这时,她却停下来了,似乎在想什么。快跑呀!我焦急地冲着她喊。哦,来了她好像突然回过神来一样,迅速跑过来。来,快拿着,你俩一人一把伞。我爸把伞递给她时,她哭了,哭得好伤心,我想爸爸妈妈了!这时我也心头一酸,差点儿掉下泪来,我是多么能理解她此时的心情啊!小小年纪,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少关爱,特别是在这时这地,能不想爸爸妈妈吗?我紧紧拉住她的手说:我一定会对你好的!这时爸爸笑了,我笑了,她也笑了,笑得是那么的开心、灿烂。眼泪伴着雨水,在空中飞扬。

转眼我们已升入初中了,在开学前的一个下午,天空阴沉,飘着小雨,她拖着一只很大的箱子,来到我家,我已经看出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很是伤心,咬着嘴唇说:你要离开我了吗?她抬起头,眼泪汪汪道:我爸爸妈妈要我转学,到另一所学校去读书,我们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多了,我很舍不得和你分开。大概是看到我也哭了,她停顿了一会儿,擦了擦眼泪说:你能送我离开这让我生活了十四年的村庄吗?车到了,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抓住她的手放声哭起来,我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永远!她也很激动,我有机会一定会回来看你的,我永远的朋友。望着远去的车影,我的泪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她是我最要好、最舍不得的留守儿童朋友。

升入初中已一个月了,感觉秋天刚过秋又来,我家打谷场边的石榴又红了,我像往年一样,又去摘石榴吃,我塞了几粒红红的石榴到嘴里,那石榴味是苦涩的,这是我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品尝到的一种味道。嚼着那无味的石榴,望着天边那下垂太阳,我又想起了那个和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玩、一起闹的女孩,那是我最要好的永远的留守儿童朋友。

第二篇:留守儿童

思念如高山,我把它化作流水,乘着它去寻找黑暗中的光亮。

题记

多少个冰冷的黑夜,我一个人蜷缩着身体坐在角落里,望着窗外无边无际的黑暗

一个人睡的床是冰的,无论如何都暖不起来。要是妈妈在家该多好啊!她会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给我温暖,陪着我走进美好的梦乡。

天亮了,太阳一如既往的从东边升起。我多么希望他可以去他的亲戚家住几天,从西边升起,也许那时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朋友们还是没有忘记我,约我去骑车。好难得,大家的欢歌笑语化作天使替我驱走了思念的痛。可是恶魔们也没有善罢甘休,在我们玩得正高兴时车坏了,它就这么冷酷无情的瘫在地上,躺在我面前,还要我一步步把它拖回家去。要是爸爸在家该多好啊!他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赶来,微笑着拍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征服它!

眼泪就是这么讨厌,总是让我露出软弱的尾巴。可是我又是多么多么希望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啊,哪怕是一个短暂但美好的拥抱.

又是一天,一个没有父母的日子。我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到学校。举目四望,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丝温暖.鸟儿们七嘴八舌地嘲笑着我:你看她,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大树向我投来怜悯的目光,还向他的孩子

保证

决不让她和我一样。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姑娘还有火柴给她温暖,可是我呢?我有什么?

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不同的只有老师对我的笑容。一整节课都让我不自在。下课后,老师叫我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个书包和一些文具。 这是国家送给你的。老师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我不知所措,不知是该说谢谢好呢,还是该感动得流泪?

天哪!我不是一个人,我从来没有孤军奋战过。我比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幸福多了,我有父母在远方为我辛苦打拼着,有一大帮朋友为我呐喊助威,还有一直在默默关心着我的老师!

回家的路上,天是晴朗的,鸟儿在向我歌唱,大树在跟我问好。连从不留下一丝痕迹的风都不忘送我一缕芬香。

朋友们又来找我出去骑车,我们齐心协力把车修好了,一同踏上幸福之旅。

今晚的月亮格外的亮,星星特别的多。我躺进被窝里,虽然还是冰的,但一想到爸爸妈妈为了我而增添的白发和皱纹,一想到电话那头的关怀和鼓励,还有老师,朋友以及社会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被窝暖了,心更暖了 。咚,咦,是什么声音呢,我跳到窗前,是只小花猫在追赶老鼠。看到此情此景,我似乎明白该长大了。

我抬起头,仰望星空。月亮上印着爸爸妈妈的笑脸,他们咯咯地笑着,告诉我他们一切都好!星星眨巴眨巴着眼睛,告诉我夜晚来了,黎明还会远吗?

清风明月 2024-04-15 13:31:43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