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是几点

别过计较
精选回答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扫墓是中国孝道文化传统的表现。

“扫墓不过三代,上坟不过未时”是个别地区、个别人的一种想法,不代表所有中国人。

在古代,家族是中国人为了更好生存发展的产物。

在生产力低下、统治层家天下、灾害频繁时期,家族把人们团结起来,增强了抵御灾害,共同发展的力量。

扫墓除了表达孝心,缅怀前人,更是增强家族凝聚力的一种形式,那个时期,家族墓地成为一年中家族成员聚集的地方,不管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留守故土,还是闯荡于江湖,大家尽可能赶回墓地上香烧纸,祭奠亡灵,在这个地方大家沟通心灵,凝心聚思,即使赶不回去也会遥望心中的故土,遥寄思念哀悼之情,把家族传承团结的思想得以强化,这也是中国人时代生生不息繁衍昌盛的文化信念之一。

在那个时期,五代之内为至亲,老祖先不能忘,扫墓要扫五代,更要祭拜祖先,有能力者还要祭拜炎帝黄帝等。

后来 ,随着家族观念的淡化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现代法律有规定了三代为近亲,个别地方、个别人就有了“扫墓不过三代”的说法。

“上坟不过未时”的说法,这是阴阳学说的延伸。

古代中国盛行阴阳学说,这种学说开始是研究自然科学,后来延伸至人文领域,把世界分为阴间和阳间两部分,阳间为生人世界,阴间为亡灵世界,对应夜晚和白天。

夜晚为亡灵世界,白天为生人世界。

在这套理论之上就有了祭奠亡灵要在天未亮之前,现在还有某些地区,比如唐山某些山区还存在后半夜上坟的习俗。

阴阳理论本身存在缺陷,加上中国人现实主义思想一直为主流,人们半夜祭扫坟墓存在很多不便,最后采取折中,就有了“上坟不过未时” 这样既照顾了亡灵的阴间,有兼顾生人阳间的需求,成为可行性更强的习惯。

当然了,随着现代思想发展,传统习俗也不断改进。

扫墓只扫三代也成为一种想法,比如那些出国在外的可能是第二代,他不可能回国扫墓,只能灵活为之。

至于未时前扫墓,早已经失去现实意义 ,大部分地方中午前完成扫墓即可。

‘’上坟不过三代,祭拜不过未时‘’这也许就是一方一俗吧!再说了,父母,祖父母,曾经在一起生活过,有感情基础,因此心中时常怀念他们的恩情。

至于祭拜不过‘’未时‘’也许有点道理。

‘’未时‘’即下午1一3点,此时段正是太阳高照,地面物燥,点烛烧纸,不小心容易引发火灾。

此时段人们大多数都在家歇息,很少在外劳作,当火灾发生后很难及时发现和众多人参与扑灭。

换个方向前进 2023-09-02 15:27:11

相关推荐

花城为什么总打厄命

花城总打厄命是因为厄命喜欢馋这谢怜,花城吃醋了。花城是晋江文学城原创耽美小说《天官赐福》的主角之一。绝境鬼王,“血雨探花”。衣红胜枫,肤白若雪,右眼戴着一只黑色眼罩,银蝶追逐在衣襟袖间。幼时为谢怜所救。后在铜炉...
展开详情

汽车后备箱垫有必要买吗

有必要。它的好处分别是:1、防滑:汽车后备箱垫有一定的摩擦力,在开车的时候不会因为急刹车等情况,让后备箱里的东西洒落。在开车的时候也是比较放心的,可以把更多的东西放到后备箱里,节省车内的空间。2、防水:汽车后备...
展开详情

怎样用皮筋改校服裤子

将皮筋套在脚腕上,然后将自己的校服裤腿稍微的向上卷起来即可。可以上半部分慢慢的向下卷,要将皮筋给压住了,不然一走路就开了,两个裤腿的长度稍微注意下长短,最好一致。这样校服裤子就变成9分裤啦。...
展开详情

普希金诗选介绍

1、普希金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本书从他的不同的创作阶段中精选了二百首,它们多是俄国文坛流传百世的精品。同时我们还从近二百年来一代代画家为普希金的诗篇所作的大量插图中精选了大小插图十余幅,其中包括俄国著名画...
展开详情

一出好戏剧情

1、马进(黄渤饰)欠下债务,与远房表弟小兴(张艺兴饰)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习惯性的买彩票,企图一夜爆富,并迎娶自己的同事姗姗(舒淇饰)。一日,公司全体员工出海团建,途中,马进收到了彩票中头奖的信息,六千万,就在...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浮想联翩哪个字错了

浮想联翩没有错别字。
浮想联翩,汉语成语,拼音是fú xiǎng lián piān,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自晋·陆机《文赋》:“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思绪活跃。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
示例:这幅画饱含诗情,使人浮想联翩,神游画外,得到美的享受。
造句:
1、李先生每次收到国内的来信,都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2、每次回到故乡,我就浮想联翩,昔日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3、那天夜里,奥克睡在科根家。他合着眼,但却浮想联翩。
4、映在护城河里水面上的樱花仿佛彩灯,让人浮想联翩。

杨志的人物关系

杨志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青面兽,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的赏识,提拔为管军提辖使。
他护送生辰纲,结果又被劫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在梁山排第十七位,上应天暗星,位列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征方腊时病逝于丹徒县,追封忠武郎。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因脸上生有一大块青记,人称青面兽。他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应武举,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纲,却在黄河里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

《邯郸学步》文言文翻译: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原文:
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寓意:燕国人努力向别人学习,应该肯定,但是他依样画葫芦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也丢了。
学习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须先细心观察别人的优点,研究邯郸人之所以能够走得优雅的关键之处,除了步法外,那种优雅是否和他们的神态、心境,甚至文化有关?再从自己的实际状况来检视,要将步伐调整成邯郸人的样子,需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样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像燕国人那样盲目,一味崇拜别人,结果必然是功夫没学成,不切实际,自己的长处也丢光了。
不过若从“刻苦学习”的角度来看,燕国人的精神应该受到肯定,虽然他的学习方式不对,但是至少“肯学”,比起很多不肯学习、任由自己安于现状的人,燕国人更有改变的勇气。如果有朝一日他领悟诀窍,要优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北宋诗人晏几道和晏殊是什么关系

北宋词人晏殊和晏几道是父子关系。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江西进贤)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