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频出奇葩作业,“陪太子攻书”引家长热议

超越梦想 教育新闻
精选回答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学校频出“奇葩”作业家长无奈“陪太子攻书”》,短时间内,引起家长共鸣和热议,网络点击和评论量过万。奇葩作业近年来可谓层出不穷,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由此引发的吐槽更是此伏彼起。

10月12日,有家长匿名将自己孩子的幼儿园作业上传到网上,作业内容让不少网友倒吸一口凉气:要求家长和孩子用废弃材料做一个熊猫牌电视机,还要能看能发声!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小朋友的逆天作业了!”不少爹妈感同身受地留言表示。华西都市报记者调查发现,身边关于孩子作业的问题,家长的吐槽声不断。

女儿作业“出本书”妈妈跑了十几家印刷厂

王先生的女儿在成都某中学读书,今年暑假,学校布置的一道作业让全家都动了起来:老师要求学生自己出本书。

“里面的内容还好说,用姑娘自己的作文。但是一本真正的书,还有封面、排版、印刷、序言这些必不可少的要素,”王先生感叹道,“这哪是做作业,纯粹就是在拼爹呀!”

对这本集全家之力的“作业”,王先生印象深刻。他把排版拜托给专业美编朋友,自己操刀写序,孩子的妈妈则顶着太阳跑了十几家印刷厂一家家对比,最终印出了几本完全符合印刷要求的书。

“没办法,家长在群里看着的,你做得太差了丢份儿。”在王先生看来,从小到大,面对这种孩子没法独立完成的作业,最后考到的还是父母。

会木工、做泡菜、PPT全能爸妈直喊“吃不消”

为孩子的作业“抠脑壳”,这成为不少家长的常态。从幼儿园到中学,不少家长在面对孩子作业时直喊“吃不消”。

王女士的儿子今年4岁,用她的原话说,从儿子读幼儿园开始,她就走上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康庄大道。”翻看孩子的作业,可谓五花八门,有要家长和孩子做泡菜的,有要家长辅助孩子设计食谱的,还有制作木质工艺品、完成灯谜的……尽管内容不同,但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要求:家长陪同。

即使王女士的工作并不算忙碌,但她还是把自己的母亲从老家接到了成都,原因很简单,儿子的有些作业她没时间也没精力做下来。

“你就说每月准备小礼物吧,每月的主题还不能一样,定主题、购买、包装、准备节目……”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都有辞职做全职妈妈的打算了。

除了手工作业,孩子的作业中还有难度系数更高的。

彭先生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就因为女儿作业的缘故,这位原本不会做PPT的爸爸,成为了一名PPT高手。

“小雪家长,请把孩子小长假的活动做成PPT,PPT分成几个系列,一个是阅读的书,一个是参加的旅游点,一个是帮爸爸妈妈做的家务……”,指着老师的短信,彭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他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完成作业,到第二天脑子里还全都是各种PPT。

幼儿园要求“做简报”难倒了做编辑的妈妈

14日,成都市民李女士向华西都市报记者展示了一份让她头疼的幼儿园作业:“各位亲,请在放假期间,为幼儿准备不同的树叶、花朵,旅游景点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成简报。”

一份简报,要包括不同的树叶、花朵,旅游景点,这让专业编辑出身的李女士有点找不到重点。

“简直就是宏大命题。”李女士说,这种作业在幼儿园并不少见,一看就是“考父母”。孩子的事不可能不做,而且还不能太过敷衍。最终,她找到自己在广告公司做美编的朋友,把自己搜集的材料发过去,再由朋友用专业的制图软件制作完成。

14日,李女士把儿子的作业发到网上,立马圈粉无数。有朋友留言道:“你用专业编辑的节奏去做幼儿园作业,是要逆天吗?”无心理会朋友的打趣,李女士要开始准备完成孩子的下一份作业:至少品鉴5种茶叶,画出茶叶在热水中的各种形态,制作成简报。

“有时候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李女士说,“上班之余都把心思花在完成娃儿作业上了。”

老师怎么说?其实要求不高家长有所误解

这些作业到底是布置给学生的,还是考家长的?有网友抛出问题。

“当然是针对学生的,”小杨是成都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她说,布置给班里小朋友手抄报的作业,初衷只是要学生涂涂鸦、写写拼音就行,篇幅大小也没要求,但没想到家长误会了老师的意思,以为是要出版物的水平,交上来的作业简直就是专业报纸的水平。

“三年级做PPT也是,其实最粗浅的就行。我们对一些手工作业的要求不高,只要孩子动手就行,有时是家长之间的比较,人为提高了作业难度。”小杨说。

专家怎么说?孩子作业应在“最近发展区”

“其实,“奇葩”作业是一个说浅也深的问题。”教育学博士侯中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学校是大班教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所以分到每个学生身上的精力就少,在这种客观条件限制下,学校通过作业将一些教学责任转移到家长身上,用父母的个别化教学,提高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增进两代人之间的交流。

“这种需要家长协作的作业,隔三差五的来一次,自然会影响到作业效果。”侯中太介绍,在作业的安排上,教育学有个专门的概念,叫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俗点说,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是学生踮踮脚、努努力就能完成的,而不是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侯中太表示,如何精准判断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家长不能简单地把“另类”作业视为“异类”,更不能一味地越俎代庖,而应当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思考、操作、完成。

奇葩作业近年来可谓层出不穷,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由此引发的吐槽更是此伏彼起。某些题目甚至被指“难住”了教授、专家,普通家长自然更是叫苦不迭、抱怨不绝。不过,某些老师布置的个别作业,或许确实比较“无厘头”,但作为家长和围观者,最好还是少些非议、责难,把吐槽的权利交给孩子。

倡导素质教育、破除死记硬背、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潜能,已然成为当下教育界内外的共识。一方面,在这个摸索过程中,某些作业可能会“偏题”,本身不以为奇,需要大家的理解、谅解和宽容;另一方面,某些作业题目看似“奇葩”,出题老师实则用心良苦,旨在启迪和发掘,打破惯性、教条,凭学生的知识和心智,未必不能找到“另类”的解答路径。

比如,有些城市云层厚、有星星的日子少,家长觉得数星星、认北斗星的作业“客观条件不允许”。但即便是晴空万里、繁星满天,数星星就真的那么容易吗?换一个角度去审视就不难发现,此题的价值未必在于“数”,孩子完全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方式去把星星“数完”,“数”出各自不同的结果和感受。

再比如,“三年级,要求写一篇经济小论文,我一个研究生一周之内都写不出来!”这样的抱怨貌似不无道理,也能得到不少家长的共鸣,但是,平心而论老师布置这项作业绝非是让学生去写鸿篇巨制,而只是让大家从生活小事去观察,写出有关花钱之类的心得,孩子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当然家长也可以做适当点拨。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践是相当复杂的工程,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就事论事来说,老师布置作业固然要尽可能避免“高难度”,但作为家长既不能简单地把“另类”视为“异类”、把“奇葩”当成“荒诞”,更不能一味地越俎代庖,替孩子搜索、复制、粘贴了事,而应当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思考、操作、完成。家长先入为主地认定作业题没法完成,岂不是削弱和挫伤孩子挑战难题的勇气、信心和决心吗?

漫游者 2022-05-07 09:32:50

相关推荐

turn into用法及例句

turninto的意思是“变成”用法例句有:Neverletyourpersistenceandpassionturnintostubbornnessandignorance(永远不要让你的坚持和激情变成固执和...
展开详情

often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often的比较级是moreoften,最高级是mostoften。often是一个英语单词,副词,作副词时意为“常常,时常;往往,大多”一般用在主语后情态动词后实义动词前。一、often读音英[?fn]美[?...
展开详情

either与neither区别用法

either与neither区别用法:中文意思不同、用法不同。either中文意思为或者……或者……而neither中文意思为两者都不…&h...
展开详情

齐齐哈尔大学是211吗

齐齐哈尔大学不是211大学。该校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不仅是黑龙江省属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还是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黑龙江省高教强省(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一、黑龙江省有几所211院校黑...
展开详情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校训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校训为崇理敬文、拓美创新、博爱育人、美育中华。该学院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省总工会分校,200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备案成立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基本信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