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传

青丝到白发
精选回答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何这么讲?

只有底层出身的人才能体会这种心境,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感受,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说明了这个作者对贫苦大众的生活非常的了解,远不是那些达官贵人能体会到的这些境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出自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完全表现出来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的晚年作品,也是元散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张养浩这个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在他隐居后决定不再涉仕途,但是在重招他的时候,他知道是为了去陕西赈济饥荒,他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前去,在他去的路上看到了灾民的处境,内心愤然又悲伤,决定散尽家财赈灾,最后因为劳累过度而死,而《潼关怀古》是写他在去赈灾的路途中见到的场景感慨而写的。

他在里面写的这些高出了同代作品一筹,内容境界是关怀天下苍生的大情怀,这是在其他作品里面所很少有体现的,也很少有体现的那么直接那么干脆,里面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百姓遭遇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从最直接最富有情感的角度去阐述了百姓的现实苦楚,也说明出来了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意思已经非常的直白,几乎没有任何掩盖和拐弯抹角的意思,用最直接的方式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意思很明确,在国家兴旺的时刻,达官贵人都会大兴土木,大兴土木搞各种建设和形象工程的时候必定要用到大量的钱财和劳工,劳工就是贫民百姓,钱财都是从国家对百姓的税收里面获得,这直接增加了百姓的负担,百姓的生活会直接陷入困苦当中。

亡,百姓苦的意思也直接了当,国家的灭亡代表着战乱,每一次战乱对百姓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征召年轻人当兵打仗,征收百姓的粮食当军粮,在战乱的年代百姓无法正常劳作生产,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是社会最混乱的时候,各种强盗土匪恶人横行,对百姓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使得百姓陷入生活的困苦之中。

其实百姓的生活好坏跟治理国家的管理者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国家的是明君,能体谅老百姓的贫苦,那在治理国家的用人上面都比较好,国家就会内安外平,百姓安居乐业,如果是一些好大喜功的昏君,那百姓的日子就难过了,就好比有句话说得好,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百姓为刍狗,意思就是管理者昏庸老百姓就难过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千古名句。

结合作者当时心境,可谓字字泣血,虽胸怀天下万民而救之不得。

这次带大家看简单回顾下他的人生历程便可知晓。

苦读入仕经沉浮:作者张养浩生于南宋灭亡前数年(1270年)的济南,归属蒙古控制地界。

当他哇哇坠地时,忽必烈大军正猛烈围攻襄樊,南宋半壁江山苦苦支撑。

山东红袄军虽已平定多年,但蒙古军早期的屠戮政策导致十室九空(蒙古伐金导致我国北方近3千万人减少),加上为供应蒙元大军时时征调摊派,民众生活困苦。

前线捷报时时传来,新一轮征订纳粮却接踵而至。

乡野城镇之间,民无余财,可谓困顿。

大约这样的环境里,张养浩慢慢成长。

作为北方汉人,他虽没能听受过朱子的教诲,却也深受儒家孔孟思想熏陶,10岁时便立志苦学。

每日张灯夜读连父母都担心太过勤奋而伤害身体。

后来他游学京师,主动上书言事,文章思路流畅精辟,被官员看重从而进入仕途。

被授予棠邑县尹(县长)后,他保境安民,治理盗匪,颇有政绩。

在任10年,剿除长期危害地方的恶霸匪徒,深为百姓喜爱。

(张养浩画像)后来,他进入京城任职,也保持了敢于直言,为民请命的态度。

这也让他几经沉浮,总算推动了元帝国第一次开展科举考试。

由于统治者对汉化的态度游离不定,张养浩也深为权贵猜忌,颇感政治黑暗举步维艰。

当到礼部尚书以后,他声言为父亲养老,主动弃官回乡。

当局偶尔需要他主持政务,召他却屡次不应。

张养浩自称“齐东野人”,宁肯寄情于山水,当个陶渊明似的林泉野老山中闲人也不愿回京任职了。

慷概再起父母官:1329年,关中地区大旱,灾情严重难以控制,很快到了灾民互相吃人的地步(饥民相食)。

元帝国不得不专门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

作为赋闲之人,他本可以继续做闲云野鹤,但这一次却毅然复出。

或许是自幼接受教育使然,他刚收到任命,就立刻散尽家财给乡里穷人,自己上车向灾区出发。

路过华山他特意上山求雨。

途中,只要遇到饥民就立刻给与食物,遇到饿死者便马上帮其下葬。

(流民图)到陕西一带后,他很快整顿粮食市场。

当时民众买米不仅贵且不便,纸币稍稍磨损便不被接收。

官府又利用铜钱换纸币的机会从中渔利,让百姓处境更加恶劣。

于是张养浩设法在库存纸币上加注专门记号,交易时命令米商对验标记才准买卖。

再加上他亲自带领当地有钱人家主动卖余粮,很快让百姓买到了平价米。

灾情尚未缓解时,民间甚至有杀孩子来赡养父母的极端情况,张养浩听闻后痛苦流涕,直接拿出自己的储蓄帮助民家度过难关。

到任以后,他可以说没有一天回过寓所,晚上在府衙里向上天祈祷降雨,白天则带着官吏到各地赈济灾民。

如此劳累之下,上任5个月的张养浩积劳成疾,很快因病猝然去世,时年59岁。

成就名作:前往灾区途径潼关时,张养浩望着坍塌的要塞,想起满地饿殍的情景,原本忧国忧民的他愤然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王朝征战四方,大兴土木,百姓却衣食无着,连果腹也属奢望,如何不叫苦?亡——大厦倾覆,宫阙作土,百姓更是死无葬身之处,如何不叫苦?张养浩饱读圣贤诗书,经历过王朝崛起,见识过官场阴暗,体会过宫廷斗争,猛然回头,任他盛衰兴亡,百姓依然挣扎于死亡线上,岂不让人感概!

暗似黛绿 2023-09-02 15:26:05

相关推荐

门里面一个三这个字怎么读? 门里面一个三叫什么字

1、是:闫字,读音为:yán部首:门部外笔画:3总笔画:6结构:半包围五笔86:UDD五笔98:UDD仓颉:LSMMM郑码:TLCD笔顺编号:425111四角号码:37101汉字首尾分解:门三汉字部件分解:门三...
展开详情

彩金多少钱一克 16家曝光

1、截止2020年2月5日,彩金收一般在190元一克。2、其实彩金是商家的一种设计与不同颜色搭配与反光折射的效果而已,本质还是K金。彩金多少钱一克16家曝光3、在国内销售的彩金通常是18K金,但是售价比普通的1...
展开详情

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 中国十大名花

小天给大家谈谈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以及中国十大名花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桂花。2、该词句是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中国...
展开详情

青云门四大剑诀(诛仙十大功法)

小篇给大家谈谈青云门四大剑诀,以及诛仙十大功法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青云门镇山奇术之一的“神剑御雷真诀”闻名天下,道法,仙剑,天雷便是青云一派的代表。2、小说《诛仙》是中青云门的四大剑...
展开详情

世界上最神秘的符号 2020火爆昵称特殊符号

最厉害的所罗门符号所罗门符号是一种古老的符号,它由古希腊哲学家所罗门发明,它可以用来表示某事物的真实性或假实性。它由三个箭头组成,分别表示“真”、“假”和“不确定”。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逻辑关系,例如,如果A是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政通人和的意思是什么5个字

政通人和,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g tōng rén hé,意思是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政治局面。
示例:及擢守严陵,政通人和,始从事于梨枣。——清·鲍廷博《青本刻<聊斋志异>纪事》
近义词:下情上达、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造句:
1、而今我国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2、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3、如今正值盛世,举国上下政通人和,五湖四海安居乐业。
4、既要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也要防止职责不清、政通人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机构互相监督,运转有序。

功名成就是什么意思啊

“功名成就”意思是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出自《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功名成就”造句:
1、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功名成就之说,惑世诬民,充塞仁义,岂不是误人子弟。
2、付出终有收获,努力会有结果,功名成就在即,此刻莫要焦虑,心中会有担忧,黎明前的节奏,高考就如行舟,随风随水无忧。前路一片光明,愿你心想事成。
3、垂头丧气,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定会碌碌无为,遗憾终生;胸有成竹,凡事相信“我能做好”,放胆一试,则会功名成就,不枉此生。

意欲的意思是什么

意欲,汉语词汇,拼音:yì yù,释义是指人对某种事物在思想上的欲望。想要。谓心想做某事。出自《淮南子·道应训》:“故人主之意欲见於外,则为人臣之所制。”
造句:
1、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
2、在你的脑海里,你能清晰地看到你最想得到的汽车和房屋,你最向往的游览胜地,你最渴望的朋友,还有你最意欲达到的地位和身份。
3、当我到达高处,便发觉自己总是孤独。无人同我说话,孤寂的严冬令我发抖。我在高处究竟意欲何为?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什么意思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的意思: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出自《列子·说符》。
《列子·说符》出自《列子》,《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早已散佚。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
《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一体。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做“符应”。“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全文通过三十余则寓言和说理,对“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贵”与“贱”、“时机”与“变通”、“久利”与“暂得”、“持身”与“治国”等多对关系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论述。
世事无常,祸福相倚,因此列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做到“持后而处先”,对于事物的存亡变幻,也应当透过其表面来“寡其所以然”。一方面要“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全身远害,避免重演郄雍的悲剧;一方面也要拥有“授隙抵时,应事无方”的智慧,领会“先迕后合”的圣人之言,进而懂得各种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积来已久的缘由。然而世人多纵欲迷性,重利轻道,贪图一时所莸,不念长久之积,所以才会闹出“宋人拾契”、“齐人攫金”那样的笑话。唯有舍末明本,“归同反一”,因名求实,得其髓而弃其粗,才能一睹天道与人事之间的绝妙天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