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英语语调

淡若清风
精选回答

1、英语语调(intonation)的重要性不亚于发音准确

(1)中文和英语语调差异

学语言受母语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如果不了解所学外语和母语的差异,想纠正是极其困难的:

汉语是音调语言(tone language),每个字有不同音调,音调非常重要,因为可以区分词义,每个字字正腔圆,音调独立,发音清楚。而对汉语的句子来说,语调的变化相对就很小,所以中国人学英语,对清楚读出每个单词很在乎,对连贯和语调是非常得不在乎,就像很多西方人讲中文时候音调有严重问题,只用自己母语的语调习惯来讲中文。

英语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 ,英语是流淌的、连贯的、更具音乐性的语言,用音乐术语来说,英语的语流是连奏音(legato),英语的声调分布在句子上的高低起伏,跟中文相反,每个单词都没固定音调,全看你说话的态度、语境等。如果被中文影响,单词发音刻板,而句子语调又不重视,一则张口就是别扭的外国腔,二则制造了理解障碍,三则引起歧意,因为发音错误的话对方立即可以理解你是外国人多给点耐心去猜,而如果语调不恰当想猜对都难,甚至可能冒犯别人或者闹笑话:

有个学生刚出国时候课堂上老师要求每个人简短自我介绍,他有点紧张,刚说了个Hello,台下就有人笑了,因为他说的hello用的是只有接电话或者不知道教室里有没有人在才用的升调,相当于说“有人在吗?”。

再举个中文和英语语调让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会犯错的例子:

这个东西坏,那个东西好。

This thing is bad,that thing is good.

中文里“这,坏,那,好”都要强调,且基本都是降调,甚至轻声好实际也是下降的,而英语中bad这里是升调,表示后边还没说完。所以中国人会把本应升调的bad说成降调(中文习惯,字正腔圆标准发音),而外国人说中文会把坏习惯性说成升调“淮”,把好说成号。

(2)中国人如何学习英语语调

英语语调在所有语音教程里都会有个章节来讲,但一般都非常得简单,大概总结出疑问据陈数句等几种语调句式和模式,一带而过然后就完了,既不强调,也不深入。Ann Cook的书中不光把语调放在第一章,而且书中所配的解说音频语速极快,用的是面向母语者说话的语速,因为这些人都不只是学术界的理论研究者,而是多年对外英语教学一线教学的专家,他们才最了解各国外国英语学习者(ESL)的问题。

发音的重要性不用说,看我的其他回答会发现我非常重视口语发音细节的矫正,不过错误发音虽然会有歧义导致别人听不懂,只要语调合理,对方也可能猜到你想表达的意思,而仅仅发音标准,语调、重音、节奏奇怪,也不容易被理解,所以,语调之重要不亚于发音。

举个简单的例子:

I don't know

如果别人问你一个你不懂的问题,你可以说I don't know(我朋友给我示范:阿东特儿漏),或者,你可以闭上嘴巴哼中文昂起头,基本可以被理解并且妥当的,因为特定情景下,带特定感情色彩的语调几乎是固定的。比如此时用句末降调的“阿东特儿漏”是带点点不耐烦的口气,“我不知道,别再问我了”,即使每个单词发音标准,没有用英语习惯的语调,也不一定能马上被听懂,或者不冒犯别人。

(3)多练习,跟读

提高英语口语的关键是要模仿,模仿跟读的时候,要先从生词量少的开始,简单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学习语调,要一句一句的跟读,直到和资料里的读音越像越好。刚开始的时候速度可能会慢,要慢慢地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当熟悉完整段后,要做到同步阅读,争取让自己的速度和资料同时完成。最后要关掉资料,用学到的语音语调进行练习,这样就能逐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了。

2、模仿英语语调的方法

(1)模仿语音。模仿时要一板一眼,口形要正确,刚开始模仿时,速度不要过快,用慢速模仿,以便把音发到位,待把音发准了以后,再加快速度,用正常语速反复多说几遍,直到达到不用想就能用正常语速把句子轻松地说出来(脱口而出),对于自己读不准或较生疏的单词要反复多听几遍,然后再反复模仿,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练,在那些常用词上下功夫,尽量模仿得像一些。

(2)模仿词组的读法。有了第一步的基础,这一步就容易多了。重点要放在熟练程度和流利程度上,要多练一下连读、的同化等语音技巧。

(3)段落及篇章模仿,重点在于提高流利程度。打开录音机或收音机跟着模仿,“他”说你模仿,同步进行。目的要提高口腔肌肉的反应速度,使肌肉和大脑更加协调起来。

千里清秋 2024-06-01 12:34:3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森是木字旁还是木字头

“森”是木字旁,森(读音sē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中说“森,木多貌。”可见,“森”的本义是树木茂密的样子。后引申为众多。又由本义引申为阴森,幽暗的样子。
“森”是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森”字由三个“木”字按照品字结构组成。但商代甲骨文刚开始时并不是按照这种结构组成的,而是在一条直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森”的结构才开始变化,且延续到后世。
“森”字是会意字。由三“木”构成,意思是由特别多的树连在一起,由此也产生了森林的含义。“森”的本义是指树木茂密的样子。杜甫《蜀相》中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里引申为众多之义。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中说“羽卫森森西向秦,山川历历在清晨。”森林里光线幽暗,故引申为阴沉、幽暗的样子。

后是半包围结构吗

“后”是半包围结构。
后,读音hòu,是合并字,合并“后”与“後”。“后”,从人从口,司的镜像,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后,继体君也。
2、《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青后、后镜、后郑、主后、后叙、后时、望后、后幅、后开。
反义词:先、前。

金瓯是什么意思

金瓯的意思是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酒杯的美称。
金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ōu。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例句:
1、《明史·钱龙锡传》:“帝仿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
2、清·黄遵宪《感事》诗:“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
3、唐·司空图《南北史感遇》诗之五:“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
4、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翻图史,凿田畴,睢阳世世如金瓯。”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什么意思

“浅尝辄止,逾而不规”的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不越出规矩。
浅尝辄止,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n cháng zhé zhǐ,意思是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又指博而不精。
成语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害怕困难。
示例:做事情不能浅尝辄止,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
近义词:半途而废、浮光掠影。
反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