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通史 秋气潇潇,自何而来的由来

晴朗的星星
精选回答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说。真的不得不感佩古人细致的洞察力,炽盛的夏天并不会在立秋那一天就戛然而止,入秋后还会有一段持续的炎热,被人们称作“秋老虎”。不过,这只老虎也并不会蹦跶太久了,到了“处暑”节气,暑气便正式要收起来,一早一晚,人们会开始觉得有凉意,天地之间秋气悄生。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最早产生的概念之一,在《说文解字》中通“原”,意为“开始”,也就是说,气原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后来经过历朝演变,它又从哲学延伸出去,中医、风水、围棋甚至节气里面都有了“气”的概念。“气”被认为是中国人维持生命的基本能量,而人生于四季之中,身不由己地会受到四季之气的感染。

中国人认为春有春息,秋有秋气,《吕氏春秋》中说“春气至,则草木产,秋气至,则草木落”,这是拿最直观的草木做比,证明两者呈现的状态截然不同。清人张潮说,“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这是生活在春秋中的人对春秋的印象。春天草木萌发,万物盎然,是原始的生命之气该有的样子,撩动的是人的盼望;而秋天作为“别调”,“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状,牵动的是人的沉思。

中国古代文学中历来有“春女思,秋士悲”的传统,顾名思义是说人们多会于春日荡漾思情,多会于秋日慷慨悲歌。对于这一点,相信不少人都会想起一些相关的诗文。无意间翻看小时候读《西游记》时记的笔记,其中也有这么一段:“春风荡荡,秋气潇潇。春风荡荡过园林,千花摆动;秋气潇潇来径苑,万叶飘摇。”当年抄写的时候,大概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写景佳句,但过了十多年再看,却觉得这“荡荡”“潇潇”二词实在贴切。“风雨潇潇,江山落落,死又还生春复秋”,这一番秋气,可不是“潇潇”么?

相比起人,物候对这“潇潇”秋气的反应更加直接。处暑过后,三个物候现象相继出现。《月令集》中说:“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都是自然界对季节转换的反应。秋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古人们认为秋气肃杀,老鹰受到这股气泽的影响开始捕猎。“祭鸟”是指老鹰在杀鸟之后并不立刻吃,而是“陈之若祭”,就像人们祭祀祖先一样。其次,比起春蓬勃而起,夏繁盛相承,到了秋,恰好是处在一个“转”的时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所以叫天地始肃。加之秋气又烈,在这样的气泽下,“过盛之物当杀”,自春夏储蓄够能量的五谷到了此时,也势必要落下。“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古代以五行阴阳来划分秋“阴”和“金”的属性,所以古时往往选“秋气至”时或动兵,或行极刑,都是因这么个缘故。

既然是这么肃杀的烈气,自然该有与之相衬的声音。古今描写秋声的诗文,以宋代欧阳修《秋声赋》独绝。“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文字极为酣畅。

眼下处暑刚过,秋气虽生却未到盛时,夏日丰草繁茂、佳木葱茏的余韵还没有来得及变换容颜。不过一层秋雨一层凉,秋气肯定会跟着一层层地笼上来。待秋气搅动天地,成风化雨落下,或如波涛奔腾,或如金铁齐鸣,虽同样激烈,但和盛夏浓郁的生机绝对截然不同。

正因为“秋气栗冽,砭人肌骨”,所以秋声才“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这是不久后将到来的景致。虽然有些零落,但这衰败里头有股说不上的力量,这力量很霸道,仿佛就连酷烈的“暑”也至此止步,不敢向前。天地间该有这一年一度的大洗礼,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这一年一度的向往来。

懂得自己 2024-04-19 12:54:08

相关推荐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秋水伊人在眼前是什么意思

“秋水伊人在眼前”的意思是思念中的那个人就在眼前。
秋水伊人,汉语成语,拼音是qiū shuǐ yī rén,意思是指思念中的那个人。伊人的意思是那个人,多指女性。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见景思念的人。
示例:清·龚萼《雪鸿轩尺牍·答许葭村》:“登高望远,极目苍凉,正切秋水伊人之想。”

循环定义

循环的意思:
1、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
2、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再转。
3、反复地连续地做某事。
出处:
1、《战国策·燕策二》:“此必令其言如循环,用兵如刺蜚绣。”
2、《史记·高祖本纪论》:“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3、明张景《飞丸记·旅邸揣摩》:“寒暑兮往来相继,兴衰兮循环道理。”
4、巴金《秋》四十:“花谢花开,月圆月缺,都是循环无尽,这是很自然的事。”
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回。可以简要地将基本思想表述如下:世界是按照极其漫长的时间周期,即所谓的“生成的大年”,周而复始地永恒循回;这个周期因为过于漫长而实际上无法预测,但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在这个永恒循环的过程中,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一生中的每个细节,都已经并且将要无数次地按照完全相同的样子重现,绝不会有丝毫改变。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谁

“狗尾续貂”的主人公是晋朝的赵王司马伦。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司马伦(?-公元301年6月5日),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司马伦初仕曹魏,封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封东安县子,授谏议大夫。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将军。迁安北将军、镇守邺城,改封赵王。迁征西将军,镇守关中。刑赏不明,激发羌族和氐族反叛。入为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狗尾续貂(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是一个成语,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定语。
寓意: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做一件事情,既然做了,就自始至终把它做好。不要在事情接近尾音之时,因为种种原因而写下败笔的结局部分,它会折损之前所有的努力,削减所累积的高度。

是什么数学符号

?不是数学符号。
?这个符号是表示疑问的标点符号。用于疑问、设问、反问句等句型的末尾。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语气。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用法:
1、选择问句中,选择项较短,选择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2、选择问句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也可以在每个分句的末尾用问号。
3、对句子里某一词语有疑问,用问号表示。注:这种用法用得不多。
4、对生年、卒年不详或有疑问的,用问号表示。
5、疑问句构成的文章标题或小标题后面用问号。
6、一般疑问句用问号,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7、选择问句中,问号只用在句末,分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8、倒装问句中,问号放在句尾。主语和谓语之间用逗号隔开。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