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

随心
精选回答

孔子的知名弟子有哪些,请谈谈?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公冶长就是其中之一,位列第二十。

由于是豹眼故乡的人,豹眼多次拜访过他的一些古迹,听到一些他的传说。

网上看到公冶长许多介绍,特别是说他懂鸟语。

但跟豹眼听到的故事不一样,别的不说,就专门说一下这个事,以飨友友。

公冶长(前519—前470),又称公冶氏,名为长,字为子长、子为芝。

汉族,春秋时鲁国人,今山东诸城贾悦镇近贤村人。

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

“七十二贤”之一。

工作的关系,豹眼刚刚上班,就有机会去乡下出差,当地领导就安排参观了有名的景点--公冶长书院,并且讲解了他懂鸟语的故事,给豹眼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书院位于山东安丘柘山镇的摘月山上,是公冶长读书的地方。

公冶长自幼聪颖,家乡附近的书籍都读完了,听说曲阜的孔子学问很高,就千里迢迢去求师。

孔子得知来意,就给了他两筐书籍,让他回去读书。

读完了以后再回来见他。

公冶长就挑着这些书回家走,快到家乡时,发现了一个地方很清幽,于是决定在此读书,这就是今天公冶长书院所在地。

镇驻地原来叫老子,有大老子、小老子两个村庄,据说也与老子有关系,这个暂且不说。

公冶长安心读书,突然有一天听到一群小鸟在叫唤,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羊,你吃肉我吃肠。

公冶长开始并没当回事,可是小鸟反复叫喊,就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是,放下书籍去了南山,果然看到一只羊摔死在那里。

公冶长很高兴,把它弄回来,不仅吃了肉,还把羊汤也喝光了。

小鸟们很不爽,但也不好发作。

过了一段时间,公冶长又听到小鸟们说:“公冶长,公冶长,西山顶上一只羊,你吃肉我喝汤。

公冶长一听,扔下书本就向西山跑去。

刚到山下,就看到许多人在山上乱喊乱叫。

听到一个人大喊:“这是谁干的?”公冶长没听明白,就大喊:“是我干的,我干的。

等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山顶,一看就傻眼了,原来一个人被杀死,躺在那里。

县太爷正在询问此事,既然有人承认,那就把公冶长给逮住了。

公冶长心里别提多懊悔,好说歹说,县令就是不信,把他押在了大牢里。

人命关天,尽管县令不信,但对公冶长懂鸟语这事也不敢太马虎,就想测试一下。

县令命人找来了一只小燕子,把他的腿弄折了,藏在了草垛里。

之后,母燕和小燕都在叽叽喳喳乱叫,就问公冶长,他们在叫什么?公冶长说:“母燕是因为找不到小燕子,急得乱叫;小燕子是因为腿痛,又找不到母燕急得乱叫。

县令想想似乎有道理,就放了公冶长。

后来,公冶长又听到南来的一群鸟乱飞乱叫,仔细一听,是南边莒国派兵来侵犯,小鸟们相互告知要躲避逃难。

于是,公冶长报告了县令。

县令知道公冶长懂鸟语,就提前做好了准备,致使莒国军队无功而返。

在《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部落以鸟为图腾,也有许多神话故事。

公冶长的故乡,属于古时候的东夷,就是鸟部落。

关于公冶长懂鸟语的故事,版本很多,豹眼所说是其一。

公冶长懂鸟语,这事恐怕不假,信不信就由你了哈。

后来,公冶长读完了孔子所给的书籍,就回到了曲阜。

孔子认为孺子可教,就把侄女嫁给了他,公冶长也成为了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

有说法是,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但这不确切,是把侄女嫁给了他,他是孔子的侄女婿。

孔子第子三千,贤者七十。

也就是说,有名望的多到七十人。

如果要论最有名的,我最佩服的有两位,文有颜回,武是子路。

颜回深受老师爱戴,孔子称赞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由此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地位。

子路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性情耿直,心底善良。

较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政客更可爱万倍。

一天,子路在街上遇到两个买卖人人,一个说三八二十仨,一个说三八二十四。

子路看不过,上前劝说三八二十仨的人:老兄,你错了,三八不是二十仨,是二十四。

那人说:三八不是二十四,就是二十仨!子路一把拽住那人说:走!咱去找我老师评评理,(老师者,孔子也)如果是三八二十仨,我把头盔输给你。

那人说,走就走!如果不是三八二十仨,我把头输给你!二人来到孔子面前,孔子说:子路,你错了。

三八是二十仨,不是二十四。

把你的头盔给人家吧。

那人拿着头盔,高高兴兴地走了。

子路大惑不解:三八明明是二十四,可老师为啥说是二十仨呢?圣人毕竟是圣人,孔子一下子就看透了子路的心思,解释说,子路,你说的没错,三八是二十四,可你想过没有,你输了,输掉的是一个头盔;他输了,输掉的可是人头啊!

笑说再见 2023-09-02 15:24:16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五音不全指的是哪五音

五音不全指的是宫、商、角、徵、羽,古代的人们是以这五个音为音阶。五音不全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通常指“音盲”,他们对音乐缺乏理解,不能正确唱出准确的音高。
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的“1、2、3、5、6”。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
五音中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

木石之心什么意思

木石之心意思:指如木石一样坚定的意志。木石心其实是儒家的一种思想。
儒家又称儒学、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是起源于中国并同时影响及流传至其他周遭东亚地区国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与宗教体系。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击政务,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的意思是:是天性;是本性。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意思是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出处:战国孟子《鱼我所欲也》。
选段: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以其人之道下一句

“以其人之道”的下一句是“还治其人之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就是使用别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来修养他自身。出自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中庸集注》是朱熹对《中庸》作的注。《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