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那么

改变自己
精选回答

燕王朱棣“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然而事后建文帝却不知所踪,建文帝到底去哪了。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犯了致命弱点:心慈手软。他的军队有好几次能够把朱棣消灭,却最终都丧失了。原业,建文帝为了防止自己背上一个杀叔的罪名,下令不许伤害自己的叔叔,结果在对燕王作战时,朱允炆的这道命令让朱棣多次化险为夷。

4年后,朱棣的大军攻陷了京师,燕王成功篡位,是为明成祖。而建文帝则在战乱中突然“失踪”了。

有人说他死乱军之中,因葬身火海而尸骨无存。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见到宫中起大火,急忙派人前往灭火救人,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大火熊熊蔓延,建文帝葬身火海。于是朱棣下令厚葬建文帝,并且辍朝三日表示悼念。不过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因为其他资料中都没有记载过建文帝的殡葬仪式,谁也不知道建文帝的陵寝所在。

而更多人认为建文帝朱允炆并没有死,在南京城破之时已经走密道逃走了,最后出家当和尚了。有野史更是详细地记载,在朱棣兵临城下时,为防被俘受辱,建文帝决定自尽殉国。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老太监给了一样东西——明太祖朱元璋生前留下的密匣子。老太监说,这是明太祖的意思,说是如果以后皇帝遇到了危险的话,那么就打开这个匣子,里面自有解决的办法。而建文帝打开了匣子一看,结果发现里面放着袈裟,度牒以及剃度刀,同时,还有一封信,里面写道: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建文帝一看,领悟到了太祖的用意,于是他二话没说便把自己的头发剃了,然后潜逃出城来。

而建文帝的皇后在他逃跑之后为了掩护他,才命人放火烧城,自己自焚而死,结果第二天朱棣攻入城里之后,误以为是建文帝自焚。

那么,朱允炆从南京城里逃出来后,又逃到了哪里去了呢?有说法是,他几经辗转来到了福建泉州,最后逃往了海外。明成祖朱棣担心建文帝纠集当地的中国人,或者是以宗主的身份号召南洋诸国兴兵,因此很不放心,特意派遣郑和数下西洋以宣扬国威为借口,实为寻找建文帝。

但从此建文帝下落却成了不大不小的谜团。

直到600多年以后,事情才有了新的转机。2008年的1月的一天,一工程施工队人员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登山道施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古墓。

考古人员听闻后,马上赶到了现场,大家一看都惊呆了:古墓有拜亭、舍利塔、地宫,地面上散落有鱼形状鱼纹和龙形石脊的构件,舍利塔上的一处碑文还刻有“御赐金襕佛曰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粗步推断,可以得知墓主是一位高僧。

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不由得惊喜若狂。打开棺椁之后,但见里面座棺椁坐北朝南并列放置,大棺椁在6吨左右,而小棺椁在4吨左右。后经专家考证得出,这座墓葬属于明代早期墓葬,棺椁内的尸体已经腐烂,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沧桑,只剩下了两副骨架,但是在墓主人身上的衣着装饰上,考古人员读出了很多的信息。专家终于给出了一个惊人答案:这是建文帝的墓。

专家给出的理由是:第一,碑文上的“御赐金襕佛曰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中,“圆明”或是“明朝和功德圆满”之意,也指早年出家的朱元璋。“第三代”是孙辈,与朱允炆的身份暗合。“沧海”有神州一统的隐喻,“珠”暗指“墓主姓朱”那沧海珠禅师是建文帝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墓中的装饰很奇怪,该墓的前面两边各有一条闭嘴龙。这也是明代墓的标志。墓塔下有莲花座撑起,这跟和尚有关。墓的规格显然不是普通官员能相比。此外,墓的朝向为座正北朝正南,只有皇帝才能取这个方位。墓所在的村中有郑姓人氏,疑是跟建文帝一起逃出的大臣翰林待诏郑洽的后裔。

第三,建文帝死前流落于宁德金邶寺的依据还有明代九龙袈裟,这件袈裟应是曾做过和尚的元太祖朱元璋之物,建文帝出逃时匆忙披上这件袈裟假扮和尚逃走。

消息传出,世人为之哗然。关于建文帝下落的考古也一直执续深入地进行着。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2014年,专家们又给出了建文帝出亡路的具体线图:建文帝出亡走水路,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海,沿浙江近海南下,一度在温州港停靠并曾上岸过。然后继续南下,第一个目的地是福建福宁的大京千户所。

后来战事来的太快,郑和的10万楼船水军已经到达,两军交战,建文军败绩,建文势力通过三都澳撤向宁德(今蕉城)腹地。而建文帝死后便安葬在了宁德金邶寺,这个观点还是有些可靠的,读者您以为呢?

天马行空 2023-08-06 15:38:26

相关推荐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苹果11如何关机重启

苹果11关机重启的方法:同时按住左侧任意音量键和右侧关机键。在出现的滑块中,滑动即可关机。按一次音量加键,长按电源键,直到出现开机标志就可以了。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搭载其研发的iOS操...
展开详情

桂圆和猫眼是一种水果么

桂圆和猫眼,桂圆是一种水果,猫眼则是一种宝石。桂圆亦称龙眼,是一种水果。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桂圆为常绿乔木,树体高大,多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又何间焉的焉是什么意思

“又何间焉”的“焉”是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出自先秦左丘明的《曹刿论战》。
原文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位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描写冬天的古诗 (全诗):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6、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商鞅变法的时间

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公元前356年、350年先后两次实施。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
经济措施:
1、废井田、开阡陌:
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3、统一度量衡: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袒露与坦露的区别:
1、两者的具体含义不同。
袒露用于表示事件、物体,指毫无掩饰的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显露。坦露多用于表示思想情感,指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2、两者的具体用法有所区别。
“坦露”和“袒露”都可以表示坦率地表露,但如果只是用语言文字表白,并未流露在他人面前或暴露在众人面前,就只能用“坦露”。
袒露造句:
1、我向妈妈袒露了我的想法,得到了她的支持。
2、天太热,他袒露着上身。
3、农民们袒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
造句:
1、他解开上衣,坦露着胸膛,跨马而去。
2、一年多以来,他首次就上赛季的冲突坦露心声。
3、这时不宜向别人坦露心声或与别人分享你的秘密,相反,这时适合倾听别人。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