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抵触结婚正常吗 女孩子不想结婚正常吗

心软脾气硬
精选回答

在不少人眼中,结婚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要根据各式各样的结婚准备事项清单来筹办婚礼事宜,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更何况有关婚姻的说法是很多的,比如“婚姻是坟墓”等等。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有关“一个女孩抵触结婚正常吗”的内容。

一个女孩抵触结婚正常吗

正常。

为什么当前女性这么抵触结婚,有以下几点原因:

1、今天的女性都是见识面较广,有自己的主见、想法,是冲着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的,而不是找一个依靠去过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2、今天的女性已不同于以前,旧时代是盲婚哑嫁,二三十年前是相亲条件差不多就行了,结婚的事几乎由不得自己选择,今天的女性能把婚姻大事把握在自己手中,是社会一大进步的体现。

3、宁缺毋滥,不将就。不爱就是不爱,不合适就是不合适,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也不拖累别人,也不让自己后悔。

恐婚症的表现

父母婚姻不幸福的人容易有恐婚症。因为从小目睹父母不幸福的婚姻,而担心自己也会重蹈覆辙,对婚姻没有信心,但是又同时渴望婚姻,每天处在矛盾中。

心智不成熟,责任感不强的人容易有恐婚症。婚姻与恋爱不同,不是过家家游戏,需要承担自己要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成熟的人只想玩,不想负责任。

追求自由的人也容易患恐婚症。过惯了无人管生活,一旦要步入婚姻,就感觉被束缚,失去自由。

一般人要结婚了都是很高兴和兴奋的。而有恐婚症的人却总是愁眉苦脸,就算别人祝福他,他也不会发自内心的笑。

有恐婚症的人结婚前总是无故的生气,动不动就对伴侣发脾气,明知不对也控制不住自己。

当婚期要来临时,有恐婚症的人总是会胡思乱想,想象自己婚姻不幸福,甚至产生分手的念头。

女孩子为什么会恐婚

1、第1个女孩子会恐婚的原因,可能就是非常害怕去承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现在的时代提倡男女平等,有许多女生抱有非常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都不愿意结婚之后围着孩子转,他们不想成为家庭妇女,如果自己结婚成为了全职妈妈的话,他们的圈子就会变得非常的小,导致自己的目光会变得非常的短。

2、第二就是害怕失去人生自由,没有结婚的时候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来去也是非常自由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是一旦结婚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会收到自己孩子和老公对自己的收获,甚至整个家的人都会束缚自己,从而自己的自由也失去了,所以很多女孩子都不想轻易的做出结婚的决定。

3、另外就是非常害怕自己结婚之后婚姻有所变故,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分分合合现象太多了,导致很多人没有安全感,他们害怕一旦得到了,但是转眼之间就失去了,还不如不要,以免受到别人的抛弃。

4、另外就是现在的女孩子对结婚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也是挑剔众多的,所以导致就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状况。

久经风霜 2024-04-05 15:44:53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