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波那契数列

墨染安然
精选回答

什么叫斐波那契数列?

如果我们把一些数字排成一排,就构成了一个数列。

比如最简单的自然数列:1、2、3、4、5….偶数的数列2、4、6、8…等,后一项与前一项之差是不变的,这种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在比如1、2、4、8、16…这样的数列,后一项和前一项的比例是不变的,称为等比数列。

在自然界中,有一个最为神奇、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热议的数列,那就是“兔子数列”。

斐波那契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宗教原因,科学和数学的发展非常缓慢。

欧洲人还习惯于使用罗马数字计数。

罗马数字一共有7个数字,分别是:Ⅰ(1)、Ⅴ(5)、Ⅹ(10)、?(50)、?(100)、?(500)和?(1000)。

它的计数规则也比较复杂,比如,把两个数字并排,如果右边的数字比左边的数字小,则表示两个数字相加;如果右边的数字比左边的数字大,表示两个数字想减。

此外还有许多复杂的规矩,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十二世纪时,欧洲数学才有了复苏的迹象。

由于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和十字军东征等原因,欧洲同阿拉伯世界发生了联系,发现此时的阿拉伯正在使用1234567890这样的符号表示数字,十分方便。

由于这种数字是从阿拉伯国家学习到的,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

但是实际上,在公元前三世纪,印度人就已经在使用类似的方法表示数字了,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

在公元7世纪时,这种数字传入阿拉伯,后来又通过欧洲传播到全世界。

斐波那契(也叫做比萨的列奥纳多)是一个意大利数学家,年少时随着父亲在北非做生意,学习了阿拉伯数字。

1200年他回到了意大利,在1202年写成了著作《计算之术》,这本书对欧洲的数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兔子数列在这本书中,斐波那契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第一个月有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子,在第二个月小兔子变成大兔子并开始怀孕,第三个月大兔子会生下一对小兔子,并且以后每个月都会生下一对小兔子。

如果每对兔子都经历这样的出生、成熟、生育的过程,并且兔子永远不死,那么兔子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我们不妨先来看个图:第一个月只有一对兔宝宝,1对兔子。

第二个月兔宝宝变成大兔子,1对兔子。

第三个月大兔子生了一对兔宝宝,一大一小2对兔子。

第四个月大兔子继续生一对兔宝宝,小兔子变成大兔子。

两大一小3对兔子。

….我们把这个数列列表我们发现会发现以下几个规律:前一个月的大兔子对数就是下一个月的小兔子对数。

前一个月的大兔子和小兔子对数的和就是下个月大兔子的对数。

按照这个表格,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小兔子对数、大兔子对数还是总对数,除了最初几个数字不一样之外,后面都是按照1、1、2、3、5、8、13…变化的,这个数列就称为兔子数列或者斐波那契数列。

兔子数列最大的特点就是前两项之和等于后一项,比如1+1=2、1+2=3、2+3=5、3+5=8、5+8=13…我们用an表示一个数列的第n项,那么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就是这种式子称为递推式,也就是说可以从前面一项或几项,计算出后面一项的式子。

再结合前两项a1=a2=1,就可以得到后面任意一项了。

神奇的数列也许许多人觉得,斐波那契数列不过是浩如烟海的数学海洋中的一滴水。

但是实际上,从这个数列被提出的那一天起,几百年来人们在许多领域都发现了它的影子。

在数学上,许多求“方法数”的问题,答案都是斐波那契数列。

例如:如果我们要上一个N级台阶的楼梯,每次只能走1格或者2格,那么一共有多少种走法呢?如果只有一级台阶,显然只有1种走法。

如果有两级台阶,显然可以走一步,也可以走两步,因此有2种走法。

如果有三级台阶,就有如图所示的3种走法。

1、2、3这三个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

那么,如果有更多台阶怎么办呢?这就需要递推式了。

由于一步最多走连两个台阶,因此要到达第N级台阶,有两种方案:走到第N-1级台阶上,然后走1级台阶跨到最上方;走到第N-2级台阶上,然后一步走两级台阶跨到最上方。

注意,从第N-2级台阶走1级到N-1级台阶这种情况已经计算在第一种情况中计算过了。

我们用a(N-1)和a(N-2)分别表示走到第N-1级和第N-2级台阶的方法数,那么走到第N级台阶的方法数就是:aN= a(N-1)+ a(N-2)显然,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因此走台阶问题的解刚好是斐波那契数列。

生活中最典型的斐波那契数列应用是在植物学中。

大树在生长的过程中会长出分枝,如果我们从下到上数分枝个数,就会发现依次是1、1、2、3、5、8、13…等等,刚好是斐波那契数列。

有科学家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与兔子繁殖后代相同:每过一段时间老树枝都会萌发新芽,而新芽成长为成熟的树枝后也会每隔一段时间萌发一次新芽。

另一个神奇的例子就是向日葵等植物。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向日葵盘内的种子形成两组螺旋线,一组是顺时针的,另一组是逆时针的。

而这两组螺旋线的条数刚好是两个相邻的斐波那契数,小向日葵是34和55,大向日葵是144和233。

松果种子、菜花表面也有类似的规律。

有科学家认为:这种排列可以使得种子的堆积最密集,最有利于植物繁衍后代。

八百年来,人们在各个领域都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

尤其是十九世纪开始,人们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在计算机、物理、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这个古老的数列焕发了新的青春。

1963年,斐波那契协会成立,并出版了《斐波那契季刊》用以刊登与斐波那契数列相关的研究成果。

斐波那契数列是指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它的首项为1,第2项也为1,且从第3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它前两项之和。

用符号定义如下:F(1)=1,F(2)=1, F(n)=F(n-1)+F(n-2)(n>=2,n∈N*);如:8=3+5(第6项=第4项+第5项)。

一 缘起斐波那契数列缘起于著名的“兔子问题”:设有一对新生的兔子,从第3个月开始他们每个月都生一对兔子,新生的兔子从第3个月开始又每个月生一对兔子。

按此规律,并假定兔子没有死亡,n个月后共有多少对兔子?解析如下:我们用f(n)表示第n月时的兔子的对数,则f(1) = 1(第1个月有一对兔子)f(2) = 1(第2个月还是一对兔子) f(3) = 2(原来有一对兔子,第3个开始,每个月生一对兔子,故共有2对。

)f(4) = 3(原来有两对兔子,有一对可以生育)f(5) = 5(原来有3对兔子,第3个月出生的那对兔子也可以生育了,那么现在有两对兔子可以生育)。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到第n月的兔子对数满足斐波那契数列{1,1,2,3,5,13.}。

二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即1,2,3,5.)与黄金分割数≈0.618有着密切联系,下面从前往后对斐波那契数作除法。

1/2=0.50002/3≈0.66673/5=0.60005/8=0.62508/13≈0.615413/21≈0.619021/34≈0.617634/55≈0.6182.我们发现,其比值越往后,越逼近黄金分割数0.618.

三 黄金螺旋线 以斐波那契数1,1,2,3,5.等为边长构造正方形,再按下图拼成长方形,最后内部画半圆,首位连接可得到黄金螺旋。

黄金螺旋在生活中有很多运用。

已风干的迷茫 2023-09-11 10:41:14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是什么意思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中“见”意思是“被”,“见”在古文中常被用于被动用法,“见闭”即“被关闭”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这只老鼠由于被关闭而不能够离去。出自宋代苏轼的《黠鼠赋》。
原文: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时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本文是苏轼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咏物赋。它寓哲理于趣味之中,可以使读者于诙谐的叙述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它就一只老鼠在人面前施展诡计逃脱的事,说明一个道理:人做事心要专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变所左右。

去心邻域什么意思

去心邻域意思是:在a的邻域中去掉a的数的集合,应用于高等数学。
邻域定理:若非空集合X的子集A是A内所有元素的邻域,则A为开集。
在拓扑学中,设A是拓扑空间(X,τ)的一个子集,点x∈A。如果存在集合U,满足U是开集,即U∈τ;点x∈U;U是A的子集,则称点x是A的一个内点,并称A是点x的一个邻域。
拓扑学解释:
设A是拓扑空间(X,τ)的一个子集,点x∈A。如果存在集合U,满足U是开集,即U∈τ;点x∈U;U是A的子集,则称点x是A的一个内点,并称A是点x的一个邻域。若A是开(闭)集,则称为开(闭)邻域。

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

《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的故事。
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第一学期第三课语文课本。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美国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悬崖上的一课》。其中《悬崖上的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入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课,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4课。

中年闰土的性格特点

中年闰土的性格特点:神情麻木、寡言少语。
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角色,现实原型章闰水。作者在文中着力塑造了闰土少年和中年的形象,给予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闰土成为中国小说中的典型农民形象。闰土有着封建的思想和较强的等级观念,对他鲁迅先生还是有同情感的,且同情大于批判。
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作者在文中闰土给“我”讲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几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表现了闰土丰富的知识,和宽阔的眼界。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但由于少年闰土生活的年代与学生现实中的环境已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解。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少年。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