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地学习意味着不时地学习

追逐我的明天
精选回答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词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音】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ù yì lè hū 【释义】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现在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2、 【出处】《论语·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一无所得。

4、 【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

6、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

7、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8、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9、 【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10、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11、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2、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13、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14、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17、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

18、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

19、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20、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 【解释】:⒈,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22、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23、 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24、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

25、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26、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27、 注意:三人行,不可理解为 在一起行走的三个人当中,而应理解作在一起行走的多个人当中。

28、在古时,三、九泛指多次,是概数,不是确数。

29、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读解】 三人行必有我师。

32、那么,天涯何处无老师?真正好学的人是 不拘于专门固定的老师的,随处都可以不耻下问。

33、 从另一方面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也就 是《里仁》篇里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5、”老师 的优点固然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的缺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关 键是不要盲目崇拜。

36、 当然,说是这么说。

37、事实上,老师在我们的眼中多少有些理 想化的色彩,有的还环绕着神圣的光晕,使我们恰恰难以分辨哪 是他们的优点,哪是他们的缺点。

38、所以也就只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9、 [编辑本段]温故而知新释义: ?“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40、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41、 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42、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43、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44、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

45、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除本章外还有三章。

4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ù fèn bù qǐ bù fěi bù fā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

47、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48、”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49、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50、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51、“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52、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

53、就不去启发他。

54、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55、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56、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57、 “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

58、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

59、“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60、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 启发式教育。

故乡的云 2023-12-09 15:38:31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