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绩效考核新闻稿

快乐天使
精选回答
学校的绩效考核办法中领导有课时却领管理绩效合理吗?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这是目前中小学的一个玩疾之一,不仅不合理,而且极不合理,老师们不是不反感,而且是极为反感。

首先,说说我知道的。

我们这绩效都是从老师工资中拿出来的钱,这部分钱一季度或半年发一次,我发现我和领导同样上课,我教的班还多两个,考试成绩也都在前面,但绩效发下来,才发现我比领导钱少许多。

我不明白这其中的道道,就去找专门算积分的人问,他给我看了积分细则,我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谓绩效,和绩的关系寥寥,工作量才是王道。

我带满工作量是1,但一个中层领导工作量就0.8,也就是说他稍微带点课工作量就远远超过我了;我还发现,他们还不满足,比如我的考绩积分是100,领导只有7O,怎么办,他们再用量的系数乘以考绩分,说白了,就是量上去了,绩带不带课都会上去,这神操作实在碾压了我智商。

其次,制定量从来就是他们自己说多少就是多少,硬性规定,学校就是他家,他就是那个霸道的家长!第三,这种不合理只是冰山一角。

搞特殊就是家常便饭,特殊到和他们关系好的都成了裙带,小集团,大危害。

许多老师为了争得利益,不得不违心地巴结奉承,更助长了这群人的嚣张和不可一世。

你说不合理,他们有制度;你说制度不合理,他们问你早干啥了;你说你没让我参与和发言,他说你有什么资格参与,你是学校什么领导吗?大家说说,这还有天理吗?哈哈,你们呢?

我们的国家的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民族文化素质还比较低,社会主义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各级各类学校的绩效考核方案和办法更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据我知道的学校绩效考校的办法,一般都是以教职员工承担的工作量为主的。

担任班主任教师算应算多少工作量、团委书记应算多少工作量、教导主任应算多少工作量、副校长应算多少工作量、后勤人员该算多少工作量、教师授一节课应该算多少工作量,校长不上讲台该算多少工作量,校长兼书记又该算多少工作量,各级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的。

这些规定合不合理?能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的确值得探索、研究和进一步地完善。

因为,一所学校,校长仅是一只领头羊,后勤人员仅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勤杂工,只有教师,才是决定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中坚力量。

如果在绩效考核和分配上失衡,是会损害战斗在一线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

我曾在一所县级中学任过教,当时的校长兼书记的姓黄,按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校长应算一个全工作量、书记再算半个,他不上课,仍领到1.5个工作量的绩效工资。

但他不但上了一个初三班的数学课,在计算绩效工资时,把自已单列出来,长期只拿全校教职员工绩效工资的平均数。

教职员工看在眼里,谁能不服?谁又不跟着他向前冲锋?

穿心玫瑰 2023-08-22 16:09:49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