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的生长

一枝独秀
精选回答

成长是什么,有一瞬间的成长吗?

有时侯成长可不就是一瞬间的事嘛。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拿工资的人。

那时,我家房后住着一个排的年青职工,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男男女女一到发工资的日子,口袋里鼓鼓囊囊揣着钱三五成群的到商店买东西,一出手就是好几块钱呢,然后一个个喜笑言开的提着吃的回到了宿舍。

看得我们这些小孩子眼馋极了。

那年头,我攒的最大面额的钱是五分钱的硬币,一毛八分钱就可以买一本小人书。

所以,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大款,钱掌握在自己手里,花钱是如此方便,惹的我特别渴望快点再快点长大吧,好去工作,去挣钱,做钞票的主人。

所以,初中一毕业,当父亲问我是否有啥想法时,我想都没想就毫犹豫的回答说,我要直接工作。

父亲说,你可想好了,没有高的文凭,只能去连队当职工种地,我心想,种地有嘛难得,又不用动脑筋学习,还能直接挣钱,反正按月发工资,多好的事儿。

我的第一个工作单位,分配在了九连,离营部很远的一个连队,由于是第一次离开家,这让我很兴奋很快乐。

老爹忧心忡忡的望着快乐极了的我,看起来很不开心的样子,我才不管这些呢,依旧快乐的收拾好行装,将行李放在了一辆拖拉机上,和我一起同去的有好几十个同龄男女,他们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一个个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心里那个爽呀!终于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从此以后再不受大人们的控制了。

第一天正式上班,给我们分配的工作是给白菜、萝卜地锄草。

北方的冬天很长的,那年月,还没有菜市场交易一说,连队的几百号人家全靠萝卜、白菜过冬活命呢。

当时,大白菜、萝卜们还都是很小的苗子,感觉才出土没多少日子。

有一个领班的老头对我们几十个十五六岁的娃娃兵说,去,一人一行,把草都给我锄干净喽。

我们一个个拿着把崭新的锄头精神抖的去了,一路欢歌笑语的来到了田间地头。

我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条田,不知咋的,喜悦一下子说没就没了,心里突然莫名的恐慌起来。

就有一姐们问我说,刚才还好好的,这会儿咋突然愁眉苦脸的?我望着看不到头的条田,还有脚下密密麻麻的苗子,叹道,天哪,这么长的地,怎么干的完呀?没事,你慢慢干,干不了,我们大家帮你,有一哥们很热心的安慰我说。

我茫然的看着同龄伙伴们,见他们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一样,我的眉头这才舒展开来。

同龄伙伴们一点就通的开始工作了,我没有干过农活,听的也只是一知半解,就站在旁边照猫画虎的干,我左右两边的小伙伴儿飞快的干着,我也随他们一起飞快的干着,感觉干农活也就这回事儿。

不一会儿,就听我身后有个声音吼起来,旁边的哥们对我说,咳咳咳,后面那个老头叫你呢?我扭过头去,只见那老头一路小跑的来到了我面前,一上来就怒气冲冲的对我说,你这是锄草?还是锄苗?我听得丈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咋回事儿,迷茫的望着他,只见他心疼的拿着一颗不知是苗还是草,大声的训斥我说,你把白菜都给锄了,冬天大家伙都吃啥?我仔细的看了看锄下来的那些苗子,不服气的争辩说,这些东西长的都一样,砍了这棵,旁边不还有长着的嘛。

只见那老头气冲冲的说,长着个屁,那是草,你打算把整个连队的人都饿死呀。

说罢,一把夺过我手中的锄头,狠狠的丢在了一边,蹲下身去心疼地望着手里的苗子直摇头。

我蹲下身去,仔细瞧了瞧,还真是把大的锄了,小的们留下了,我沮丧的蹲在地上,直自责自己苗草不分。

看我很不好受的样子,人又长得白白净净的,老头又不忍心了,开始蹲下身去,认真仔细地教我辨别草和苗的区别。

不知是紧张,还是我眼神确实不好,中等近视,不论他怎么教,在我眼里还是没多大的区别。

我突然有了一种更加恐慌的感觉来,我才16岁啊!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在田间地头里过下去嘛?我的内心不停的自问着。

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想到生存这个字眼,也是我内心第一次脱去一个孩子的天真直面眼前残酷的现实。

我第一次感到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第一次开始思考我的未来靠什么生存?怎么生存?用什么来生存?于是,我慌忙回过头去拿起了书本,第一次发自内心为自己的生存努力学习,从此,开始了我成人的世界和生活。

一瞬间的成长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熟视无睹麻木了人们的感知,使人们误以为成长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成长的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在上一刻成长基础上逐步完成的。

你可以说成长是一种经历的积累,也可以说成长是一种时间的堆积………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成长就像建房子,砖石、沙子、水泥都是房子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是房子。

成长是你这一刻和上一刻的差距,也可以是你今天和昨天的,或者是今年和去年的……看你衡量的是个人时间轴上的哪一段。

总而言之,成长就是你攀登人生之山时的每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次成长。

彼岸花开一千年 2023-09-06 15:35:54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早期词风是什么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作品多为婉约风格,属于婉约派代表词人。她有“婉约之词宗”之称,开创了重要的词体“易安体”,该词体对词坛影响深远。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天才女作家,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
展开详情

康德尔的代表作是

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论文集》,汇集了20世纪20年代他本人撰写的论文和发表的演说。1924-1944年,康德尔担任《教育年鉴》的编辑,该年鉴以介绍当代各国教育为主,其中的文章均是由各国知名的教育家撰写的。康德...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亏贼是什么意思

亏贼的意思是损害。
亏贼,读音为kuī zéi,汉语词语。
出处:《墨子·兼爱下》:“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出处:《易·谦卦》:“天道亏盈而益谦。”
例句:《战国策·魏策一》:“夫事秦必割地效质,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
近义词:损、缺。

什么是标兵

标兵,读作:biāo bīng,意思是:
1、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2、比喻可以作为榜样的人或单位:树立标兵;服务标兵、生产标兵、安全标兵、质量标兵。
出处:
1、明沈德符《野获编·督抚·整饬兵备之始》:“但承平日久,仍如守土之吏,无标兵可练,无军饷可支。”
2、《花月痕》第四十六回:“试问各道节度共带枢部之衔,且有标兵之掌,如何说得不知兵。”
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他杀得性起,不再同刘芳亮等互相照应,率领着自己的标兵追着一股敌人不放。”
造句:
1、他对自己能当选学习标兵感到十分荣耀。
2、王大伯过去是捕猎的能手,现在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标兵。
3、他的母亲不仅在厂里是生产标兵,在家里也是个好主妇,大家都称赞她精明强干。
4、丘盈盈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学习标兵。
5、我们学校中午都会公布星级达标班级,每到念我们几星的时候,我的心就会七上八下,生怕没有得到了标兵班。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意思

“此之谓大丈夫”的“之”是结构助词,不译。出自《富贵不能淫》。
原文节选: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如此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妇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苏轼哪里人

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