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为什么坐着就死了(为何高僧圆寂后会有舍利子出现)
抛开宗教,目前对于舍利子的形成原因也是有很大的争议。这是因为舍利子形成到目前来看,具有不稳定性,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形成舍利子。
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
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
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爆发了。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
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正因为世俗人对偶像的崇拜或者追随,使得舍利子最后走向了圣物崇拜之路。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才专门写了《谏迎佛骨》这篇文章。
“舍利子”普遍被认为是高僧得道之后才会出现的。越是修行高的僧人烧出来的舍利子越多也越漂亮,很多的高僧圆寂后都会有舍利子出现,那么为何普通人没有呢?舍利子难道真的这么神奇吗?现在终于找到真正的原因。
高僧圆寂后为何会有舍利子出现
说起舍利子也算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外界将其传得神乎其神,一般来说就像是一颗颗圆珠子一样,并且有着耀眼的光泽。据说舍利子的诞生就是高僧圆寂后火化出现的。
舍利子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这个理论是目前的主流理论之一。生命钻石就是指用骨灰培育的骨灰钻石或用头发培育的头发钻石,是纪念钻石的一种,又称为钻石葬。
骨灰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只是其中的碳元素来自骨灰样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钻石。
而它不仅仅拥有”一颗永流传“的意义,更是亲人依旧”在身边““永不分离”的爱意表达。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可以提供商业运作,由此可见,通过合理改变条件,是可以实现类似舍利子的存在的。
长期吃素可能会形成舍利
舍利子前体存在于活人体内——
素食容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病理现象:部分人认为是类似胆结石和肾结石。
但是上述理论一般容易被反推翻,一来上述理论认为舍利子的前提是存在于活人体内;二来素食和结石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然而烧出舍利子的情况并非常见。同时也无法解释舍利子大小以及数量的问题。
当前外界普遍认为是这个原因,不过还没有科学能够证明。而且全世界的素食主义者并不止僧人,其他人在被火化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舍利的出现。要是舍利真的这么容易就形成了,也就不会是什么稀罕物了。
而关于“肉身舍利”,文献记载中,最早是唐代苏州重玄寺的高僧智俨。《永乐大典》中说他常诵《金刚经》,忽然有一天坐着圆寂,当时正是酷暑,但是肉身不坏。
到贞观七年,寺内僧众将其身漆塑成像,以便供养。此后,肉身舍利现象在中国不断出现。著名的肉身佛有禅宗六祖惠能法师(638-713年)、九华山的金地藏法师(696-794年)、台湾弥勒内院的慈航法师(1893-1954年)等,就地域上来讲,陕西、福建、安徽等地均存在着多尊肉身佛,而仅在安徽九华山,有据可查的就有14座。
舍利传入中国,最早见于南朝慧皎《高僧传》所载的孙权召见康僧会问及佛教灵验之事。此事也见于僧祐的《出三藏记事》,可见在南朝齐梁时代已有舍利信仰和崇拜。
但是,大规模的崇奉舍利,却是要到隋唐时期。唐代,太宗开端,此后,高宗、武后、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等先后七次迎法门寺佛舍利到长安和洛阳两地皇宫中供奉、礼拜。
舍利子一直以来都被说得神乎其神。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得道高僧才能够烧出舍利子,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其实,这样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总体上,目前比较通用的认识是,舍利子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钙、磷、硅及少量镁、钾、钠、铁等元素。主要矿物是磷酸盐、硅酸盐等多种矿物的共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