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为什么坐着就死了(为何高僧圆寂后会有舍利子出现)

青丝到白发
精选回答

抛开宗教,目前对于舍利子的形成原因也是有很大的争议。这是因为舍利子形成到目前来看,具有不稳定性,换句话说,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形成舍利子。

谏迎佛骨,是中国历史上儒佛矛盾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外来宗教与本土的传统思想不相适应,经过几百年的磨合,佛教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

晚唐几个皇帝都是佛教的信仰者,佛教盛极一时。当时有识之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据儒学思想,提出反佛的意见。

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儒佛矛盾以一种激烈的形式爆发了。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

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正因为世俗人对偶像的崇拜或者追随,使得舍利子最后走向了圣物崇拜之路。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才专门写了《谏迎佛骨》这篇文章。

“舍利子”普遍被认为是高僧得道之后才会出现的。越是修行高的僧人烧出来的舍利子越多也越漂亮,很多的高僧圆寂后都会有舍利子出现,那么为何普通人没有呢?舍利子难道真的这么神奇吗?现在终于找到真正的原因。

高僧圆寂后为何会有舍利子出现

说起舍利子也算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外界将其传得神乎其神,一般来说就像是一颗颗圆珠子一样,并且有着耀眼的光泽。据说舍利子的诞生就是高僧圆寂后火化出现的。

舍利子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这个理论是目前的主流理论之一。生命钻石就是指用骨灰培育的骨灰钻石或用头发培育的头发钻石,是纪念钻石的一种,又称为钻石葬。

骨灰钻石与天然钻石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只是其中的碳元素来自骨灰样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钻石。

而它不仅仅拥有”一颗永流传“的意义,更是亲人依旧”在身边““永不分离”的爱意表达。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可以提供商业运作,由此可见,通过合理改变条件,是可以实现类似舍利子的存在的。

长期吃素可能会形成舍利

舍利子前体存在于活人体内——

素食容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病理现象:部分人认为是类似胆结石和肾结石。

但是上述理论一般容易被反推翻,一来上述理论认为舍利子的前提是存在于活人体内;二来素食和结石是非常常见的现象,然而烧出舍利子的情况并非常见。同时也无法解释舍利子大小以及数量的问题。

当前外界普遍认为是这个原因,不过还没有科学能够证明。而且全世界的素食主义者并不止僧人,其他人在被火化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舍利的出现。要是舍利真的这么容易就形成了,也就不会是什么稀罕物了。

而关于“肉身舍利”,文献记载中,最早是唐代苏州重玄寺的高僧智俨。《永乐大典》中说他常诵《金刚经》,忽然有一天坐着圆寂,当时正是酷暑,但是肉身不坏。

到贞观七年,寺内僧众将其身漆塑成像,以便供养。此后,肉身舍利现象在中国不断出现。著名的肉身佛有禅宗六祖惠能法师(638-713年)、九华山的金地藏法师(696-794年)、台湾弥勒内院的慈航法师(1893-1954年)等,就地域上来讲,陕西、福建、安徽等地均存在着多尊肉身佛,而仅在安徽九华山,有据可查的就有14座。

舍利传入中国,最早见于南朝慧皎《高僧传》所载的孙权召见康僧会问及佛教灵验之事。此事也见于僧祐的《出三藏记事》,可见在南朝齐梁时代已有舍利信仰和崇拜。

但是,大规模的崇奉舍利,却是要到隋唐时期。唐代,太宗开端,此后,高宗、武后、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等先后七次迎法门寺佛舍利到长安和洛阳两地皇宫中供奉、礼拜。

舍利子一直以来都被说得神乎其神。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得道高僧才能够烧出舍利子,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其实,这样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总体上,目前比较通用的认识是,舍利子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钙、磷、硅及少量镁、钾、钠、铁等元素。主要矿物是磷酸盐、硅酸盐等多种矿物的共融体。

男人花 2023-08-03 15:02:47

相关推荐

乌鱼为什么说是孝鱼

刚出生的小乌鱼为了报答母鱼的养育之恩自动进入母鱼口中,以保证母鱼不会被饿死,所以被称之为孝鱼。乌鱼在繁衍小鱼的时候眼睛会有一段失明时间,这段时间母鱼不能出去觅食,一部分幼鱼就会自动进入母鱼口中,成为它的食物。乌...
展开详情

2022年12月7日是什么节气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大雪节气,标志仲冬季节开始。此时节,天气更加寒冷,零摄氏度以下的气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常态。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一种概念。公历每年12月...
展开详情

潘冬子的精神品质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角,他的精神品质包含了很多,勇敢、坚强、机智、果敢等。潘冬子是一位被刻画的很好的少年英雄,新时代新青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精神在他身上已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里,潘冬子在面对母亲罹难...
展开详情

红包名字写在哪个位置

红包名字写的位置有以下几种,第一,红包背面的正中,一般没有任何祝福语,只是表明送礼人就直接写上全名,第二,右下角,如果横着书写祝福语,那么署名落在右下角,第三,左下角,如果竖着写祝福语,一般名字署在左下角。红包...
展开详情

麻辣烫在哪里学

可以在网上查找做麻辣烫的视频,这些视频有做麻辣烫的具体步骤、需要准备的食材、麻辣烫锅底配方等。也可以报麻辣烫方面的厨艺培训班学习,培训班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学麻辣烫除了看视频、报培训班之外,还可以看菜谱书籍学习、...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