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高三历史考前指导

痴缠旧梦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方法技巧高三历史考前指导本文简介:高考高三历史考前指导一、总体指导1、答卷时间安排:选择题安排25分钟左右,包括仔细填涂答题卡的时间,务必在涂卡时就完成选择题的复查;材料题和问答题都要在草稿纸上列出简要提纲或整理、修改答题思路,在基本成型后再从容答题。2、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第一步:审中心词,即“围绕什么问题

方法技巧高三历史考前指导本文内容:

高考高三历史考前指导

一、总体指导

1、答卷时间安排:

选择题安排25分钟左右,包括仔细填涂答题卡的时间,务必在涂卡时就完成选择题的复查;材料题和问答题都要在草稿纸上列出简要提纲或整理、修改答题思路,在基本成型后再从容答题。

2、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

第一步:审中心词,即“围绕什么问题,答什么”。这一步同学们基本上都能做到,但一定要做到“准”和“全”。选择题别忘了审答题方式,如反向设问、最佳性选择题,材料性选择题。

第二步:审主体,即“答什么的什么”。这一步最为同学们所忽视,但命题人经常在此设置“陷阱”。

第三步审限制词,即“怎样答”。近几年高考题的限制条件都比较多,有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角度限制、分值限制等。这些限制条件,虽然不是试题的主干,但对答案重点的确定、内容要点的取舍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答题思路中,起着路标的作用。

3、修改要慎重!

谨记: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麻烦的题,冷静。把容易题作对,难题就会变容易。不求难题都做,先求低中档题能拿满分。修改、矫正答案应当有90%以上的把握方可进行,因为这时候临近考试结束,考生头脑经过近2个小时紧张的考试,思维可能不很清晰,判断可能失误,因此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易地修改答案。

4、高考失分的主要因素:

①审题不清

②史实混乱

③表述不清(没有做到条理化、段落化、序号化)

④字迹潦草

⑤超出区域

二、题型分析:

选择题部分

(一)类型

1、最佳选择题:

此题型的特点是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切合题意,其他各项看似也对,但因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就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做题中要反复比较后再选择。

例1: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C

A.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D.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例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D

A.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B.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C.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D.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

2、反向选择题:

此题型的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做题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仔细阅读。

例1: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C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B.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C.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D.顾炎武发展儒学义利观,提倡经世致用

例2: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

A.推行国有化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3、演绎推理选择题:

此题型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推理而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如实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基本原因、直接原因、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等。

其中“实质”就是指事物的本质;“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是指在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对事件有较大影响的原因,一般从经济的角度、阶级的角度,从历史事件的本质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把握。“根本目的”一般从阶级的角度上把握。做题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原理解决问题。

例1:古代韩非子主张法律应向全国公布,臣民必须遵守。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C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约束个人的行动

C.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B

A.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例3: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D

A.奴隶的斗争

B.诸侯争霸、抢夺土地

C.国君承认土地私有制

D.铁器、牛耕的使用(D)

例4: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

D

A.反映了广大农民的

迫切愿望

B.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C.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例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根本目的是

B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

B.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C.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

例6.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

A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实行“一条鞭法”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出现雇佣关系

4、综合比较选择题:

此题型的特点是将具有史学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可比较的同类史实放在一起,提出相同点或不同点的要求,所要比较的特点是需要考生自己综合的,且一般是内在的比较。

例1.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义和团战士

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例2、右边两部文献相一致的方面是

A.反封建

B.都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C.先进中国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都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

例3.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的腐朽统治B.因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而最终失利

C.以反封建统治为革命的斗争目标之一D.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革命的重要内容

5、序列选择题:

此题型的特点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现象或事实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序。做题时要注意先确定最先和最后发生的,而后再排除选择。

例1:南京在***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南京大屠杀③资产阶级临时***的建立

④太平天国定都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6、材料选择题:此题型的特点是命题者结合一定的历史事实,给出相应的历史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这一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做题一定要紧扣材料本身。

例1:李清照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真正寓意是

D

A.借赞美项羽来劝说南宋统治者重用人才

B.赞叹项羽死的悲壮

C.对项羽之死表示同情

D.借赞美项羽来嘲讽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例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7、读图选择题:

也是材料题的一种,此题型的特点是命题者结合一定的历史事实,给出相应的历史地图或图片,要求考生在读懂地图、图片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图片材料的有效信息,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

例题1、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解析: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选D项。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例2、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注意图片下方的时间1953年4月,这个时期正在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选A。B项中的公私合营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实行的措施,不选。C项中的人民公社是在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期间实行的,具体是在1958年开始实行的。D项包产到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例3、右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期

解析:从画中可以观察到有了飞机,而飞机较普遍的认为最早是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年发明的。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

8、多选变单选:此类题型的特点是多选题的变种。做题时要注意首先确定肯定对的或肯定错误的,缩小包围圈,而后逐条比较选取出正确答案。

例1、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①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②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③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④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③项奴隶处境并没有改善,主要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例2、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四选项古代大商帮的出现主要是在明清时期,而且与题干联系不大。故④不选。选C项。

(二)审题与解题

1、历史试题的审题,必须解决四个问题:审清时间、主体、条件、核心。

(1)审清时间:确定试题内容所发生的确切时间或时代,并要再现这个特定时间内的时代特征、发展趋势、历史潮流、主要矛盾等。

例: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科学家取得的重大自然科学成就有:

C

①牛顿的力学体系②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③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④法拉第的电学理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分析:本题要从时间上考虑,工业革命期间指什么时候?哪些科学家是英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就可从容解答了。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而①③发生在17世纪,②④发生在19世纪上半期,且都是英国的成就,所以选C。

(2)审清主体:主体就是试题指定的专门的思维对象。

例: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

C

)

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分析:本题的主体是“在我国的近代企业”,而不是“我国的近代企业”。

(3)审清条件:就是试题向考生提供的题目内容与解题的已知部分。除了审清试题中的显性条件,还要注意对它的隐含内容作深入的发掘。

(4)审清核心:就是确认试题的中心思想、主题,判断命题者的基本观点。

2、解题:

(1)直接选取法。一般用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的题目。此法是以平时的学业水平为基础,以认真审题为前提条件的。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阅题干,准确断定全部条件与答题指令,而且即使一眼看中了得分项,也不妨把全部选项都认真审阅一遍,找出干扰项排除的理由。

(2)排除干扰法。当遇到一些难于直接选取的试题时,可以用此法,即排除干扰,汰裁迷惑。具体操作时,要分两步走,先排除后比较。

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D

①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

②客观上促进了清***的变化或改革

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说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肯定是错误的,所谓近代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而在此两方面两次运动都没有直接作用,这样可以首先排除含有①项的A①③、B①④两个选项,然后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肯定是正确的,这样直接选取D②④

(3)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

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二、材料解析

(一)主干题型:一则材料题、组合式材料题、图表式材料题、图象材料题、混合材料题。

(二)主要设问方式:

1、叙述或说明一种历史过程、历史现象或者一种历史认识、历史观点。

2、比较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得出进一步的认识和结论。

3、分析一个历史过程或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

4、挖掘和解释历史资料和含义。

5、概括性和理论性的认识和评论。

(二)解题方法

l、最实用的操作方法是:

第一步,先看设问,明白该题提问的角度、内容和解答要求,加强该材料的针对性;

第二步再看材料,对材料的出处、暗语、说明要仔细掌握,对与设问有关的材料,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确定材料的基本史实和观点;

第三步,回归教材,找到课本与材料的联接点,以加强对材料的理解;

第四步,设想解答,“根据材料回答”时要紧扣材料提炼回答,“结合所学知识”时,则一定要把相应的问题回到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内容作答。

2、提炼观点题:

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注意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而且每一则材料要先找到关键句子,关键词,然后提炼概括。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而且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如梁丰模拟卷24题材料中介绍棉花、茶叶、桑叶生产情况,概括其特点则不能仅仅抓住关键词“棉花、茶叶、桑叶”,而要概括出其实质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

3、观点评述题:

注意三步骤,即第一述观点、判断对错;第二分析为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提示事物本质;第三分析对或错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

4、简述题。

即简要叙述式地解答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立到中共八大前,中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作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简述有三个特点:一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需要一定的综合概括,准确精炼,不能照搬原文;二是课本中的主要史实和论断乃至段落大意,都是简述的基础或要点,但考生需依题意而加工制作,重新排列组合,连贯一气;三是要恰如其分地面面俱到,但无需展开,即使在字面上难以表明,其含义也应包括进来。

5、论述题(评述题)。

与叙述题相比,它不仅“述”而且要“论”,即史论结合。答案一般由“述”(叙述史实)和“论”(分析问题,提出观点)两部分构成,可先述后评,先评后述,边述边评。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1995)

6、论证题。

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也有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某一观点的。

例1:(1992高考)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世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而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

【答案】①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1分)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1分)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1分)②杨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2分)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的头上是不对的。(1分)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而衰的影响。

例2: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请你论证这一观点。(从经济、思想、政治几方面论证,答案略)

7、比较题。

它可分为类比题(同类或相似性质事件的比较)和对比题(不同或相反性质事件的比较)两类;换个角度,又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类。解答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比较角度,分类对应比较,文字高度概括。

如: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性质和作用上的不同点,并说明造成不同作用的原因。

5、开放型问答题:列出几种观点,选取其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理解、最有根有据的观点回答),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

例1.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又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不利于维新变法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对维新变法运动既有利又不利。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维新变法的社会条件加以说明。

分析:你对上述三种观点哪一种最熟悉?选择一个种观点说明。同时还要结合维新变法的前的社会条件来说明。(任选一种观点,但须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有利说)

经济条件: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为维新变法提供经济基础。

阶级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世纪晚期登上历史舞台,为变法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条件:洋务运动促进西学传播,促进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同意第二种观点:(不利说)

经济上:洋务运动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企业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②政治上: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坚持“中体西式用”,反对维新变法。

思想上:洋务派反对维新思想,与维新派展开思想论点,反对维新变法。

第三种观点:(既有利又不利)综合上述两种观点,要全面地回答。

6、上海题型(研究型试题)

例:某校将举办以“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上海”为主题的小报竞赛。

(1)如果你参加这次活动,除教材以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举出两至三种)。

(2)列举1840—1949年发生在上海经济领域的、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四例。(只需写出事件名称)

(3)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综合分析上海近代以来成为全国最大城市(经济中心)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听、看新闻媒体的报道;请专家学者举办相关讲座;访问有关网站;去博物馆、图书馆、***馆查阅有关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

(2)上海开埠;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轮船***、上海机器织布局、发昌机器厂、商务印书馆、阜新面粉公司的创办;***运动。(写出以上任意四个即可)

(3)①这里是旧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现代科学集中的地区,近代以来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企业集中。②长江三角洲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大。③近代以来上海教育文化发达,科技和技术工人集中,人们有较强的经济意识和经营活动能力。

(二)审题:

l、审题目类型:判断属以上哪一类,做到心中有数。

2、审求答项目(语):是什么(如内容)、为什么(如原因)、怎么样(如结果、作用)、说明什么(或认识或历史结论)。

3、审解答对象:中心语或主干语。

例: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请你论证这一观点。“中心语或主干语”是“甲午战争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4、审限制条件:时间、空间、作答方式、字数。

5、审材料观点:

6、审代词含义:结合上下文正确把握“其”、“之”、“此”、“这”等代词的具体含义。

7、审分值:分布少的设问即使你很有话说,也要少说,力求准确精当,突出中心;分布多的设问,要注意深入挖掘,全面搜索,力求充实。

男儿当自强 2022-07-17 02:24:55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千万缕的意思

千万缕的意思是千丝万缕,千条丝、万条线。
千丝万缕造句:
1、两家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
2、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与月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和煦的阳光从竹林的叶片枝杆中洒下了千丝万缕的金线,为竹林增添了生机。
5、宝黛二人之间的种种,有如千丝万缕,数来数不来,话也话不完。
6、新社会与旧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7、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8、学校并不是世外桃源,它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9、原来是春姑娘把千丝万缕的线条从天空中投了下来。
10、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和雨结下了千丝万缕的牵绊。

一狼洞其中词类活用

“一狼洞其中”的词类活用:洞,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打洞”。出自《狼》:“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科学实践观创立的作者

科学实践观创立者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方面含义:
1、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实践的特殊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意思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的意思是指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能抚慰世俗人的思想了。抚的意思是抚慰,安抚。凡人心则是指“世俗人之心”。
烟火,yān huǒ,汉语词汇,即炊烟。借指住户、人家生火而燃起的烟火。
出处:
1、《庄子·徐无鬼》:“豕虱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2、《后汉书·吴汉传》:“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
3、《北史·魏陇西公仑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并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近义词:烽火、人烟、焰火。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