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人教版复习试卷第二单元

成熟稳重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初三化学人教版复习试卷第二单元本文简介:一、综合题1、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编号KClO3质量/g其他物质质量/g待测数据实验12.0实验2aMnO20.5①表中a的数值应是。②表中的

初三化学人教版复习试卷第二单元本文内容:

一、综合题

1、催化剂在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工业等前沿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1)为探究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同学们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相同)

编号

KClO3质量/g

其他物质质量/g

待测数据

实验1

2.0

实验2

a

MnO2

0.5

表中a的数值应是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

(填字母序号)。

A.氧气的质量

B.反应后固体的质量

C.氧气的体积

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设计“实验1”的目的是

(2)同学们继续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连续发生如下反应,试分析后按要求填空。

(I)

2KClO3

+

2MnO2===2KMnO4

+

Cl2↑+

O2↑;

(II)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III)K2MnO4

+

Cl2===2KCl

+

MnO2

+

O2↑。

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二氧化锰参与了氯酸钾的分解反应。

【拓展】氟利昂释放出的氯原子参与了臭氧层的破坏,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综合图中①②③的反应过程,写出臭氧层被破坏的化学方程式

2、潜水员下潜10

m,所受压强约为2×105Pa(p大气压+p水柱压),下潜20

m,约为3×105Pa。已知某温度时,He、N2、O2在1

mL水中溶解体积依次为:0.008

mL、0.013

mL、0.025

mL。又知,压强不很大时,气体溶解于水的体积几为定值。如N2的压强分别为1×105Pa、2×105Pa、3×105Pa时,在1

mL水中溶解体积均为0.013

mL。

(1)为什么供潜水员呼吸的是He和

O2的混合气体?

(设气体在血液中溶解体积和水中的相近)

(2)为什么潜水员上浮速度不能快?

3、⑴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实验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大约减少了

④实验结论

⑵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与5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4、右下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反应条件部分省略),用化学用语回答:

(1)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2)物质②的阳离子是

(3)生成物质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天然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将白色晶体X与黑色粉末Y的混合物共热,反应生成无色气体A和固体B,Y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将淡黄色固体C点燃后伸进盛有A的集气瓶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则有关物质的名称是:X____,Y____,A____,B____,C____,D____。

6、A、B、C、D都是我们学过的四种物质,其中两种物质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另外两种物质都属于单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有如下左图的转化关系:(反应中涉及的物质都已给出,反应条件已省略)

问:(1)(4分)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2分)写出A转化为B和D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7、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D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

①B→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题

8、小明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的浓度最低值是多少呢?小明对此展开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支集气瓶,编号为①

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

、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瓶子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小明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几现象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号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的木条的状况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是否可靠?__________(填是或否).

(3)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___%.

(4)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结果保留整数).

(5)

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收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架势双氧水的温度控制在____℃

(6)

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

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

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为①③

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

9、以下信息对解答本题能提供帮助: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则变成蓝色。某同学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

①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请回答:

(1)蜡烛在

中燃烧比在

中燃烧更旺(填“空气”或“氧气”

)。说明氧气具有

的性质。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

10、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①氮气是无色无嗅的气体,密度为1.25克/升,②熔点-210℃,沸点-196℃,③在0℃时大约一体积水可溶解0.02体积的氮气,④氮气常温时很稳定,在高温时不但能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如锂、镁、钙、铝、硼等)化合生成氮化物,也能与氧、氢直接化合。⑤氮气主要用于合成氨、由此制造化肥、硝酸、炸药等。⑥由于氮气的化学惰性,常用作保护气体,以防止某些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气氧化,⑦此外,用氮气充填粮仓可达到安全地长期保管粮食的目的。⑧液态氮可作深度冷冻剂。⑨工业上大量的氮气是从分离液态空气得到。⑩实验室里可用以下方法制备氮气:加热氯化铵饱和溶液和固体亚硝酸钠的混合物来制备氮气,反应的表达式为NH4Cl+NaNO2===NH4NO2+NaCl,生成的NH4NO2叫亚硝酸铵,它不稳定受热即分解成氮气和水。

(1)以上叙述中属于描述氮气物理性质的是

;(填序号,下同)叙述中属于描述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2)工业制氮气属于

变化;

(3)写出NH4NO2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收集氮气最好用什么方法?

11、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猜

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量的实验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步骤】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烛芯周围分别放不同量的食盐,另一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数据记录】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分钟)

10

15

18

28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实验反思】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反应停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大约

达到集气瓶体积的_______为止,有时没有达到理论值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写一点)

(3)燃烧匙内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______________。

(4)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一定体积分数的结论外,还可以推出氮气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5)写出发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镁+氧气

氧化镁(固体),镁+氮气

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想一想,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的组成?_______(填“能”或“不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装置可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分析下列各步操作,回答问题:

(1)在试管底部铺一层细沙,并放一小块擦干的白磷,先关闭活塞,把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迅速插入大试管中并接触白磷,将胶塞塞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试管冷却后,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_;此实验同时说明氧气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氮气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可用来测定空气中的含氧量,在做实验时,若水的高度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方案一

方案二

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14、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填“打开”或

“关闭”),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15、小丽同学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你参与探究:

实验过程:

(1)将两只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木炭和红磷;

(2)分别用酒精灯点燃木炭和红磷,将燃烧匙迅速放入集气瓶内,并塞进橡胶塞;红磷燃烧观察到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待完全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右侧集气瓶几乎无水进入,而左侧集气瓶进水量约为

查阅资料: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的体积比。

结论解释:右侧集气瓶中水不能进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若想用木炭相对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改进方案是

16、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所示)。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所示),同样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1)钠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让无色酚酞变为红色。如果预先在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实验中可以看到液体颜色由

色变为

色。

(3)在第二个实验中,钠也与水发生反应,但不发生燃烧,猜想这是因为

(4)在第一个实验中,钠浮在水面上;在第二个实验中,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这两个现象说明了

17、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而实验室一般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2)选择编号填空:(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工业制氧属于

,实验室制氧属于

(3)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1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如上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3)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

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19、某实验测出的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X

78%

75%

Y

21%

15%

CO2

0.03%

3.68%

H2O

0.06%

5.44%

其他

0.91%

0.88%

(1)请你判断:X是

,Y是

。(填化学式)

(2)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3)请你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大。你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少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右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A。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B。

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

请写出其在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释液面从A上升到B的原因:

.

(2)实验中还能够得到与氮气有关的化学性质是(写出两点):

21、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棉花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

(2)利用装置A制取O2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应为

(3)利用双氧水制备和收集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三、填空题

23、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怎样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24、用序号填写下列空表

某些物质在燃烧或加热时产生的现象:

a、蓝紫色火焰;b、火星四射;c、耀眼的强白光;d、发出白光;e、浓厚的白烟;f、绿变黑;g、淡蓝色火焰

某些物质燃烧或加热后生成物在常温下的状态:

①无色气体;②黑色粉末;③白色固体;④黑色块状固体;⑤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⑥无色液体

燃烧或加热时条件

加热碱式碳酸铜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或加热时的现象

生成物的状态

25、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1)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实验室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氧气,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等,因为这三种物质都含有__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从降低能量消耗上思考,你选择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4)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H2SO4)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醛(CH2O)

C.乙醇(C2H6O)

D.乙醛(C2H4O)

2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定量测定装置,其中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子),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小玲同学用这套装置按下列操作过程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容器A、B中加入水,使B中的液面在15

cm处。

③将过量的铁粉平铺在电热板上,盖好容器。

④通电加热铁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A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操作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双手握住B容器,观察A中液面是否上升

B.双手握住B容器,观察A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C.调整A的高度,观察A、B中的液体是否出现液面差,且保持不变

(2)该反应中,铁粉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

(3)在该同学的实验中,下列物质能代替铁粉的有__________。

A.红磷

B.木炭

C.铜粉

D.硫粉

(4)操作④结束时,装置B中的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__________。

27、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中注明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电解水:

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红磷制造烟幕弹:

__________(

)

(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__(

)

28、有A、B、C、D四种物质,分别是空气、氮气、木炭、硫磺、氧气、二氧化碳、红磷、铁丝中的一种。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C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将烧红的B放入D中即熄灭,且C和D是不同的物质。则:

A是

,B是

,C是

,D是

29、出现下列现象,你认为可能的错误操作是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熄灭酒精灯后,水槽中水进入试管。

②过滤时,滤液下滴速度太慢。

③利用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O2含量结果进入瓶内的水远少于1/5刻度。

四、选择题

30、将39.5g含高锰酸钾质量分数为80%的固体加热(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含钾元素)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58%,则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约为

A.

2.9

g

B.

4.35

g

C.

8.7

g

D.

10.9

g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所有物质都可以燃烧

B.只要物质的温度达到了它的着火点,就一定能发生燃烧

C.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最终一定能够燃烧

D.有些缓慢氧化是有害的,有些缓慢氧化则是有利的

32、下列关于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都发生燃烧现象

C.氧化反应大多放出热量

D.氧化反应都发光

33、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白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

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二氧化碳

C.甲烷

氧气―→二氧化碳

D.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34、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

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

镁和锌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

活性炭和氧化铜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35、下列有关实验及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电解水时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36、下列做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氖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硬水转化成纯净水

C、寻找新的催化剂使水变成油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用蜡烛代替红磷

37、绿色化学实验是绿色化学的思想指导下,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实验新方法。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操作的是

A.

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

B.

将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的废液直接修正稿下水道中

C.

将跟氧气反应后剩余的硫磺放在空气中燃烧完

D.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后的残余物回收分离

38、右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装置足以维持

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装置气密性良好。经

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情况是(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B两处都不变

D.A处上升,B处下降

五、简答题

39、用文字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并注意反应类型

1.红磷在纯氧中燃烧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3.乙炔在纯氧中燃烧

4.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5.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40、氨气是生产铵态氮肥的主要原料,但一经泄漏,危害十分严重。请根据下列相关报导,回答问题:某地一冷饮厂氨气泄漏,液氨冲破管道,喷射而出。当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现场温度骤降到-30℃。抢险队员紧急中用柠檬水淋湿全身后冲进泄漏仓库堵泄,虽堵泄成功但抢险队员被冻伤。已泄漏的500Kg液氨经喷水12t后才将其稀释。这次事件造成百余人氨气中毒,距离事发地点5米的树木在短短半小时内叶子由绿色变成黄色。

⑴从以上报导获得的信息中,你了解到氨气有哪些性质?(至少写出3条)

⑵抢险队员用柠檬水淋湿全身的可能原因是(

⑶接触液氨可能引起严重冻伤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综合题

1、(1)①2.0

D

③对比(或对照、或空白实验)

Cl

(2)2KMnO4

K2MnO4

+

MnO2

+

O2↑

日光

2O3=====3O2

(条件写出“Cl”即可)

2、

(1)He的溶解体积小于N2

(2)上浮,气压下降,原先溶于血液中的气体将逸出,快速上浮,气压下降快,逸出气体多而堵塞血管

3、⑴①黑色

②2

Cu+

O2

2CuO

③约1/5

④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5

⑵解: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58.5

50g×7.3%

x

x=5.85g

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85%

4、(1)KMnO4

(2)K+

(3)3Fe+2O2

Fe3O4

(4)2H2O2

2H2O

+

O2↑

(5)CH4

+

2O2

CO2

+

2H2O

5、氯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化钾,硫,二氧化硫

6、⑴A、H2O2

B、H2O

C、H2

D、O2

⑵双氧水

水+氧气

7、

二、实验,探究题

8、29

2H2O2=2H2O+O2

21

35

49

83至85

①④⑤

9、(1)更剧烈

助燃

(2)水和二氧化碳

10、(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物理变化

(3)亚硝酸铵

氨气+水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

11、①食盐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②在一定的量内,食盐越多燃烧的时间越长

其他物质能否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12、

13、⑴白磷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

氧气五氧化二磷

⑵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试管中,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1:4

支持燃烧

①一般情况下,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氮气不溶于水

⑶白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其他合理答案都正确)

(4)方案二

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应前发生了改变。)

14、1)打开

关闭

2)关闭

打开

(以上4分,每空1分)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以上6分,每空2分)

15、(2)大量白烟,4P+5O22P2O5

(3)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结论解释:C+O2CO2时,消耗氧气的分子个数与产生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相等,而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所以消耗氧气的体积等于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使得气体总体积没变,压强不变,水不能进入。[

可分析不完全燃烧的影响]

实验改进:将集气瓶内预先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答氢氧化钠得分]

16、(1)文字表达式(略)。(2)无;红。

(3)煤油浮在水面上,钠和氢气缺少氧气不会燃烧。(4)煤油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17、(1)KClO3KCl

+

O2

(2)A、B

(3)催化作用

18、(1)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倒流至瓶中约处。

(2)木炭燃烧产生CO2气体,瓶内压强不变,水不会倒流。

(3)镁和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

(4)药品要可燃,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其它成分反应,生成物最好是固体(答出两点,即可给分)

(5)③①②④;

1

19、(1)

N2

O2

(2)

O2

(3)将呼出的气体吹向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表面,玻璃片表面出现水珠

(4)呼出气体的总量在增加,如水蒸气的量增多

20、(1)4P

+

5O2

2P2O5(1分)(化学式、配平、条件,错其中一样该方程式为0分)

说明H2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集气瓶内的压力降低,烧杯中的水进入到集气瓶,液面从A上升到B。(2分)

(2)①氮气不能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1分)

②氮气不能与点燃的红磷反应;

(1分)

氮气不支持燃烧等答案只要合理,给分

21、⑴.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⑵.产生大量白烟等、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烧杯中水沿导管被吸入集气瓶中,且约占其容积的1/5、1/5。

⑶难,不活泼。

⑷不能成功,因为碳燃烧产生气体,使瓶中大气压不变。

22、①集气瓶

②2KMCO4

K2MCO4+MCO2+O2↑

③B和C或E

④2H2O2

2H2O+O2↑

三、填空题

23、(1)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液滴);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红热的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因为比氧气重,因此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排出,燃着的木炭因缺氧而熄灭。

24、f

g

e

d

c

b

2.1.6

5

3

1.5

3

4

25、⑴

N2

O

分解过氧化氢

ACD

2H2SO3

+

O2

==2H2SO4

⑸A、B……(2分)(答全给2分)

26、答案:(1)C

(2)氧化

(3)AC

(4)12

cm

27、

28、氧气

木炭

二氧化碳

氮气

29、①熄灭酒精灯之前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②将沉降的难溶物全部倒入过滤器引起滤纸堵塞或滤纸与漏斗未紧贴

四、选择题

30、B

31、D

32、C

33、A

34、B

35、B

36、A

37、D

38、D

五、简答题

39、

(略)

40、提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易溶于水;有腐蚀性等。

提示: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有腐蚀性,抢险队员用柠檬水淋湿全身减小对的损害

提示:氨气泄漏,吸热,温度降低,易造成冻伤.

了结 2022-07-01 15:55:55

相关推荐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什么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出自唐·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刘禹锡的这首诗历来被称为咏洞庭君山诗的杰作。烟波浩渺,一岛浮翠,如果说明湖如画,那么君山实在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此诗写洞庭湖月夜之美,澄澈的湖水与皎皎秋月的素光交相映辉,进而将洞庭湖比作银盘,而将君山说成是置于这个银盘上的青螺杯。
洞庭湖和君山都是十分壮观的景物,在诗人的笔下却变成了案上的杯盘,可以体味出诗人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诗思的旷大,而闲闲写来,妙喻天成,不仅在于诗人功力的深厚,更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诗人对描写对象的独特感受。

蜀道难 李白全诗

李白的《蜀道难》全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节选:
唉呀呀,多么高峻多么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劳地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低伏的意思是什么

“低伏”的意思是处于低下的地位、屈服、顺从。“低伏”读音为dī fú,意同“伏低”,出自元代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则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
“低伏”造句:
1、一道强猛的气息如飓风一般扫过两界原前得战场,野草低伏,万物寂声。
2、孩子们低伏的头颅,磬折的膝盖,汇成扭曲的海洋。
3、初秋的赤水河迎着西边的红日,河水透出一分璀璨的妖艳,浅草低伏着像被折弯了腰。
4、对万秀来说,那半柱香便是平生中燃的最快的一次,抬头见林剑澜坐在地上,头低低伏在胳膊上看不见表情,更加觉得心碎肠断。
5、她扑通一声向着对方跪下去,将头低伏地面不起。

普希金代表作

普希金的代表作有《自由颂》、《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上尉的女儿》。
1、《自由颂》是普希金第一篇歌颂自由的诗篇,是他较早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反专制的檄文,也是他遭到流放的原因。该诗是在尼古拉·屠格涅夫家写成的,他家住在保罗一世遇难的米歇尔王宫的对面,能看见保罗一世遇难的宫殿,因而对宫廷阴谋写得有声有色。
2、《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3、《黑桃皇后》开辟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罪与罚的宗教神话主题的先河,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始宗教神话的正义审判观。普希金借助对被得堡上流社会日常生活的描述,旨在通过幻想和梦境等艺术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背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不可见的、充满毁灭的力量,营造一种神秘、离奇、奇异、具有现代神话特征的超验的世界。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于1825年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全文表述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并且因它亲切和蔼的口气让许多人把它记于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了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座右铭。
5、《上尉的女儿》是一部反映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历史题材小说。历史上,贵族社会和沙皇政府一贯丑化普加乔夫,把他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强盗,而普希金却怀抱琵琶另弹别调,把他塑造成一位机智勇敢、乐观豪迈、胸怀远大理想而又深受人民爱戴的农民领袖,同时在作品中生动地展示了这场运动波澜壮阔的规模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表达了作家对封建压迫下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农奴制度与专利统治的深刻批判。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