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4议论文阅读

中年如诗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4议论文阅读本文简介: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针对训练第1讲标题作用、论证方法、论据、迁移运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醉左朝胜①醉,是一种形态,也是一种境界。从微醺到酩酊,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看似混沌,实则严密。一步一步,环环相扣。从心声初露,到飞天流云;从欲言又止,到酣畅淋漓;从投石问路,到披肝沥胆……非饮者不解其妙。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4议论文阅读本文内容:

专题十四

议论文阅读

针对训练

第1讲

标题作用、论证方法、论据、迁移运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左朝胜

①醉,是一种形态,也是一种境界。从微醺到酩酊,是一个很奇妙的过程。看似混沌,实则严密。一步一步,环环相扣。从心声初露,到飞天流云;从欲言又止,到酣畅淋漓;从投石问路,到披肝沥胆……非饮者不解其妙。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②问题是,如何饮?怎样醉?

③古代饮者,当推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仅此一举,秒杀今日天下酒徒。独酌独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直喝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不知今日,还有几人?

④惭愧得很,我也是爱酒之人。几十年来,酒却越喝越怯了。独酌独饮独歌独醉的饮酒境界,几乎没有。更多的却是聚众而饮——不知这算不算是饮者的败落?

⑤好歹能够守住的底线是:劝酒而不勉强,敬酒却不执着,请酒自掏腰包,醉酒不得独行。

⑥干了半辈子的“自由职业”,时而借酒放达一番。好在常聚的酒友,大都是为了喝酒而喝酒。无论身份地位,无论精英草民,无论在职赋闲,无论贫富穷达……一入酒桌人人平等。座位安排,序齿而论。年纪最大的自然首席,其余类推,各落其位,相安无事。

⑦先是规定动作,共饮三杯。而后就是自由活动,基本是您敬人酒,人恒敬之。还有许多“我干您随意”的即兴节目,有人喝得兴起即席吟诗唱歌,尽管荒腔走板,也不得不举杯鼓励一下……人人都自觉地视死如归,哪里还需要“劝酒”?

⑧当然,一个优秀的酒徒,完全可以把握“喝好不喝倒”的尽兴。

⑨有人评价“茶是水中君子,酒是水中小人”。其实,是君子还是小人,无关乎酒。相反,酒可能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无可替代的发明。中国到了汉代,就有美酒和相对系统的酒文化了。大将军霍去病西征大胜,汉武帝赐酒嘉奖。霍去病遂倾酒入金泉,由全军将士共饮。从那时起,金泉改名为酒泉。两汉时期皇上还多次赐酒以崇德务本、慰劳嘉许、抚恤孤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几乎不可无酒,酒文化在中华文明中也是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⑩其实,饶是如李白这般千古留名的饮者,也并非总是独饮。既有在山中“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也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大聚会。但是,作为饮者几乎没有看到他献酒谄媚、拍马逢迎的应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然,饮者也会劝酒,“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相信听了李白的歌,足以浮一大白!

劝酒在古代叫作酒令,起于先秦盛于汉唐。但那时酒席上的令官是以防止饮宴醉酒而设,后来却异化成了劝酒主持。最经典的酒令莫过于魏晋时期的“九曲流觞”,最出名的就是王羲之醉写《兰亭集序》的那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好个一觞一咏,竟为千古绝唱!

曹雪芹《红楼梦》中,酒令诗文已成为红学经典不可或缺的部分。可惜如此酒令到今日竟变成了“干杯”二字!

为此,是不是要罚酒三杯?

(选自《科技日报》2018年3月2日)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2分)

2.文章第⑩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酒可能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无可替代的发明。

4.对于李白和霍去病,你更喜欢谁喝酒的形态?请阐述理由。(3分)

第2讲

论点、论证结构、语句理解、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1分)

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马祖云

①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

②多写“一撇”,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方为失利的实质。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乃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彰显对职守的忠诚、做事的严谨、追求的执着。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正如一谚语所说:“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③认真之要,在对“毫厘”的极致严格上。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真与否关乎成败。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的较真之中,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二十世纪60年代,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国首颗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当今的“蛟龙”“天河”等科技明星。

④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家书》)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马克思潜心研究40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钱穆倾尽一生心力,砥砺“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的拙功,终成1700万言的国学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⑤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成功的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其间不会躁动、不曾走神,也永远不忘初心、不言放弃。1977年至今,多少科研奇迹层出不穷、多少名流人物闪烁更迭,但那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空间探测器,依然飞驰在太阳系外的轨道上。漫漫40年,这个航天科研团队的成员,从青春到暮年,一直在关注着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难测的结果。沉潜事业的认真,多么需要远离红尘熙攘、摒弃功利躁动、抵御炫眼诱惑。否则,何以到达“诗与远方”?

⑥然而,一举成名、一鸣惊人的“速成”心态,使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殊不知,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君不见,一块脱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监控发射者的关注,导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惨失事;一个粗心的护林工未灭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细,而失去天下之大;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导致一场悲剧,这是警世教训。

⑦“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8月22日)

1.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2.文章开头从中原大战冯玉祥部下参谋误将电令会师之地写错,“败在一撇上”的史实说起,有哪些作用?请写出两点。(2分)

3.请为第⑤段补写一则事实论据,使论证更加充分。(3分)

4.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中学生如何去做才能让认真成为习惯。(4分)

参考答案

第1讲

标题作用、论证方法、论据、迁移运用

1.“醉”是表面的形态,更应有境界。如:“醉”应有李白的雅致;应有喝好而不喝倒的境界,也应有做人的底线;劝酒而不勉强,敬酒却不执着,请酒自掏腰包,醉酒不得独行。

[解析]

此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阅读文章,由语句“醉,是一种形态,也是一种境界”可知“形态”和“境界”的分别,阅读下文可知境界:从李白身上,境界是作诗,第⑤段作者的底线等。

2.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李白众饮时几乎没有献酒谄媚、拍马逢迎的高尚境界。

[解析]

此题考查论证方法,此段引用了李白大量的名句,因而是道理论证。所引用的诗句都是“众饮”的情景,再根据语句“几乎没有看到他献酒谄媚、拍马逢迎的应酬”得出答案。

3.不能去掉。“可能”一词表示猜测,如果去掉,就成了肯定是,与作者意思就不相符了,所以不能去掉。“可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解析]

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语言。先分析“可能”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表“猜测”;然后再解释去掉后句意是“酒是无可替代的发明”,这与实际不相符,句意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去掉。从而体现议论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4.示例一:喜欢霍去病的与将士共饮。因为这种饮不仅体现着将军对士兵的体恤,更体现着一种尊重,一种胸怀,一种关爱。

示例二:喜欢李白的酒令诗文。因为高雅,富有情趣。人生的境界在里面。

[解析]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对比两种形态,选取一种阐述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第2讲

论点、论证结构、语句理解、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1.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或认真是成功的秘诀。)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不能由短语充当,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题目“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是短语,不能充当论点。根据题目和第②段标志性提示语“正如一谚语所说”及文末“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必能事举功成”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文的论点。

2.①引述中原大战冯玉祥部下参谋误将电令会师之地写错,“败在一撇上”的史实,引出关于“认真”的论题(或“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的论点);②作为反面论据证明论点;③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要从引题、激趣、论据三个方面考虑。

3.示例:居里夫人不贪图富贵,淡泊名利,默默守望,固守本心,终在几十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提取出镭元素,十几年的守望是潜心于科学的认真!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论据的能力。补写事实论据,内容要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按照“人物+事件+结果”的格式进行补写,补写的论据要符合第⑤段的分论点“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重点强调“认真”“守望”二词,表述要流畅。

4.示例:在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有很多与“败在一撇上”类似的事例,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我认为中学生养成认真的习惯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①对待学习务必严谨,严于丝毫,对学习精细、精准、精深;②专注、坚韧、执着,下长功夫;③不忘本心,摒弃功利,默默守望。

[解析]

本题考查阐发自己观点的能力。阅读文章,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何去做”“认真”,根据文章的论点,结合自己的生活或学习经历展开阐述,事例能支撑文中观点即可。

似水流年 2022-06-26 20:51:35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山和水是反义词吗

山和水不是反义词。
“山”的意思:
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2、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形容大声:山响。
出处:
1、《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2、《苑外至龙兴院作》:“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3、《李双双小传·人比山更高》:“我们绕过一个山头,山势一转,脸前忽的闪出两坡十几里长的大山场。”
4、《苑外至龙兴院作》:“山势当空出,云阴满地来。”
“水”的意思:
1、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
2、河流:河水。
3、江河湖海的通称。
出处:
1、《孟子·尽心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旭日暖阳是什么意思

旭日暖阳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暖阳的意思是温暖的太阳。
旭日,汉语词汇。拼音:xù rì,释义:初升的太阳。
出处:《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例句:
1、魏·傅玄《日升歌》:“远景何晃晃,旭日照万方。”
2、唐·元稹《会真诗三十韵》:“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3、元·黄溍《晓行湖上》诗:“晓行重湖上,旭日青林半。”
近义词:朝晖、朝日、晨曦、朝阳。
反义词:夕阳、落日、斜阳、残阳。

集是会意字吗

集是会意字。集的拼音是jí,本义指树上聚集了许多鸟,引申泛指会聚、汇合。也指人群集中的集市、集镇。
出自:
1、《诗经·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2、《诗经·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3、枚乘《七发》:“逐狡兽,集轻禽。”
4、《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闲静。”
5、杜甫《述古》诗之一:“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6、《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用法:作定语,状语。
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造句:
1、镇长非常以自己为荣,他来到了市集。
2、或许对于一个成熟的市集型项目,这是其正常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吧。

有书目这个词语吗

有“书目”这个词语,是一批图书的目录式排列,也称文献目录、图书目录。“书目”出自《南史·张缵传》:“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书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可言优仕矣。’”
“书目”造句:
1、中国古代书目著录有互著和别裁两种方法。
2、我想在翻看电子书目和播放列表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觉,不过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会被弄丢的。
3、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图书馆都运用书目系统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管理和规整,以期其井然有序,方便读者查阅。
4、许多图书馆使用定制化的工具栏指向书目和常用全文数据库。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