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字组词

天道酬勤
精选回答

有个常用成语叫“虚与委蛇”,为什么“蛇”不读she而读yi?

“虚与委蛇”是成语,出自《庄子·应帝王》篇中。

这个成语中的“蛇”字,读音yi。

但是,为什么不读she而读yi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成语“虚与委蛇”中的“委蛇”是不能拆开理解的,“委蛇”就是一个词,与“虚与”结合为成语。

它所表达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蛇,而不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距今1.3亿年的蛇。

“委蛇”长的样子大体是人头蛇身,并且还长着两个头。

它的身子颜色为紫色,而头部是红色。

它的长度与车辕差不多。

传说“委蛇”对雷声特别讨厌,每当打雷时,它都会呆立在那儿一动不动。

“委蛇”的意思就是蜿蜒曲折,跑起来拐来拐去,起伏逶迤。

后来,人们解释为随便应顺,产生了《庄子·应帝王》中的“虚与委蛇”成语,这个成语所指的意思,就是对人虚情假意而敷衍的应酬。

“虚与委蛇”中的虚,是空,虚无,不真实而虚伪,而“与”是给予,参与。

“虚与委蛇”是讲了一个对人虚情假意而敷衍应酬的典故。

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壶子和一个巫师斗法。

说是这个巫师很厉害,神神秘秘会相面,巫师扮演着似神似鬼的样子,吓得人们就怕见到他,只要一听说他来了,立刻四处逃散。

壶子听说后,不相信,认为这个巫师是虚伪的故弄虚玄。

为了百姓安宁生活,壶子决定与这个巫师面对面较量。

接着壶子指使他的学生列子,去把巫师找来,并对列子说,我要让他看看,我还能活多少天?壶子斗巫师这个巫师见过壶子后,对列子说,你老师只有10天的活头了。

列子听后心里很难过,哭着对老师壶子说了。

壶子却笑了笑,对列子说,明天,你再请巫师来看看我。

列子遵照老师的叮嘱,第二天巫师又来了,看后对列子说,你老师运气不错,我可给你老师续命了。

壶子听了列子的汇报,指令学生列子继续请巫师来看我。

就这样不断地请巫师来给壶子看相,结果,吓得巫师不来了。

学生列子很奇怪,问老师壶子,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巫师能把别人吓跑,而您却把巫师吓跑了呢?壶子笑了笑,回应,没啥。

壶子告诉学生列子,巫师全凭着自己那点儿知识来揣测着面相,而我呢,与他“虚与委蛇”,对他的虚情假意,用敷衍应付的态度,使他看不懂我,因此,他朝着我害怕了,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狂妄了。

这就是“虚与委蛇”的典故。

“虚与委蛇”本来是随机应变,顺着对方的思路来对付对方。

可是这个典故,引申出了敷衍了事,随便应对的新的含义。

这个成语的关键字是“蛇”,这条蛇是“委蛇”,而不是大自然中的蛇,是神话传说中的蛇。

这样去解释,具有特定的新的含义。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解读“虚与委蛇”中的“蛇”字,为什么发音不读she,而读yi了。

这里的最大区别就是真实与传说,蛇是大自然活生生的动物,而蛇yi却是神话传说中的,人头蛇身的怪兽。

为了区别这两个意思,因此,才有了“蛇”不读she而读yi的“虚与委蛇”的成语。

“虚与委蛇”中蛇(yi)的读音,是由蛇(she)读音和本义引申而来的。

同时,提示读者,“蛇”字是个多音字,蛇(she)是它的本音本义,指的就是大自然中,爬行纲动物演化史上最迟出现的一个类群。

而蛇(yi)是蛇(she)的引申读音读意。

显然,蛇字是多音字,多层意思。

今天,我们重新解读“虚与委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个成语是在告诫人们,在社会上面对那些虚情假意的人,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对于他们的表现,能敷衍了事最好,目的不去招惹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为妙。

“虚与委蛇”,语出《庄子.应帝王》。

含义大多明白,不再赘述。

“虚与委蛇”的“蛇”,读“yí”——简单地说,先秦的时候,就读这个音了。

复杂地说,“蛇”还读“ch픓y锓tuó”;大约隋唐以后,读“shé”。

《诗.小雅.斯干》云:“维熊维罴,维虺(huǐ)维蛇。

汉代研究先秦古音,即以《诗经》为据。

《斯干》诗里,“罴”“蛇”同韵无疑。

(甲骨文“蛇”字,同“它”)《广韵》曰:“蛇,戈支切,音移。

《韵补》:“龙蛇之蛇,亦读为移。

其实,《诗经》里,已经有了“委蛇”这个词,“蛇”读为“移”。

《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笺》:“委蛇,委屈自得之貌。

“委屈自得之貌”,古人亦解为“雍容自得貌”。

或写为“逶迤”“委移”“威夷”“委佗”“逶迟”“威迟”等等。

(甲骨文“蛇(它)到金文、小篆等的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古汉语发音,从发音部位到发音方法,与现代有很大不同。

比如,《广韵》说“蛇,戈支切,音移”,用现代汉语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以“戈”的声母“g”与“支”的韵母“i”相拼,无论如何拼不出“移”的读音。

这就是,汉语起源的久远性,加之中国 “广土巨族”的特点,使汉字虽然是世界上唯一延续数千年的同源文字,但其在字的读音上,也形成了丰富性、变动性和差异性。

(小篆中的“蛇”,是“它”的异体字)前面说到的“蛇,戈支切”,以古汉语来“反切”,亦可读作“chi”和“ye”。

《春秋传》:“盟于殴蛇。

“殴蛇”,地名。

《公羊传》作“殴虵”,音“驰”。

《集韵》:“蛇,陈知切,音驰”。

《字汇补》:“蛇,以遮切,音耶。

“蛇”,原来音“移”,很可能因为“广土巨族”的原因,不同地域的“方言”有发音上的细微差别,天长日久,就区分出“移”“驰”“耶”不同读音了。

比如,“移”和“侈”,原来的读音一定是相同的,后来才变得似乎差别很大。

再比如,前面说到“委蛇”古时候也写作“逶迟”“威迟”,可知“蛇”与“迟”原来的读音是相同或接近的,也是后来“拉开了距离”。

为什么“蛇”还读为“tuó”呢?因为,“蛇”字,最初写为“它”。

甲骨文中有“蛇”字,就是一条虫子的象形——也即后来的“它”字。

《说文.虫部》,收字153个,没有“蛇”字。

而《它部》中说:“它,虫也。

从虫而长。

或许即是俗称“长虫”的由来。

但是,许慎在“它”字目下,又收入了小篆的“蛇”字——虫旁加它,说,“它或从虫”。

他认为,“蛇”是“它”的另一种写法。

所谓“另一种写法”,即“异体字”。

“虵”,就是“蛇”的异体字。

也可知,“驰”“池”“弛”等,皆因“也”这个“声旁”而确定读音,又可证明古音“yí”与“ch픓yé”相同或接近。

许慎说:“上古艸凥(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这是说,上古的时候,人们居于草地,最怕草中的蛇,所以人们相见,要问候“没被蛇咬吧”,这与“别来无恙”的道理一样。

段玉裁说,这是“它”的引申义,引申之后,读音也随之变化,于是有了“tuó”的读音,后来又有了“他”这个“它”的“俗字”。

至于“他”指人、“它”指物,又是过了许久许久之后的事了。

张衡的《西京赋》里,“感河冯,怀湘娥,惊魍魉,惮蛟蛇。

陆机的《答贾谧诗》:“我求明德,济同以和。

鲁公戾止,衮服委蛇。

《韵会》云:“蛇,本作它。

汤河切。

上述两个“蛇”,皆读为“tuó”。

“坨”“沱”“陀”“驼”之读为“tuó”,亦为引申义造成音变的结果。

《唐韵》:“蛇,食遮切。

唐代,“蛇”,才读“shé”。

这是与“tuó”这个读音不无关系的。

《集韵》《韵会》并注宋代“蛇”,读“时遮切”。

《康熙字典》注:蛇“今俗作食遮切。

“蛇”字的读音变化,大致就是这样。

清茶 2023-09-06 11:27:14

相关推荐

苹果ipcc是什么意思

苹果ipcc是爱思助手,具体的意思是:爱思助手又称爱思苹果刷机助手,是一款专业的苹果刷机助手、苹果越狱助手。免费为苹果用户提供百万正版苹果软件、热门游戏、苹果铃声、高清壁纸,免AppIeID高速一键下载。备份数...
展开详情

3公顷500平方米多少公顷

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500平方米等于零点零五平方米,3公顷500平方米等于三点零五公顷。...
展开详情

什么原来什么写句子

1、教室里天天早晨这么干净,原来是小明提前到校打扫的。2、这里原来是一片沙漠,现在已经绿树成阴了。3、坑害顾客的“精品”原来是伪劣产品冒充的。4、身后响起了叮当的车铃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李彤。5、噢,原...
展开详情

苹果11如何关机重启

苹果11关机重启的方法:同时按住左侧任意音量键和右侧关机键。在出现的滑块中,滑动即可关机。按一次音量加键,长按电源键,直到出现开机标志就可以了。iPhone是美国苹果公司研发的智能手机系列,搭载其研发的iOS操...
展开详情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是什么意思

银行卡开户行名称就是办理开户手续的银行营业网点。一般来讲就是用户最初办理存折或者银行卡时发卡的银行。开户行名称在存折上会有登记,银行开具的开户凭单上也是会有显示的。准确的开户行名称有利于财务人员的汇款处理速度,...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不雅是什么意思

“不雅”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yǎ,释义:不正、不雅观、不好看。
出处:
1、《荀子·儒效》:“道过三代谓之荡,法贰后王谓之不雅。”
2、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法后王》:“法贰后王谓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说也。不雅者,不正也。”
3、清·李渔《凰求凤·避色》:“我这园亭里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游玩为名,不时进来走动,旁人观看甚是不雅。从今以后,须要严词拒绝。”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叫外人听著,不但我的名声不好听,就是妹妹的名儿也不雅。”
5、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
6、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没有对证,赵姨娘那里肯认帐?事情又大,闹出来外面也不雅。等他自作自受,少不得要自己败露的。”
造句:
1、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2、后来罗贯中写书,觉得不雅,便改成望梅止渴,流传至今。
3、没有签名档就像没穿裤子,方便是很方便,就是有些不雅。

盼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盼》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盼》是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2019年秋季修订版)第17课的课文,出自铁凝的《夜路》,并特邀张蕾、梓君参与本文音频的朗读。
原文节选: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送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本文中,作者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新雨衣的经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详细、具体地展示了小主人公“盼”的心理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职校退学了换学校学籍还在吗

职校退学、换学校学籍还在,在学生离开学校后,所在教育部门会保留一段时间,方便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如果一年内没有继续上学或有严重违规被开除才会删除学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或者资格,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2013年9月1日起,全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小中大学籍的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花木兰什么朝代

花木兰是南北朝。
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明确载。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花木兰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战,正史对于这场战役有3个行军记载切合了《木兰辞》提及的地名。《魏书·世祖纪上》:“车驾东辕,至黑山”。《魏书·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北史·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