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能撑100多年 南宋为什么能坚持100多年

短发女子
精选回答

北宋灭亡之后,为什么南宋还能存在100多年呢?

南宋之所以能在实力薄弱的情况下延续统治,与南宋的能干将领有着密切的关系。

南宋为什么能撑100多年 南宋为什么能坚持100多年

有四个原因,首先就是北宋因为过多的重文轻武,所以导致国内军队实力孱弱,但是虽然北宋被金国灭了之后,但实际上民心还是没有乱的,内部还是比较安稳的;其次的话就是金国无法继续南下了,因为北方的蒙古也正在崛起,可以说是自顾不暇了。

还有就是南宋在建立后,因为有岳飞、韩世忠等名将的存在,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说也是使得南宋能够快速的稳定政权;最后就是南宋虽然相比北宋失去了大半江山,但是好在南宋的君王没有几个胡作非为的,也恰恰是平庸才使得南宋能够持续100多年。

简介

对于宋朝而言,其实是可以分为两个时间段的,一个是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占据着整个中原之地,另一个则是在发生靖康之耻后,赵构带着残余部队退到江南所成立的南宋,很多人都有疑惑就是被金国打得如丧家之犬一样的南宋为什么还能够维持100多年。

同样是南迁,为何南明只撑了18年,南宋却能存在100多年?

提到我国古代最窝囊的朝代,或许很多人都会选择宋朝。

作为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朝在对外战争上一直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在大多是时候,宋朝朝廷都会选择用缴纳岁币代替打仗,而这尽管可能减少损失,却一来十分屈辱,二来会壮大敌人,刺激他们的野心。最终,宋朝先是被金人夺走了半壁江山,后来又被蒙古人直接攻灭,终其一朝,能够称得上强硬的时刻屈指可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宋朝虽然看上去丧权辱国,却成功地存活了数百年时间,即使是后来退居长江以南,也坚持了百余年。相比之下,明朝在灭亡后尽管也短暂建立了南明政权,但只存在了十八年就惨遭覆灭。那么,南明为何没能成为另一个南宋,在南方坚持更久时间呢?

崇祯十七年,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结束了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随后,清兵在吴三桂的指引下入关,并在短时间内攻取了北方的大片地区。

为了延续国祚,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随后,南明又经历了隆武、永历时期,而政权的主要活动范围则由江南转至东南、西南。最终,南明王朝在建立的十八年后宣告灭亡。

当年北宋灭亡,徽宗之子、钦宗的亲弟弟康王赵构登基为帝,天下都觉得顺理成章,非常支持。然而,南明王朝的三位君主两个是神宗皇帝的孙子,还有一个甚至是太祖皇帝的九世孙,均和崇祯帝没有太亲近的血缘关系,这在重视血统的当时自然会影响到群臣百姓的认同感。

南宋为什么能撑100多年 南宋为什么能坚持100多年

第二,当时的南明在民间已然失去人心。北宋末年,尽管农民起义也时有发生,但不论是频率还是规模都远小于明末的起义。当赵构即位于应天府时,南方百姓们还是乐意支持朝廷的。而在明朝末年,百姓对于朝廷的信任已经几乎消耗殆尽,甚至起义活动在南方更加活跃。这种时候,想要获取百姓支持,延续明王朝的统治,无疑是难上加难。

第三,当时南明内部斗争严重,甚至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我们知道,明朝末年东林党与阉党之间曾经爆发旷日持久的战争,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发展,而南明建立后,党争的坏习惯得以被保留了下来。一方面,当时朝廷内部各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勾心斗角;另一方面,当时地方的藩镇手握兵权,又与中央朝廷明里暗里进行对抗。人们常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而南明朝廷内部如此混乱,自然无法抵御外敌。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然是敌人太过强大,而南明朝廷自身难以抵御。北宋末年时,尽管南下的金兵也是气势汹汹,但一来他们更加重视对物资的劫掠,并没有满清那般全力以赴,尽快彻底消灭宋朝的想法;二来当时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横空出世,靠出众的个人能力团结了不愿成为亡国奴的士兵百姓,给了进犯者迎头痛击。

相比于宋,南明面对的是一个深知土地重要性,也知道征服时需要消灭彻底才能断绝后患的对手,且这个对手的实力比之当年的金兵更加强大。还有一点遗憾的就是当时没有多少可堪大用的人才能够"救时"。唯一值得一提的郑成功尽管曾经包围南京,但最终还是因为和清兵悬殊的实力差距而被迫撤退。

南宋为什么能撑100多年 南宋为什么能坚持100多年

总的来说,南明政权正当性不如南宋、群众基础不如南宋,而面对的对手却比宋朝更强大,此外,其自身的军事力量要么是在与农民军的斗争中被消耗殆尽,要么是被藩镇军阀们握在手中,无法有力地组织起来合力进行反抗。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当年南明能够在危急关头展现出本该爆发的民族凝聚力,文官们抛开成见为国家延续而集思广益,武将们不再争权,而是听从号令,奋不畏死。那么,南明即使无法直接翻盘,也不至于被清兵围剿地一逃再逃,从南京逃到广东、广西,甚至狼狈地请求当年的属国缅甸伸出援手,最终屈辱地迎来灭亡。

可惜的是,南明建立时面对的依然是一个烂摊子,其覆灭也就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了。

家和万事兴 2024-05-05 11:55:28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②都是自信的误区 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

题目内容:自负和自卑的相同点是()①都是成功的绊脚石②都是自信的误区③都以自我为中心④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最佳答案:A答案解析:自卑的人轻视自己,自负的人过高的估计自己,它...
展开详情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

题目内容:amolFeS与bmolFeO投入到VL、c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赠予的意思

赠予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èng yǔ,送财物或他物给人。亦指赠给的财物等。当财产、物品等标的物的所有权出现了单方向的转移时,这种行为就是“赠予”。
出处:《新唐书·突厥传下》:“高祖初即位,与和,因数出军助讨贼,故诡臣之,赠予不可计。”
造句:
1、智慧不能创造素材,素材是自然或机遇的赠予,而智慧的骄傲在于利用了它们。
2、时光把它包裹住的礼物赠予。我们不带遗憾地前往。
3、不跟风,不奔俗,快乐心情追随你;不送金不给银,身体健康赠予你;不铺张不浪费,幸福人生属于你。世界问候日,祝福最爱的你。
4、太阳红着脸,披着余晖织成的锦衣,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她微笑着,把温温暖光亮大方地赠予给普天下的人。

女子之嫁也的之的意思

“女子之嫁也”的“之”用于主谓语之间的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之”的意思解释:
1、往。
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
6、表示领属关系。
7、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组词:之后、之前、之一、兼之、总之、反之、之子、顷之、之流、之上、加之、之外、有之。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吗

“江郎才尽”能形容自己,“江郎才尽”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后常比喻才思减退。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
造句:
1、在文学创作上他已是江郎才尽了。
2、有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并不是江郎才尽,而是没有生活阅历。
3、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4、作家难免会有文思枯竭,江郎才尽的时候。
5、他开始恐慌,他怕会失去这段旋律然后从此江郎才尽。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什么

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指的是(地球外部的)大气层。
该句出自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虽然没有写出本体,但是也能很清楚知道“纱衣”指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把大气层比喻成“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合适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