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的定义(你的人生观又是什么呢)
人生,这是一个具有特殊魅力的字眼,古往今来引起了多少人的严肃思考和执著探求。
一般说来,人生就是人的生命历程,是人在一定客观条件基础上能动的生活过程。人生的领域十分宽广,内容极其丰富。人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生活、学习、工作、理想、事业、前途、友谊、爱情、婚姻、家庭以及苦乐、荣辱、美丑、生死等等,都属于人生的范畴。人们在面临避免地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则往往做出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倾向。就同一个人来说,在不同的条件下,对人生道路上变化无常的问题看法和处理,又往往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观点,表现出前后一致的思想倾向。这种情况表明,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大都有一种从总的方向上把握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只是自觉的程度不同罢了。所谓人生观,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人生人目的和意义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人生观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或人生意义)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人生目的是指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在社会生活中,人每天都在为着某种具体的从事着某项具体活动,而在这些具体目的中又贯穿着一个根本目的,即人生目的,它对具体具的起规定和制约作用。人生的目的的究竟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追求享乐,宣扬人生目的就是吃、喝、玩、乐;有的追求名利,“生则计了,死则虚名”;一的追求权势,认为“有权就有一切”;有人“生平无大志,但求足温饱”,活着只是为了一家人吃饱穿好;有的人认为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的生活过得更美好等等。这种种观点,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生目的问题。不同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人生观的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卑微。
人生态度回答的是怎样做人和人生道路怎样走的问题。所谓人生态度,即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经过个人和生活体验表现出的对人生问题的行为倾向。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矛盾和斗争,对此,有的人坚定,有的人动摇,有的人乐观积极,有的人悲观消沉,这都是人生态度的表现。
人生价值是指人们对各种人生目的和社会行为所具有的意义的认识。也就是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关系到的生与死、苦与乐、荣与辱、美与丑等问题的认识和处理。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彼此渗透,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对人究竟为什么活着和人怎样活着才有价值的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而对人生所持的态度则是人生观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因此,这几个方面在人生观的体系中是缺一不可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观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一定的社会生产生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不同,在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属性不同,政治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因而就有各种不同的人生观。
从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考察,存在着多种非无产阶级人生观。例如,拜金主义人生观认为,“金钱万能”,追求金钱是人生最高目的,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享乐主义人生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实用主义人生观 把“方便”、“有用”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和信条;权力至上人生观主张,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权力,“权力至上”、“权力决定一切”等等。
与上述非无产阶级人生观相反,无产阶级人生观(亦称共产主义人生观、革命人生观或科学人生观)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人生,把无产降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最大价值,把为在世界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的。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崇高的人生观,是共产党人坚持的唯一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世界观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世界观亦称宇宙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