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检测试题

你曾是少年 高三试题
精选回答

【篇一】
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在大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二在雅典居民中,20万奴隶和3.2万外帮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16.8万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万人,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全权公民男子就只有4.2万人了。其中第三级公民占2.5万人,第四级占1.6万人,第一、二等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公民就不过1000人而已。

材料三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伯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阅后回答: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应如何评价材料一津津乐道的内容。(6分)

(2)材料三的现象与材料一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为什么 (4分)

2.(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

材料二秦孝公时,有人曾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原则,是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西汉时,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甚至有人认为,秦二世而亡的根子早在商鞅变法时代就种下了。

——人教版改革模块课本

材料三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

材料四商鞅变法时法令均向全国民众宣布,民众对法律条文都非常熟悉,不敢有任何违反。秦惠王发兵捕杀商鞅时,商鞅闻讯出逃。一日,他逃到一处旅馆投宿。店主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必须验明他的身份,否则就要受重罚。结果,商鞅投宿的要求被拒绝,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所以,后人说商鞅是“作法自毙”。

回答: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和商鞅本人。(请先拟定一个题目,再分段、分方面进行论证)(10分)

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梭伦成为政事的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然而,同情平民者的估计是较为可靠的……所以我们必须认为攻讦梭伦之说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材料二(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 秦策一》

材料三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变法记》

阅后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毁谤梭伦改革的是哪些人 其理由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对材料三所示的现象你如何看待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2分)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

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②个体小农经挤形成并开始成长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4.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

5.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民所有

B.获得井田的贵族拥有使用权,可以将之转让和买卖

C.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没有人身自由D.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6.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耕作工具不断改进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C.水利设施逐渐完善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春秋开始出现

B.汉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C.宋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地租形态主要是货币地租

D.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8.下列对我国古代农业基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汉朝时开始使用铁农具

C.重视精耕细作D.重视灌溉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9.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10.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②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 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1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13.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欧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风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

14.《汉书 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

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C.百姓皆重商轻农D.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1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像》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B.人文主义传播C.商品经济发展D.社会上层倡导

16.假设唐代一位商人到长安做生意,其活动中不可能出现

A.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B.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D.在市里卖瓷器

17.“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

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

18.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

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

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

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19.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A.明朝废除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0.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

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

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1.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面积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改进生产工具②精耕细作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24%36%30%10%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3.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24.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

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

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5.“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8分,合计50分)

26.(16分)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极荒活民书》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五“第十一条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4分)这一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 (2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4分)

(3)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2分)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4分)

26.(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4分)春秋战国(2分)

(2)有利:封建王朝初期的政策扶持。不利:封建国家的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自然灾害;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4分)

(3)同:按人口平均分配。(2分)

(4)中国: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束,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4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

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

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 徽州府》

材料三《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

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3分)

(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他还忽略了徽商致富的哪些历史原因 (6分)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 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分)

27.(1)经营商业活动;从事封建地租剥削;兴办手工工场。(3分)

(2)经营商业和兴办手工工场,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投资田产,从事封建地租剥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3)勤俭,谦虚和朴实。(2分)但是他忽视了徽商利用政府给予的有利时机,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拓宽经营领域和范围,甚至足迹遍布海内外,同时讲求诚信诚实的商业理念。(4分)

(4)投资田产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4分)

28.(17分)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妻,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 食贷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四2007年5月13日上午,在湘潭县泉塘子镇“湖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田年产工程示范基地”的稻田旁,棋盘村农民陈德云这样对记者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光明日报2007年5月23日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有何特点 (3分)

(2)材料二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的主要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如何评价孙中山提出的“定地价之法” (4分)

(4)材料四中所提及的两位人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是什么 概括指出促进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资料,请你设计—个恰当的课题。(2分)

28.(1)均田制。(1分)特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2分)

(2)绝对平均主义。(2分)原因:①制度自身的局限性。②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2分)

(3)评价:“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4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2分)政策和科技(2分)

(5)农民与土地(2分,言之有理即可)

拨云见日 2022-04-29 20:36:28

相关推荐

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会计学比较好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会计学专业大学排名排名高校名称1上海财经大学2东北财经大学3江西财经大学4厦门大学5...
展开详情

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最新 高职专科学校哪个好

在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名中,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排名第一位,武威职业学院排名第二位。2022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大学排行榜最新排名高校名称等级学校数1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5★22武威职业学院4★2...
展开详情

心理学类大学排名 有哪些比较好的院校

我国心理学类比较好的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心理学类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1北京师范大学2北京大学3华南师范大学4西南大学5华东师范大学6浙江...
展开详情

2021陕西单招缴费时间及方法

单独招生改革试点院校基本都拿出了本校相对较好的专业,部分还是特色专业和优质专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那么陕西单招缴费时间是什么时候?陕西单招缴费时间单招报名时间2021年3月3号缴费时间:2021年3月9日打...
展开详情

无锡市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

无锡市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无锡高考体育冲刺班哪家好1、无锡鸿文教育2、无锡骑安体育3、无锡遥远体育注: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如何选择高考体育冲刺...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寒号鸟》文中的得过且过意思是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苟且偷安、聊以卒岁。
反义词:自强不息、力争上游。
示例:
1、清·彭养鸥《醒世小说黑籍冤魂》第一回:“但是吃烟人的脾气,总是得过且过,那一个是真心肯戒。”
2、茅盾《林家铺子》:“这年头,谁能顾到将来呢?得过且过。”
3、老舍《四世同堂》:“他们年岁虽轻,却学会了得过且过,他们还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是不便为这个而不去快乐的参加滑冰。”

一个篱笆三个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一谚语告诉我们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具体的意思就是指能力再强的人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忙,因为人并不是全能的,一个人的成功同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团队成员的合作和帮助,就像篱笆一样是靠一个桩一个桩围起来的。
出自《古今贤文》中的合作篇。
原文: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古今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推测成书于明代,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增补,形成了今天的全书。

拜谢与叩谢用法

“拜谢”指敬辞,行礼表示感谢;“叩谢”指磕头感谢,泛指表示深切的谢意。
“拜谢”造句:
1、我一定要当面拜谢这位好心人!
2、出海平安归来,仍要拜谢妈祖娘娘和白衣大士,有的还专门请戏班子为天后娘娘唱戏答谢。
3、最后,再次诚心诚意拜谢能坚持将近七年的各位朋友!
“叩谢”造句:
1、每一天,我为你祈祷,为你的生命叩谢上苍,为你许下最美好的愿望,祈求众神赐予你幸福和健康。
2、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叩谢的。
3、一众人族突感身轻体健、百病消除,都知晓是三人所为,又一次诚心叩谢。

苟延残喘能形容自己吗

“苟延残喘”可以形容自己。拼音:gǒu yán cán chuǎn,原义是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出自北宋·欧阳修《与韩忠献王》:遽来居颖,苟存残喘,承赐恤问,敢此勉述。
成语典故:狼是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东郭先生救了它,它反而要吃掉东郭先生,幸好一位农民路过,把狼打死了。
成语寓意:这则故事告诉人们小聪明永远比不上大智慧。另外,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人们不能乱施善心。生活常常使一些人挣扎在贫困或绝望的边缘,使他们仅仅能够将生命维持下去。若想摆脱这种窘境,就只能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去拼搏。
用法: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1、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
2、明·吴承恩《西游记》:“欲要自尽,又恐父母疑我逃走,事终不明。故没奈何,苟延残喘,诚为天地间一大罪人也。”
3、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穷得当卖全无,虽只区区四金,到也不无小补,又可以苟延残喘得好几日了。”
近义词:苟且偷生、苟全性命。
反义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