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谁赢了(谁才是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

不惧长久
精选回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曹操解决完袁绍,平定北方之后,向南率雄兵百万和刘孙联盟开战,不料因为赤壁之战的失利而暂缓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其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我们家喻户晓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周瑜打黄盖"、"黄盖苦肉计"、"诸葛亮舌战群儒"、"庞统铁索连环"等等。那么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究竟是如何的?为什么号称"雄兵百万"的曹操军没能打败刘孙联军?谁又是这次战役的最大赢家?

蜀汉得势,天下三分

要说刘孙曹三家谁是赤壁之战的最大获利者,当然要属要地没地,要钱没钱,兵少将寡的刘备了。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最多五万人,其中东吴水军占大多数,"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而且当时东吴之主孙权还和手下的大臣张昭各率一支军队进攻合肥和当涂,刘备的军队在水战上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更像是其中的"彩头",有点"出工不出力"的味道。

但在打赢赤壁大战后,刘备不仅脱离了依附他人的情况,反而通过诸葛亮的部署一跃成为一方诸侯。赤壁战后,"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引兵南徇四郡",荆州南部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投降刘备,此后鲁肃基于战略考虑,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之地,也就是南郡,"借"给了刘备。虽然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有些贬低刘备的意味,但是一州之地就算是孙权胸襟再广也不可能说借就借,所以所谓借荆州实际上是借南郡。在取得荆州五郡之后,刘备实力迅速壮大,又把目光放到了益州,最终大败刘璋,"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蜀汉一改前面无地无兵的尴尬局面,有了三国鼎立的大业。

守城有余,进攻不足

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东吴的一干大臣都显得惶恐不安,就连大臣张昭都劝说孙权投降曹操,何为?曹操手上有汉献帝,"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就能用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这谁顶得住?而且如果东吴抵抗,在舆论上就处于下风,"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且曹操号称"雄兵百万"进犯东吴,孙权仅仅能拿出几万人对抗,"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东吴的氏族们并不看好孙权能够抵御曹操。但在鲁肃的据理力争和周瑜的信誓旦旦下,孙权最终同意和刘备结盟。很显然,曹操低估了东吴的水军和将领,在将船舟用铁索连起来后,黄盖诈降,用自身为诱饵献上火攻,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少年读三国(套装8册) ¥139 购买

要说东吴水军完爆曹操收编的荆州水军,那么东吴的陆军就比不过曹操军了。赤壁之战后,周瑜继续进攻曹仁留守的南郡,双方相持一年,各有胜负,但曹仁因为孤立无援,又伤亡甚重,只得弃城而走,"周瑜攻曹仁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权以瑜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而孙权亲自率十万大军,围困合肥城百余日,不仅无功而返,还因为数战不利而损兵折将,"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不克",东吴并没有因为赤壁之战的胜利而扩大战果。

挑起争端,偃旗息鼓

在平定北方之后,曹操将目光放在了刘表、孙权、刘备等人的身上,在经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准备后,曹操发兵南征。正巧这个时候荆州之主刘表去世,其子刘琮经过手下的劝说后投降了曹操,而此时的刘备还被蒙在鼓里,"备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官属宋忠诣备宣旨",知道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又急又气,最终选择弃樊南逃。"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曹军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幸亏有张飞断后,刘备才能逃出生天。在取得江陵后,曹操将要顺长江东下,和孙权开战。

为了达成联盟,诸葛亮动身前往东吴,劝说孙权起兵抗曹,这时曹操也写信劝降孙权,最终孙权决定和刘备联手抗曹。但显然,曹操有些大意了,他虽然正确意识到自己的部曲在水上不是东吴军的对手,"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但他还是高估了收编的荆州水军,没想到在接触东吴水军后竟然不堪一击。又因为曹操军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军中传染病盛行,"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大败而归,使得其暂时偃旗息鼓,短暂休养生息后西征马超等人,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这一拖就拖到了几十年后,蜀由魏灭,司马炎篡魏为晋,吴为晋灭,三国时期结束。

赤壁之战是一场史诗级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虽然曹操没有夸张的"百万雄兵",但手握二十万大军,是刘孙五万联军的四倍。因为大意使得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但并不代表刘孙联盟就有必胜的理由。刘备与曹操有隙,必然不会降曹,但孙权若是降曹呢?相比会和刘琮一样,封一方州牧刺史,位列诸侯,这些表面工作身为东汉丞相的曹操还是要做的。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成了最大赢家,占据荆州五郡,又以此为根据地取得益州,奠定三足鼎立之势,也难怪后来刘孙联盟会破裂,被逐个击破了。

暖阳下 2023-08-10 15:39:53

相关推荐

验车几年一次 多久年审一次

相对来说,2013年1.如果在2020年已经上线年审过的车辆,在2021年是不用年审的,等2022年再次年审。两年一次。2.如果在2020年没有上线年审的车辆,需要在2021年上线年审,之后也是两年一次年审。当...
展开详情

婆媳关系的经典句子 婆媳关系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坦白说,海外婆媳关系没有国内复杂。因为外国人有很强的边界感,我们中国人心中非常注重孝道,所以只要我们用孝道约束我们的妻子和儿媳;当期待婆媳关系好的时候,通常是得不偿失的。为什么不说“婆媳关系”之类的,而是要注意...
展开详情

牙结石怎么去除妙招 牙结石可以自己抠掉吗

是咀嚼食物和用牙齿消化食物的第一关。它起到了防死、警惕的作用。食物进入胃后,第一次必须通过牙齿磨碎,然后通过食道进入胃。如今,人们的牙齿健康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人们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牙齿问题。有些人有蛀牙,...
展开详情

一年养车费用 养一辆车一年大概要花多少钱呢

对于潜在的车主来说,他们确切地知道一辆车要花多少钱。但是,这个问题对于还没有买车的车主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养车一年要多少钱?今天简单分析一下,供新手车主参考。根据“二八定律”,我们重点分析普通紧凑型车和中型...
展开详情

减肚子赘肉最快方法 快速瘦肚子

女性一般最怕肚子和腰部有大量脂肪,严重影响形象。然而,有些人因为不太注意平时的饮食,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所以在胃和腰部积累了大量的脂肪。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的肚子和腰身快速变瘦呢?不要吃太多。每个人一日三餐都不应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民有几画

民有5画。
民(拼音:mí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引申指大众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也专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或某类人。
民是指事字。甲骨文上部像一只左眼,下部像针刺一类尖利的东西刺着眼睛,致使一目而盲,疑即“盲”的本字。西周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部分字形眼目之中已没有瞳孔,突出“民”字为盲目之民。春秋金文“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战国文字承袭春秋金文。齐文字“民”从“目”,晋文字亦有从“目”者。楚文字“民”字竖画上的圆点或变作一小横,或加ㄇ形饰笔;竖画或向上穿出,或在上部加“V”形饰笔。小篆尖器变成斜钩,中间一点变为一横;左眼的形状也大变样了,于是在这基础上,再隶变为汉代隶书和楷书的“民”字。

涌跃报名的涌是哪个

涌跃报名的涌是这个。涌跃,汉语词语,读音yǒng yuè,意思是升腾;跳跃。出自晋挚虞《观鱼赋》:“乃有洧泉之鲤,濯陂之鰋,瀺灂涌跃,没浪赴远。”
用法:做定语,状语。
示例:讨论会上,大家热涌跃发言,直抒己见。
近义词:踊跃、积极、奋勇、勇于。
反义词:消极。
造句:
1、广大客户在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为白云骏景家园精美的园林景观和一流的户型产品赞不绝口,现场成交落定十分涌跃。
2、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腾涌跃,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央,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

山高水长表达什么意思

山高水长,汉语成语,拼音是shān gāo shuǐ cháng,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出自《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山长地远、万古流芳。
反义词:遗臭万年。
造句:
1、我俩的情谊山高水长。
2、李老先生的品德学问山高水长,令人景仰。
3、你们的情谊,真是山高水长,我绝不敢忘。
4、这种山高水长的情谊真令人感动!
5、在老校长退休的欢送会上,大家把一块“山高水长”的牌匾送给他,以表达师生们对他的敬重之情。

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一个节俭节约、思想保守、博学多才、沉着冷静、重情重义的人。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