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 从睡眠做起

清菊犹香
精选回答

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历任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处副科长、中医处副处长、上海市中医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全国针寐研究会副理事长。

养生基本观点

王翘楚教授天庭饱满,脑袋里充满智慧,年逾八旬,思路清晰,反应敏捷,步履稳健,至今仍坚持每天上班和日常门诊,每周工作日5天,孜孜不倦,不辞其劳。

谈到养生的基本观点,王老认为,据人类学家研究,人类寿命应该活150岁左右,但是为什么现代人有的能活到100岁,而有的只能活到40岁或50岁呢?说明长寿有先天的基础也有后天的因素。这个先天基础由父母双方所决定,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讲的基因,但是现在研究还没有找到长寿基因。即使将来能找到长寿的基因,长寿也是相对的,必须受到生老病死规律的制约,有生必有死,不可能无止境地活下去,寿命有长有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个差异就由先天所决定。但是寿命的长短通过主观努力,也可以有所延长。主观的努力确实起着延长寿命的重要作用,这已经被历代无数的事实所证实。但是寿命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我们不能因为为了延长寿命,而把问题孤立起来,片面化而走向极端,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王老有同胞兄弟姐妹8人,大姐最贫穷,粗茶淡饭度时光,很艰苦,但她95岁去世,兄长93岁逝世。他们长寿,并没有练养生功,也没有吃保健品。以上说明王氏家族长寿有遗传的因素,生命密码中存在长寿基因,先天禀赋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那么为什么同出于一对父母,先天遗传因素应该说基本相同,但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寿命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就说明后天的主观努力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即使先天因素好,如果后天不重视调养,也同样不能长寿,因此,在尊重先天的前提下,也决不能忽略后天的调养,关键是尊重自然规律。

养生与心态

养生与心态有密切关系。长寿者一生都能保持良好心态,遇事能够自我排解,与人为善。王老强调,养生首先要养思想,要养成良好的心态。老年人每天要有事做,有事情,有目标,就有奔头。有奔头就有乐趣,对生活有滋有味,就能保持好心情,就不会对生活产生厌倦,夜里睡眠就会好。不做事,无所事事,无聊,就会胡思乱想,心态不宁,白天影响食欲,晚上影响睡眠。所以他对他的男性病人提出要求,你没事做,你可以去帮助老婆做家务。他对女性病人说,你应该把家务做好,把孩子带好,这应当看作是一门科学,这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家政科学,把家政安排得井井有条,让丈夫或子女解除后顾之忧,对家庭对社会都将是有重要的贡献的。

养生从睡眠入手

王老的养生研究,从睡眠角度与寿命的关系进行较多的研究。

健康与睡眠有很大关系,他本人的健康和长寿就是从注重睡眠人手。他说:对睡眠时间的需求量因人而异,有的充足睡眠需要9个小时,如果没有睡足9个小时,就会萎靡不振。有的只要6个小时。王老的睡眠时间一般只要6个小时,晚上9点入睡,到凌晨3~5点即可起床。他说,如果需要动脑子,他即于3点起来;如果没有必要,他小便后继续睡到5点起床。按照生物钟的规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最佳用脑时间,他的最佳时间,在凌晨3点和整个上午,这时大脑特别清晰,思路就会涌现出来。许多创作灵感、创造性思维,会骤然而至,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于此时形成雏形和深化。真所谓心领神会、得心应手。如果晚上睡眠不足,中午休息片刻,对于补充精力有所裨益。

王老从小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晚上9点上床,早上5点起床,把晚上的工作放到清晨来做,平躺体位能帮助循行百脉气血调匀。这也符合人体与自然的卫气运行、阴阳消长的规律和人体的生理规律。王老发现失眠症与人们长期生活不规律、晚睡晚起密不可分。为了保持健康,王老不仅要求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在临床上他告诫失眠患者,要“入夜则寐,人昼则起”,早睡早起,有益健康。

经常有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睡得好,怎样睡出健康来。他说:“其实这很简单。生活起居有常,让我身子骨硬朗,很少生病。这也验证了只有人体生物钟与自然规律和谐一致,才能睡出健康来,达到养生健康长寿的效果。”

对失眠症的调查

十余年前,王老把治疗失眠当成自己的临床主攻方向。自1988年起开始收治失眠症患者,他经过调查大量的失眠病人后发现,有五大因素导致失眠:体质因素、精神性因素、其他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调查结果还显示,生活不规律,经常12点以后睡觉的失眠患者记忆力明显减退,学习、工作、社会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根据他的研究,长期睡眠不足,或半夜12点以后睡眠的人每年以83%的速率使健康下降,记忆力减退。

他经过大量临床调查后发现,现代人对自己的身体认识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不尊重自然规律和自身生理规律。王老认为,现代人由于很多原因导致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从前早睡早起到现在晚睡晚起,违反了人的生理节律。

治疗失眠症的新药花生叶糖浆是王老的研究成果。花生叶为落花生地上的枝叶部分,历代文献记载其果实者多。记载其叶者少,特别对于其叶子的药用及其成分研究更少。花生叶是否有食用或药用价值,历代尚无记载。他确信花生叶治疗失眠症的药用价值,并为花生叶治疗失眠症找到了客观理论依据,就在于其生物的昼开夜合的共同特性。

体脑并用,动则生,静则废

人不能不活动。王老说,长期不活动,周围微血管就萎缩了,但是活动不能超过限度。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两者相互为用不可偏废,通过体脑并用,保持,体健壮和精神健康。王老就勤于用脑和善于用脑,他的科研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临床上他面对许多病人必须在极其短暂时间里作出辨证论治,作出处方,这都与他脑力劳动的付出分不开。因为他工作忙,没有时间进行专项的体育锻炼,就利用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体育锻炼。他认为,步行是自己进行锻炼的最好方法,因此他常常放弃电梯,而选择走楼梯。

当时年少春衫薄 2024-01-17 11:17:19

相关推荐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