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泰 若兰 步步惊心细思极恐的细节

随心
精选回答

《步步惊心》之马尔泰.若兰

1

马尔泰 若兰 步步惊心细思极恐的细节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我叫马尔泰.若兰,我的阿玛是镇守西北边陲的总兵,大清正二品官员。身为皇亲宗室的娣出长女,我未能像弟弟们一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身为女儿家我唯一可以做的光耀门楣的事情便是作为父亲的政治筹码,嫁给当今的八阿哥做侧福晋。

“温润如玉、礼贤下士的八阿哥是你可遇不可求的佳偶良伴,你好自为之!”

坐在红艳如火的八抬大轿里,心如死灰的我如石膏蜡像般廖无生气。不怒自威的父亲面对我三天不吃不喝、甚至以死相逼的拒婚,放弃了一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威逼利诱,不惜拿青山的性命做威胁。

知女莫若父。多年的养育之恩他清楚的知道我的软肋在哪。

我输了!从此,青山无远黛,尽洒相思泪!

别了,生我养我的大西北;别了,我的蓝天厚土;别了,青山,那个让我从一板一眼的格格重新变回活色生香的小姑娘的他……

2

秋高气爽,彩旗飘飘。

赛马场上,一匹通体雪白的马风驰电掣般纵横在天地间。我时而侧骑一会,时而双手抱着马脖子身子贴紧马侧骑一会,时而单手支撑马鞍骑一会,时而还在马上打个翻身。窄袖水红缎裙随意迎风而舞,系在腰间的蝴蝶结长穗带猎猎飘动。

伴随一声响彻天际的嘹亮马嘶,我稳稳的端立于马上,恰好停在离帐十步远的地方。

太子和众阿哥都被我精湛的马技所折服,帐内帐外爆发出了雷鸣般的喝彩声。

我微微一笑,不动声色的微蹙眉头,缓缓告退一旁。

郭络罗.明玉脸上也露出了转瞬即逝的淡淡的愧疚神色。

我本不是哗众取宠、争强好胜之人,若不是刚刚她那句“马尔泰军营中个个能骑善射,更是有众多马术超群者。今日看来,都是无稽之谈!”猖狂折辱之语,我断不会冒然上马,一秀马技。

这是我离开西北戈壁、做八阿哥侧福晋以来,第一次骑马。

我深藏在心底深处的失意、忧伤,像经历了暴风雨的润泽般,开始肆无忌惮的疯狂生长。一寸寸的缠绕全身,慢慢的蚕食着我的力量。

3

紫禁城的天没有西北的浩瀚辽阔,紫禁城的马没有西北的英姿挺拔,紫禁城里只有与世无争的八福晋,没有爱笑爱闹的若兰。

在我大婚后三个月,阿玛差人从西北带来消息:在一次剿匪战役中,青山作为先锋,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壮士断腕,有去无回。

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我当场昏厥,害了一场来势汹汹的大病,腹中三个月的胎儿也不幸小产,未能幸免。

从那以后,我待人接物越发沉默冷淡,也越发不爱笑了。一天里有大半天的时间都在佛堂里参禅念经。不知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他。

“姐姐为何不肯放下执念,放下过去,试着去珍惜眼前人?”若曦一面观察我的神色,一面小心翼翼的问到。

我微微一征,八爷多年的温柔体贴、小心呵护我不是不知道,只是当初若不是他派去西北打听消息的人惊动了阿玛,青山也不会被派去做先锋,我和青山本可以做翱翔在西北戈壁上的一对雄鹰,现在却一个长眠于地下,一个深锁在侯门。他虽不是始作俑者,却也有莫大的关系。

“我不恨他,但也不会原谅他。”我轻抚胸口,淡淡的答道。

4

天子脚下,莫非王土。朝堂之事,瞬息万变。

我名义上的夫君,早上上朝时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朝野内外都享有美名的“八贤王”,下朝归来时却成了众之矢的、人人欲诛之而后快的大奸大邪之人。

“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皇阿玛的圣旨字字诛心,他毕生所学、一生苦心经营,尽付流水!他自此一病不起。

树倒猕猴散。廉亲王府上下一时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盛极必衰的道理,纵使聪慧如他,也未能顾虑周全。

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古伴君如伴虎。若曦在御前侍奉圣驾多年,本来很得皇阿玛的倚重,却不知因何获罪,竟被罚至浣衣局,专为宫里的太监洗衣。一时间从天上摔到地下,从小十指未沾阳春水的她如何才能在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熬过一天天、一年年……

我终日跪在佛堂念经祈福,止不住的泪水往往沾湿了衣襟而不自知……

5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雁来归去,不知今夕何年。

我在这世上唯一放不下的若曦如今已苦尽甘来。四阿哥继承大统后,对她百般疼惜怜爱。我既喜也忧。

我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昏睡的时候越来越多。身子骨每况愈下。

我经常在梦里回到西北茫茫戈壁,梦里有长长的红柳,有经常划破我裙子的骆驼刺,还有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的雪山融水,梦到最多的,便是青山迎着朝阳骑马,温暖的阳光照得我眼睛都睁不开,他却迎着太阳开怀大笑……

我知道自己已油尽灯枯,时日无多。我没有一丝一毫的伤感,相反却满心欢喜。

我被关在紫禁城这座金碧辉煌的鸟笼子已经二十多年了,我过得一点都不开心。现在我终于可以去地下和青山团聚了,等了我这么多年,他一定都着急了吧?

“立书人廉亲王爱新觉罗.允禩,早年奉旨娶马尔泰氏为妻,岂期过门之后,多年无所出,正合七出之条,立此休书,听凭改嫁,并无异言。雍正元年正月十三日”

在我临终弥留之际,八爷竟肯写了一纸休书给我,我又惊又喜,喜极而泣,这是我在紫禁城最最幸福的一刻啊!

我耳戴青山送我的玉蝴蝶坠子,身穿他最爱的湖水绿骑装,脚蹬他最喜欢的鹿皮靴子,我像初次见他时那样满心欢喜,一颗心怦怦乱跳……

漫天鲜花里,我看到英姿飒爽、身形挺拔的青山披着阳光朝霞骑着一匹快马来接我回家……

你怎么看待《步步惊心》里的马尔泰若兰?

若兰是一个空谷幽兰般的美人,人如其名。她属于那种典型的大家闺秀,三从四德,相夫教子,才应该是她嫁人之前预想的生活吧。但又因为她长在西北,父亲是一位将军,所以她的身上还有着一般大家闺秀身上没有的那种英姿飒爽,洒脱不羁。只不过在嫁给了一个不喜欢的人之后,在得知最爱的男人是因为自己的丈夫而死,在失去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她身上的锋芒都被磨掉了。到后来若兰病倒了,不行了。我反倒觉得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活着对她来说太痛苦了,她的人生没有光芒,没有希望,像一堆再也无法复燃的死灰。死了才好呢,那样就不用再过暗无天日的生活了,那样就可以去见自己心心念念的青山了。青山一定还在等着她。

步步惊心里马尔泰若兰为什么不喜欢骑马

电视剧《步步惊心》里马尔泰若兰因为青梅竹马的爱人死了,而不喜欢骑马,出现这一情景是在第5集。

第5集讲述明玉在马场上一展风采,令众人佩服,明玉得意之际故意激若曦上马,没想打若兰主动要求给大家表演助兴,潇洒姿态让人叹为观止。八阿哥想让若兰忘记过去伤痛,重新开始,但被若兰冷淡拒接。

十三又带若曦来到红颜知己绿芜的住所,三人一见如故,相聊甚欢,都是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之人。若曦回府,知道自己回来太晚,过去给若兰道歉,见姐姐盯着一副西风烈马图发呆,娓娓道出当年事情,八阿哥原是深爱若兰的。

但直到将若兰迎进洞房后,他才知道若兰的心已另有所属――那个曾与若兰一起在草原上肆意驰骋的青山。而八阿哥的暗中查访,意外导致若兰的父亲把青山派上了最凶险的战场,青山战死沙场后,若兰心如死灰,无法原谅八阿哥,终日与青灯古佛为伴。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介绍:

1、刘心悠饰演马尔泰·若兰,优雅高贵,娴静温柔,明事理知分寸,年少时也有过明媚时光,和青梅竹马的爱人在一起,也曾光芒万丈,甚至吸引了痴情的八阿哥;为了家族,她舍弃爱人嫁给八爷。在爱人死后心如死灰,除了关心妹妹若曦,再不问世事。

2、郑嘉颖饰演爱新觉罗·胤禩,温润如玉的皇子。因为母亲身份的低下,自小就有着自己的算计。对于爱情有着浪漫的冲动,痴情,但仍不敌对权力的渴望。他一生最为悲情,想要得到权力却在最后功亏一篑;想要得到若兰却得到了若兰的终生怨恨。

马尔泰若兰年龄

35岁。

马尔泰若兰公元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

马尔泰·若兰是电视剧《步步惊心》中的虚拟人物,她是西北总兵马尔泰将军的嫡出大女儿。

步步惊心里若兰怀了谁的孩子又流产了

电视剧《步步惊心》里,若兰怀了八阿哥的孩子又流产了。

八阿哥与若兰刚结婚时就怀了孩子,后来八阿哥去调查若兰喜欢的那个将军的事,被若兰阿玛知道了,就把那个将军调去当先锋。最后那个将军战死沙场了。若兰得知这件事后,太过伤心导致大病一场,孩子也因此不幸流产。

马尔泰·若兰是电视剧《步步惊心》中的虚拟人物,她是西北总兵马尔泰将军的嫡出大女儿,马尔泰·若曦的同胞姐姐,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的侧福晋。

扩展资料:

《步步惊心》虽展示的仍是康熙九子夺位那段凶险跌宕的宫廷斗争,但它以穿越为引子,将历史上著名的康熙年间九王夺嫡的故事重新演义化,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

除了拥有超高人气外,《步步惊心》无论是剧情还是制作方面,均十分严谨。剧中感情线丰富,剧情方面曲折感人,但不胡乱戏说历史;制作方面不仅剧中人物所着服饰精良,符合历史,剧中演员饰演清代宫廷中人物,同样礼仪严谨。

历史上有没有马尔泰若兰

历史上没有马尔泰·若兰。

马尔泰·若兰是电视剧《步步惊心》中的虚拟人物,她是西北总兵马尔泰将军的嫡出大女儿,马尔泰·若曦的同胞姐姐,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的侧福晋。

她是在西北军营时,和汉族军士常青山相恋,无奈迫于圣旨不得不嫁给八爷。

成婚后心中只有常青山,对八爷丝毫不动心。

病危之际,终于拿到了妹妹若曦为她求来的一纸休书。

若兰去世后,雍正依照若曦的意思,将从皇室宗谱中除名,准许扶灵回西北,并将其和常青山秘密合葬。

扩展资料:

电视剧马尔泰·若兰的结局:

八阿哥突然进宫来找若曦,告知她若兰突然病倒,带她出宫与若兰见面。

当年若兰小产后,身体一直没恢复过来,又加上常年郁结于心,一病倒就十分严重。

若曦已知这次可能是跟姐姐最后一次相见,心中无限悲痛。

若兰临终前说终于可以见到额娘和青山,但又害怕已经做了爱新觉罗家的人,怕青山在那边也不肯见她。

若曦听闻后像八阿哥讨得一纸休书,让若兰可以安心的离去,众阿哥称册废福晋都要皇上下旨,哪是说休就休,此时明慧来劝说八阿哥成全了若兰,八阿哥一气呵成休书。

递与若曦,若兰看到此休书,心中再无顾忌牵挂,安然归去。

众位阿哥都纷纷被派去边陲,四阿哥正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积极开展行动,十四阿哥问若曦到底想不想离开紫禁城。

但她现在还是割舍不下四阿哥,即使是牢笼,她也认了。

四阿哥不准许若曦送若兰灵柩回西北,担心她与若兰一样,离开了紫禁城,就再也不会回来。

承欢被若曦接到宫中居住,与她每天相伴,四阿哥看到承欢与若曦嬉戏,感叹自己心中想要的,也不过是若曦能为她生儿育女,享受天伦之乐而已。

若曦心中知道每个人的结局,一直在抗拒,但她面对着四阿哥的真心,这一刻她什么也不想,只想沉溺在四阿哥给她营造的幸福中。

《步步惊心》中,曾在草原上骑烈马的马尔泰若兰,为何最后连笑容都没有了?

《步步惊心》真的是一部全员悲剧的剧,而这部剧里的马尔泰若兰也是让人非常怜惜的人,她从前期出场就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像是一朵兰花,但是在追剧的过程中,大家渐渐的看到了她不为人知的一面,遥想以前,她也曾是个草原上骑马的快乐姑娘,但是自打入了紫禁城,一日一日没有了笑脸,到底为何这些年她过的如此辛苦呢?

自己的挚爱已经离自己远去

若兰从头到尾都没有喜欢过八阿哥,她喜欢的只有青山,而八阿哥是杀害青山的刽子手,当初她收到赐婚圣旨不得不离开遥远的故乡,而刚开始她或许也是尝试过认命的,青山成为了她内心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个人,所以和八阿哥应该也是有过一段日子的,所以才怀孕了,但是因为八阿哥的敏感,派人打探了青山,最后意外促成了青山的死亡,这里若兰的心里就再也没有了八阿哥,而且待在八阿哥的身边只会让她感觉到更痛苦。

被锁在紫禁城四四方方的院子里

八阿哥为什么会喜欢若兰呢?他第一次看见她,觉得她和自己见过的姑娘都不一样,她爱笑爱闹,骑在马背上整个人是朝气蓬勃的,整个人身上非常的灵动有生机,曾经的若兰是快乐的,她是属于广阔的天地,但是她被迫来到了这个小小的宅子里,整天都是宅子里的事情,和曾经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她本来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却被束缚住了。

临死前的释然

这部剧对于若兰唯一安慰的就是临死前终于满足了心愿,她终于可以坦然的去见青山,再也不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临死前她终于露出了微笑,若兰真的是很有风骨的一个人,也让观众看的非常的可惜,曾经的她娇俏美丽,但是现在的她却整日里憔悴,心思全然不在这里,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清淡可怜。

这部剧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而若兰是我们最为可惜的。

豁达 2024-05-06 13:00:05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