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方向与院校排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指研究和开发可再生能源、能源转换、储存和利用技术的学科。这个专业涵盖了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以及电池、燃料电池、储能技术等能源转换和储存技术。在该专业中,学生将学习相关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知识,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可以在能源科技产业、环保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一、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适应于太阳能、风能、分布式能源系统、智慧能源等新兴能源领域的设备运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科研部门的工作,也能适用于煤电、气电、核电、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轻工等行业的动力设备以及制冷空调设备的运行、设计、安装、调试等工作。
1. 研究员或工程师:作为研究员或工程师,你可以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政府部门或私营企业工作,参与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2. 项目经理:作为新能源项目经理,你可以负责管理和监督各种新能源项目,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项目。
3. 售后服务工程师:作为售后服务工程师,你可以为新能源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确保客户的设备正常运转。
4. 生产工程师:作为生产工程师,你可以负责新能源设备的生产制造和工艺流程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5. 营销经理:作为新能源营销经理,你可以制定并实施营销策略,推广新能源产品并扩大市场份额。
6. 咨询顾问:作为新能源咨询顾问,你可以为企业、政府和个人提供关于新能源的咨询服务,包括技术、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咨询。
7. 法律顾问:作为新能源法律顾问,你可以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8. 技术培训师:作为新能源技术培训师,你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9. 环境工程师:作为环境工程师,你可以负责新能源项目的环境评估和监测,确保项目的环保合规性。
10. 政策分析师:作为新能源政策分析师,你可以研究和分析新能源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分析报告。
二、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普通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测试仪表、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太阳能利用技术、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制冷与空调原理、储能原理与技术、分布式能源与热电冷联产、供热工程等。
三、院校排名
1 清华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A+
2 西安交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A+
3 上海交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A
4 浙江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A
5 天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A-
6 华北电力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A-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A-
8 华中科技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A-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0 北京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1 大连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3 华东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4 上海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5 东南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6 江苏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8 北京科技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19 同济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1 南京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2 山东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3 重庆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4 中国石油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5 海军工程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6 北京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7 北京化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8 东北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29 吉林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30 东北电力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31 武汉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32 中南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33 西北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B-
34 上海电力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35 南京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36 浙江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37 青岛科技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38 郑州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39 武汉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0 华南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1 四川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2 兰州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3 北京交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4 河北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5 内蒙古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6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7 东北石油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8 中国矿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49 长沙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0 西华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1 天津商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3 太原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5 沈阳化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6 河海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7 合肥工业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8 武汉工程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
59 昆明理工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