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论文)

蝴蝶飞飞
精选回答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案例分析

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做出极端的事情,而且这些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些学生的行为不是一刹那爆发的,跟他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学生经常跟长辈对抗,心理话不愿意告诉父母和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也经常是一副不以为然,甚至是厌恶。

我在跟家长接触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类似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有什么事情也想告诉我。

其他老师有时候也会抱怨说:“有时候对学生要求高一点,他就越跟你唱反调。”

这些都是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学生一旦出现这种心理,老师和父母越是训斥,学生就越反感,他们跟我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小轩,女,11岁,五年级学生,比较聪明,但是只有语文成绩比较好,班里担任小组长,性格倔强,个性刚强,自尊心比较强,一到五年级都是非常乖巧的孩子。

但是到了五年级逆反心理非常严重,经常顶撞父母,对于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课堂上无心听讲,自己在桌子底下看小说,成绩下降明显,竟然亮起了“红灯”。

老师找她谈心,初步掌握了一些情况,家长态度非常配合老师,但是效果不明显,小轩顿时成了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

一、原因剖析

五年级的小轩正处在青春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管,反感他们把自己一直当作孩子。

与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经常对任何事情持有批判的态度,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出现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被人甚至是老师的教育都持否定的态度,教育经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长期以往矛盾就会激化,小轩就是这样的情况。

因此我们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根据小轩的表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欠佳。小选的 父母忙于做生意,让爷爷奶奶照顾小轩,和孩子交流甚少,出现问题经常打骂孩子,爷爷奶奶只关心小轩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成绩,忽视她的心理健康,认为小轩小时候很听话,所以一直相信她,逐渐放任不管了。

2.小轩是班干部,老师对她要求自然会高一点,小轩自己不交作业,老师批评就会比其他同学厉害,慢慢地小轩丧失了为班级服务的动力,也为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3.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容易让她偏激地看待问题,小轩自己也结交了一些“知心朋友”,他们经常谈论老师、家长的“罪行”,让小轩更加坚定跟老师和家长对着干,是一种很好的不认同行为,因此拒绝了所有的批评。

二、心里疏导和教育过程

针对小轩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一下心理疏导和教育方式:

1.多一些心灵的沟通,让她学会自我调节。了解了小轩的心理问题后,我课后经常找时间找地点像朋友一样跟小轩谈心,知道她,心里想什么。

不盛气凌人地指责他,多一份尊重理解,指导她经常阅读一些伟人成功的书籍,不断激励自己,让她慢慢地明白只有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小轩慢慢得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诱导她走出心理的误区。

2.润物细无声,坚持疏导教育。对于小轩,我避免直接批评,坚决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注意维护她的自尊心,通过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

当她犯错误的时候,不当着全班的面批评她,而是通过言语提醒她或者私底下跟她单独交谈,让她明辨是非对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主动地去改正,师生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有一次她在收作业的时候跟同学发生冲突,我没有直接批评责骂她,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她谈心,告诉她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列举一些名人如何处理事情,她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认错了。

3.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我发现小轩的语文成绩比较好,于是我成立了一个语文兴趣小组,让她担任小组长。这样一来她大部分的精力都转移到她的兴趣爱好上。

如果她取得了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肯定她,让她重新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支持让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4.春风化雨,坚持不懈地辅导。小轩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就可以完全消除,需要反反复复地抓,平时我特别注意她情绪地波动,经常找她交流沟通,深入她的内心世界,及时疏导她心里方面的问题。

5.家校合力。我通过家访等多种方式,理解支持小轩的家教方式,同时也指出了教育方法的不科学,会让小轩产生逆反的心理。要求家长给小轩多一些温暖,家校在教育小轩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共同转换小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合力,小轩的逆反心理得到了逐渐的消除,学习比以前更加认真了,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没有阳光染不绿的小草,只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就可以转变“问题”学生。

心理疏导和教育过程引发的几点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时候只看到学生成绩的高低,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有时候甚至把心理问题看作是一个品德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实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难以培养出对学生和生活都积极的学生。

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取决于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教育学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标签:

岁月流逝 2023-08-06 12:05:16

相关推荐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金融属于文科还是理科 前景怎么样

金融专业既不属于文科也不属于理科,招生时是文理兼收的,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在金融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科是偏文或偏理的。像是经济政治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就比较偏向文科;而像是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国际经济学...
展开详情

法理学学什么

教学的着重点在于系统学习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法理学的范式,实现视野的更新和融合,实现思维方式的更新和提高,实现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的深化,深化理论知识和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博厚的知识框架。法理学课程法理学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雪月是什么意思

雪月,汉语词语,拼音是xuě yuè,意思是指明月。雪和月。
释义:
1、明月。
出自唐代贾岛《酬胡遇》:“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2、雪和月。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造句:
1、透过书籍,人们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大理美景“风花雪月”一如其名,自是美不胜收。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有: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13、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14、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小松》

译文: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归宿感什么意思?

归宿感的意思是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归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示例: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感是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