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亲礼仪 古代婚礼迎亲流程

一生热爱 结婚攻略
精选回答

古代在成亲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的流程需要去完全也有非常多的风俗而正是因为这一些结婚的风俗,也让古代的婚礼看起来是非常的繁琐,而我们可能只是仅仅的知道古代的结婚习俗是繁琐的,但是没有深究过这些习俗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古代婚礼流程具体的事项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大家如果对于古代的婚礼很好奇的话,也是可以在网络上面搜索相关的内容,而今天,小编也是给大家整理出了很多关于古代婚礼风俗的相关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关于古代成亲礼仪。

一、古代成亲礼仪

1、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2、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4、纳征: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5、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6、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亲迎是婚礼中最後一个程序,但也是婚礼当日的第一个过程。由於古人讲求礼节仪式,故婚礼的过程也颇为复杂。当中包括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结发及洞房。以下便逐一解释。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二、古代婚礼迎亲流程

如果是订了婚姻之后,发型也是有所改变,从头发的梳妆打扮就可以看出已经是即将要结婚的女人了,而不是单身了。在婚礼当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头”,其实上头的意思就是把头发挽起来。

给准新娘挽发的人是非常讲究的,一定要那种高标准的全幅夫妇人才能够做的。这不仅需要的是自身能力强,而且家庭要幸福美满的妇人才行。梳头发的梳子也是有讲究的,必须要用全新的梳子,在梳头的时候还要边念着一些专业的祝福语,表示对新娘子的祝福。

全福夫人还要为新娘子开脸,需要在新嫁娘脸上涂上一种特制的粉,使脸部更加的顺滑、靓丽,是古代的一种传统的美容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美容方式已经不存在了。

等到这些流程做完之后,新娘子会把一条红色的盖头蒙于头上,很多人说这就是为了遮羞。到了先前确定好的吉时,新娘子需由人背上轿子,这样新娘能够脚不着地。听说新娘如果脚着地意味着婚后会很不幸福。

由媒人在前面带着新郎官还有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向女方家迎娶新娘,抬轿的必须都是有力气的男子。若在路上遇到别人家花轿,需要绕着走。如果碰到丧葬的队伍,迎亲人需要说点吉祥话,为了图个吉利。

新郎官骑着马走在最前面,后面是仪仗队,中间围着的是新娘的花轿。花轿到达女家门前时,女方家里人会拦住新郎官,这一出称为拦门。女方姐妹在外拦门,给新郎官出难题,考一考新郎官,只有到了预定的时间或者男方能正确回答出问题,新郎官才能进入房间门。

男方迎接上轿,一般是有女方的兄弟姐妹把她背上轿子,娶亲回来的路上,回来的时候不能原路返回,这是规矩。

新娘被送到男方家之后,下轿子要过火盆的习惯。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到宴席上款待。女子下轿子前,男方和女方还有一个仪式就是踢轿门,这是很有趣的事,也是男女双方的一个互动。男方踢轿门这是用来表示婚后能够保持他丈夫的权利,让女子害怕。女方也需要回踢一脚,用来表示妻子也不是好惹的,夫妻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迎亲是结婚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必须有了这过程之后才算正式结婚,就像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婚礼是不完美的。

三、古代婚礼流程

1.花轿迎亲:迎亲这一天,男家依据女家路程远近,在上午或下午过礼。过礼之时,由一个可靠的人和媒人率领,将礼物分别由四架抬盒和人挑箩筐送到女家。过礼的队伍,大锣大鼓,浩浩荡荡,牵著色彩旗帜,抬著花轿,到女方的家中。迎新队伍到後,经过一连串的礼节之後,由新娘的哥哥背她上轿,然後把轿门关好,吹鼓手们一阵吹呼,「升轿」奔男家而去。

2.拜堂:到达男家後,随即举行拜堂仪式。拜堂又称为「拜天地」,它近似於古代庙见之礼。不过,庙见是对宗庙的先人灵位行礼,而拜堂则主要是对现世的长辈行礼叩拜。从拜的范围来看,由於家庭大小及尊亲多寡不一,所以以事先均请一位熟悉宗族及戚辈的人开列程序单。同时再请一位赞礼人喝名受拜。由赞礼人发号令: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夫妻交拜。接著,在赞礼人引导下,新人逐次揖拜男家尊长,再拜宾朋。其实,拜堂的目的是取得神灵祖灵和现世尊亲长辈及邻里乡亲对婚姻的认可,从而有利於巩固家族制度。

3.宴宾:拜堂完毕,主人家便会举行婚宴款待亲朋戚友。在古代,婚礼筵宴是非堂隆重的事情。举行婚礼当天,主人家预备好一顿丰富的晚餐,当中包括鸡、猪、鱼、肉和酒等。富贵人家中还有鱼翅,火腿等上等佳肴。但一些畜生在宴客之前,会先供奉祖灵。因此,我们说婚宴其实也是一种宗教仪式。

4.闹洞房:经过一整天的祭祀仪式及婚宴後,新婚的夫妇多么想安静下来,沐浴著他们的新婚喜悦。可是,他们还要受到闹洞房风俗的浸染。在花烛之夜,姑娘和小伙子们闯入洞房或在洞房外闹腾,使新婚夫妇无法安寝。据说,闹洞房之风俗,意义颇深。从前新郎新娘在洞房里第一次见面,通过闹房的种种逗乐,使这对刚认识的夫妇,彼此丢掉羞涩,愉快地开始新的家庭生活,使新娘马上适应这陌生的家庭,也同时丢掉新婚之夜的恐惧与不安。

5.合卺与结发及洞房:「合卺」指新婚夫妇在洞房内共饮「合欢酒」,象徵夫妇以结永好。关於合卺的意象,过去人们多理解为「合体同尊卑」、「夫妇和谐平等」。但这看法没有反映出合卺的最初意义。就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合卺表现了生育意象,这一意象是通过模仿两性的交合来实现。

「结发」的意思是女子许嫁後,用缨(一种丝绳)来束著头发,直到成婚之时,才由新郎亲自从她头发上解下来。後来,传统的结发仪节有了重大的变化。新婚男女在新房里各剪下一缕头发,绾在一处作为两人结合的信物,称之为「合髻」。无论结发或合发,都意味著他们的灵魂永结合在一起,永不分离。

6.经过一连串的仪式後,新婚夫妇便可开始他们第一次的性生活,传宗接代。当日婚礼的整个过程也就此完毕。

七、婚嫁“六礼”过后,进入过渡期,新妇回娘家的“归宁”,一直到新妇进入育产期,第二代再行诞生礼。从此,婚礼只作为一种家庆纪念日,按周年庆贺(满一个“花甲”举行隆重庆贺仪式,叫办重婚酒),年年值庆,直至终年。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需在次日完成“谒舅姑”,即拜见公婆。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为“庙见”。

或许对于古代风俗,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的了解,但是通过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对于整个古代婚礼的流程,也是在心中有了一定的确认有一些风俗以及流程,可能在我们看来是没有必要,但是在古代,那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古代的婚礼当中少了任何一个环节或者任何一个环节并不顺利的话,其实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那今天了解的内容就是这些了,感谢大家的收看

心疼自己每一秒 2023-08-01 18:22:15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改革了宋代时期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引领了宋代词风的发展。李清照写词极佳,她的诗作也是一绝,李清照的诗作代表《夏日绝句》,其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展开详情

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词人李清照,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开创了新的词体,将婉约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引领着宋代婉约词做的发展。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冠绝一时,被誉为“婉约之词宗”、“词国...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鸿鹄之志岂燕雀能知是什么意思

鸿鹄之志岂燕雀能知,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不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又见《庄子·内篇·逍遥游》,原文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使用示例:
1、《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 
2、唐·卢肇《鸜鹆舞赋》:“况乃意绰步蹲,然后知鸿鹄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
3、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亦省作“鸿鹄志”。
4、《北史·张定和张奫等传论》:“当其郁抑未遇,亦安知有鸿鹄志哉!” 
5、宋·陆游《庵中杂书》诗:“辍耕垄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
6、郁达夫《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返国不知当在何日》诗:“燕雀岂知鸿鹄志,凤凰终惜羽毛伤!” 

言有物而行有恒是什么意思

言有物而行有恒(yán yǒu wù ér xíng yǒu héng)是一个文化术语,说话要言之有物,做事要持之以恒。“言有物”即说话或写文章要有实际根据和内容,语言、文字要与实际情况相符,不能想当然,不能假大空;“行有恒”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恒心、有原则,说到做到,专心一意,坚持到底,不朝三暮四或半途而废。此术语实际所包含的是一种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专一持守的诚信精神。
出处:《易经·象下》:“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象,易经用语,是《易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用语。《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算卦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易经》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表达了什么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表达了对长安的怀念,对前朝的眷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一说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

小学体测项目有哪些

小学一、二年级体测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小学三、四年级体测项目比一、二年级体测项目多了1分钟仰卧起坐。小学五、六年级体测项目比三、四年级多了50米×8往返跑。
身高体重:测量身高、体重可以判断人的生长发育和体型。
肺活量: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它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
50米跑:是一个能体现快速跑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体育项目。
坐位体前屈:它的测试目的是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1分钟跳绳:目的在于训练下肢耐力和协调性。
1分钟仰卧起坐:用于测量腹部肌肉的力量,及一个人的体力、耐力。
50米×8往返跑:是有效反映学生灵敏及耐力素质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