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作文范文精选3篇

宁静致远
精选回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用这句诗来形容今年的春节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市区里已被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十几年了。打我出生起,除了在郊区外,从未在市内燃放过烟花爆竹。

辞旧迎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的,我已经站在了2016年的新起点。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又长大了一岁,又向成熟迈了一大步,我已经不是小孩了。在钟声敲响前,我许下了2016年的新年愿望。我是个小学生,学习对我来说是第一位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

寒风习习,瑞雪纷飞,春雨绵绵,今年春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天气。火车站广场上到处都是乘客,由于天气灾害,他们无法回到自己盼望已久的故乡。这些不幸的乘客们又冷又饿,风餐露宿在火车站广场,思乡情久久不能断开,白天他们看着浮云终日行,想着游子久不至;晚上他们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深了,聒碎乡心梦不成,思念着故园无此声。

新年是欢乐的,街道上不用说就是天上也显出新年的景象来。早上,蔚蓝的天空,像一块碧玉一样逗人喜爱,偶然间也有几朵白云在万里晴空里愉快地追逐着。大街上,小巷里,挤满了穿着新衣的游人。顽皮的孩子,口里含着口香糖,手拿着红红的大气球,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嬉笑欢闹的打玩着,露出天真的笑容。

夜晚,突然轰一声,天空中一朵五彩缤纷的花儿绽放了。爸爸拿出了“彩珠筒”。不一会儿,那只彩珠筒立即放出了黄色的火花。又过了一会,里面放出了金色的圆圈,中间的圆圈一升空就炸开了花,像梅花一样的美丽,不一下子就变成了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落了下来,像流星一样翻滚下来绚丽多姿。

岁月不留人,新年的钟声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我们要奋力向前,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我要把愿望变成现实,我相信只要我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早晚会有一天实现愿望的。光说不做假把式,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可以。

辞旧迎新的作文

一年一岁风吹雪,花开花谢染流年。愉快的寒假里,时光如梭,转眼间,就快要过年了。我期盼着:穿新衣,戴新帽,放烟花,响鞭炮,还想去贴春联,挂灯笼,吃饺子,舞龙狮,看花灯……尽情享受辞旧迎新的乐趣。

年前,爸爸忙着东跑西看的采买各色年货,妈妈在家里忙里忙外的清扫卫生,手里拿着湿抹布,爬高钻低,每个卫生死角都不放过。我也充当妈妈的小帮手,一边尽力拖地,一边哼着小曲,期盼着新年快点到来。

随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期盼的除夕到了。前一天夜里,我就兴奋地久久不能入睡,脑中萦绕着过新年的情景。除夕一早,我早早起床,穿着新衣,爸爸带我去响鞭炮。看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好一派“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景象。中午,全家人喜笑颜开地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叙说着耳熟心暖的乡音。晚饭,热气腾腾的团园饺子是必不可少。丰盛的年夜饭后,我随着爸爸去广场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争先恐后地绽放,此起彼伏,余音袅袅,让人目不暇接。炫耀的烟花不但装点了明净的天空,更增添了节日的气氛。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着《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敲响新年的钟声。随着新年钟声的倒计时,千家万户鞭炮齐鸣,烟花缭绕,再一次把迎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

春节一早,大人们扶老携幼,走亲访友拜大年。无论是否曾经相识,见面都会互道新年好。亲朋好友互相祝福,收到红包后,个个喜气洋洋。大街小巷,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旅游景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小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嬉戏声,汽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想把长辈给的压岁钱和自己的零花钱一同储存起来,将来上大学的时候用来交学费,并且在新的一学期里,更勤奋,更独立,更自信,更勇敢,更能干,争取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

春节辞旧迎新作文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都挂上了红灯笼,放鞭炮。“噼里啪啦”一片热闹的、喜气洋洋的景象。

除夕夜晚真热闹。走到哪里都能闻到馋人的香味,家家户户都在做大餐,在外面工作的人都回到家里,一家子团团圆圆吃年夜饭,闲话家常。我们家的年夜饭可丰盛了;有红烧排骨、有蒸鱼、有红烧肉……当然也少不了最好吃的饺子。

吃完饭后,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吃瓜子、吃水果。歌手唱的歌美妙动听,令我们心情愉快,跳舞的演员动作到位,舞姿优美,令我们赏心悦目。相声的语言风趣幽默,令我们开怀大笑。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弟弟硬吵着要我放烟花,我拗不过他,便拿了一些烟花跟弟弟来到了屋前的一块空地。

“放烟花喽、放烟花喽……”弟弟在一旁高兴地叫着,我点着了引线,迅速后退七八步,叫道:“往后退,小心烟花。”看热闹的小孩便跑到了我身边。只听“嗖”的一声,绚丽的烟火直冲云霄,在夜空绽放,一朵朵漂亮的火花像精灵一样在空中欢快地舞蹈。然后,又像流星一般华丽地下落。不一会儿,拳头大的火球一个接一个飞向夜空。天空顿时如同一个大花园,五颜六色的烟火如花朵,如彩蝶般光彩夺目。我们仰望星空,看得如痴如醉,笑得像盛开的鲜花。

贴对联,拜年说些吉祥的话收红包更是春节少不了的节目。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这样,我们迎来了新一年的曙光。

难得糊涂 2024-05-20 13:12:38

相关推荐

sorry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对不起的,无价值的,低等的,遗憾的,感到伤心的变形:比较级:sorrier;最高级:sorriest;sorry可以用作形容词sorry的基本意思是“感到伤心,觉得难过”,指因损失、创伤、不幸和烦恼等引...
展开详情

snatch的用法总结大全

n.抢,一阵子,一下工夫,很小的数量,vi.作出握住或抢夺的动作,很快接受vt.抢夺,夺得,及时救助,[体育运动]举重变形:过去式:snatched;现在分词:snatching;过去分词:snatched;s...
展开详情

silly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蠢的,糊涂的,不明事理的,没头脑的n.(常用于向孩子指出其愚蠢行为)傻孩子,淘气鬼,傻子,蠢货变形:比较级:sillier;最高级:silliest;silly可以用作形容词silly的基本意思是“傻的...
展开详情

skin的用法总结大全

n.皮,皮肤,(蔬菜,水果等)外皮,毛皮vt.剥皮,削皮,擦破皮,擦伤,欺骗vi.使愈合,长皮adj.变形:过去式:skinned;现在分词:skinning;skin可以用作名词skin的基本意思是“皮”,既...
展开详情

solid的用法总结大全

adj.固体的,实心的,结实的,可靠的,可信赖的n.固体,立体图形,立方体solid可以用作形容词solid用作形容词,可作“固体的”“结实的”“实心的”解;也可作“可靠的”“纯质的,纯色的”解;还可作“连续的...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K9教育是指什么阶段

K9教育是指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K12,教育类专用名词(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现在普遍被用来代指基础教育。
k9和k12教育模式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其主要差距在于k12指的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们要接受12年的教育,而k9只有九年。
但是k9和k12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们不论是参加k9教育还是k12教育,学生们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老师们也会一心一意的为学生服务,学生在不仅可以参加正常的课程,还能够参加很多艺术培训。
在语文和英语的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会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这两项技能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在数学,物理课堂上,老师会帮助学生锻炼学习思维,提高思维能够让学生尽快走上正确的学习轨迹。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能够参加绘画,音乐,科学等课程,可这可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虔的含义是什么

“虔”的含义是恭敬。本义:虎行走的样子。引申为勇武、强固。诚敬;诚心。江西省赣州市的简称,古代赣州先称为虔州,宋朝时,虔州更名赣州,赣州的简称由此而来。
出处:
1、东汉·许慎《说文》:“虔,虎行皃。”
2、《诗·商颂·长发》:“有虔秉钺。”
3、《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以告虔也。”
4、《左传·成公十二年》:“虔卜于先君也。”
5、《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造句:
1、她俩都是虔诚的基督徒。
2、人们喜欢外表的虔诚,可是里面却罪大恶极。
3、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繁文縟节,但是虔诚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翻译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意思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出自《汉书·张良传》。
原文节选: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译文: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人。张良当时年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三百家奴,弟弟死了都没有发丧,而以全部的财产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替韩报仇,因为他的父祖做过五代韩相。张良曾学礼于淮阳,在东面见到仓海君,发现一个大力士,做了重一百二十斤的铁锤。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历史学的重大贡献。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

《采莲曲》整首诗的意思: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出自唐代王昌龄《采莲曲》。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