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起源

真心英雄
精选回答

中国的汉字从何而来?

中国汉字多由结绳记事而通过古人窠居,狩猎,烟篆,以形记于甲骨,逐步由巫祝演化而来。

从三个点开始说起吧:首先是文献记载,大家都知道,史书记载了仓颉造字,由于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在疑古派的影响下,属于上古历史的仓颉造字,自然也被打入“非信史”的范畴,变得不可信。

但是,我们姑且先不论黄帝令仓颉造字的这事,我们先来看这个典故的原理与逻辑是否合理。

“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说文解字序》笔者小时候寒暑假回外婆家过,和小伙伴们在农田里玩耍,对这种鸟爪印痕印象非常深刻,而且也因此和小伙伴们在上面涂涂画画,进行“再创作”。

那时候笔者肯定不懂什么叫“仓颉造字”,因此,通过我的这个例子,可以相信,仓颉造字的原理——即受到了鸟兽爪印的启发的这一点,是非常合理的。

疑古派最不好的地方是“疑人废事”——鲁迅先生说过:造字的应该不止仓颉一个人。

就是说,鲁迅先生相信仓颉造字,也相信这个过程演变,但是他认为应该不止一个人。

而疑古派做不到这一点,疑古派认为黄帝、仓颉等上古人物都是后人的追溯,于是就全盘推翻「仓颉造字」的典故,却忽略了「事迹」的本身:未必是假。

除了「鸟兽蹄迹」之外,同样很符合科学性的,还有「结绳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经》除了中国人的先祖们有结绳记事外,世界上其他民族,最早的造字同样是结绳而治。

由此可见,关于汉字的起源,我国传统文献记载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是十分合理可信的,理应毋庸置疑。

第二点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目前在发现的15万片卜骨里,共找到4500多个甲骨文字,其中可释读的有1500-2000个左右,另外2000个字虽然暂时无法破译,但是它们毫无疑问就是成型文字来的。

按照这个词汇量,我们完全可以肯定甲骨文是一门相当成熟的文字,既然如此,那么它必然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论理推算,少说也是一两千年:要走完这4个阶段,没有一两千年是很难成事的,因为文字的作用就是拿来给人们进行交流沟通,进行信息的记载与传递——那么,文字的发展就必然相伴着一个政权与人群渐趋统一的过程:从黄帝时期到夏商,整好就是两千年上下。

因此,「仓颉造字」,传世文献绝非凭空捏造。

但是,问题在于,甲骨文之前的文字踪迹,却没有实物考证,有是有一些,然而数量很少,下面介绍几例:除了这些比殷商王朝早的之外,还在邻接殷商时期的夏代,如河南「东赵遗址」、「二里头遗址」以及山东的「龙山文化」遗址群都发现类似的疑似文字。

虽然这些“疑似文字”数量很少,无法破译,但是好像谁没办法说他们不是文字,只是人们无意识创造的符号。

如果是这样解释,一个很大的疑点,我们就没法回避了:那就是殷商以前,早到8000年前,在今天的中国版图范围内的「满天星斗状」:「满天星斗」就意味着人口众多,人口众多的前提下,却不会使用文字?这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

但是,让人矛盾痛苦的是,在殷商之前,能够发现的“疑似文字”确实非常少,尽管人们早就在龟壳、牛骨头,陶器,石器上开始刻画一些东西,但是把所有殷前“疑似文字”统计相加起来,与殷商甲骨文的4000多个字之数量对比,差距实在是万里计。

这么说来:难道甲骨文真的石头里蹦出来的?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违反科学唯物主义的。

因此,问题还有待追寻。

笔者有2个大胆猜想:(1)契字之谜契:刻也,从?木。

刻之用於木多——《说文解字》。

从甲骨文里的「契」字结构,也可以发现,「契」字的本意是指人用刀在木头上刻字:因此,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就是指有人发明了与结绳记事不同的文字形体,使当时的人们脱离了记数、记账的状态,从而进入「叙事语言」的时代,而这些「叙事语言」,是被刻在木头上。

问:为什么一定要刻在木头上?不是陶器?石器?答案很简单:因为「契」的「刀」并非青铜器刀,虽然我国最早发现的青铜器是5100到4700前甘肃「马家窑文化」,但是工艺与技术却并没有成熟,还看不到量产量造。

由此可知,「易之以书契」时的那个时代,人们用石刀、陶制刀等类刀具在木头上刻字,是最方便、也是最容易实现的。

另外 根据专家定义的文字演变过程,此时期的「书契文字」,显然是属于「图形记事」与「语段文字」阶段,如此一来,则史书记载仓颉造字的「观鸟兽之迹,山川之形态」又“对上了”!——就是先学会打绳结,然后再学会了画画,画得多、用得多了,就开始根据想象力发挥去创造文字!如此合理,可见中国史书记载的汉字由来过程,再次证明绝非虚言。

而「木头」的难以保存性质,很可能是「满天星斗状」却「只有寥寥“数语”」的真正原因。

目前发现的那些“疑似文字”多见于陶器,在青铜滥觞之前,陶器是礼器,礼器上不可能刻太多字,即使是进入青铜滥觞的商周时期,也是只有大型的礼器,如鼎、彝等高等礼器才会上书以文(这跟铸刻工艺也有关系)。

因此,笔者的推理,是合理且可能的。

另一个大胆猜想:(2)周原甲骨之启示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一座西周建筑遗址的窖穴内出土,其中龟腹甲13600余片,牛肩胛骨300余片。

内有289片龟腹甲刻有文字。

每片字数多寡不等,少的1字,多的30字。

1979年,在邻近的扶风县齐家村也发现和采集到22片甲骨,内有6片刻有文字。

岐山南麓的岐山县与扶风县一带古称周原,是周人灭商前的都城遗址。

此地出土刻辞龟甲与《诗·大雅·文王之什·》“周原,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所记相合,故称周原甲骨。

周原甲骨的出土,印证了殷商甲骨文曾经引发了一场「文字统一」的运动,除了周原甲骨文外,还在与殷商同时期的山东大辛庄发现一例殷商甲骨文:这些都已经表明,殷商甲骨文的强大存在(以数量计,殷商甲骨文绝对具有碾压其他文字的实力,何况殷商王朝还具有强制性的权力),曾经一定程度上自然、或不自然的“消灭”了相当一部分「非殷商甲骨文之文字」——统一,必然会带来某些「曾经的」事物之消失,比如林立天下的氏族部落、小国方国,还有与之相关联的部族、族群等。

因此,那些非「殷商文字」被消灭,是无可逆转的事。

殷墟卜辞中,经常可以看到在纣王与他老爸帝乙前的殷商中早期,商王到处去各地方国举行大型祭祀,既然如此,那么殷商甲骨文在这个过程中被普及传播,并且顺势强势地“消灭”其他文字,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经过以上分析,大致可以看出:汉字起源,绝对是有一个漫长且复杂、曲折的过程,而不是一帆风顺,也不是一以贯之的。

目前学界最亟待纠正的态度就是:太过执着追求「一元起源」的思维,从而脱离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客观多元发展之过程与规律,导致关于我国的文字发展史的理论诠释不清不楚,扑朔迷离。

结论:毫无疑问,只要不去人为的割裂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那么,汉字的起源有4000-5000年历史,是理应得到肯定的。

快乐的心 2023-09-01 16:27:20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声母有哪几个

声母共有23个,它们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声母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中国的发明有哪些?

中国的发明有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孔明灯等等。
1、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
3、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4、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高温燃气的物质。在军事上主要用作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5、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孔明灯的飘移方向人无法控制,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

声母是什么?

声母(Initials)即是韵母前的辅音,与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而辅音则是发声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各种阻碍所产生的声音,发音的过程即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规定y、w分别为有韵头的零声母音节,韵头i、u的改写,如音节yan是零声母音节ian的改写,即yan作为一个整体,故y、w不算做声母;但根据人们的习惯拼法,会将yan使用声母拼韵母的方式拼出,即y—an—yan,故把y、w算作声母。
韵尾ng属于鼻辅音,但普通话发音系统中,此音已不再作首辅音,故不在普通话声母的范畴内,但在一些方言中,可以声母形式出现。

寇准是哪个皇帝时期的

寇准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宋真宗赵恒时期的人。宋太宗赵光义(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宋朝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