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教学案

岁月流逝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教学案本文简介: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3)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在

2019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2大气运动规律教学案本文内容:

专题02

大气运动规律

【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1)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等压线的判读。(2)典型地区气温、降水的特征与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点分析。(3)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从考查形式看,以选择题考查为主,综合题为辅。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压线(面)图的判读。(2)以重点区域气候要素分布图为背景,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的特点及成因。(3)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影响。

【网络构建】

【重点、难点剖析】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2.

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二、大气运动规律

1.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

判读等压面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②风压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③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2.

大气环流的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①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②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海。)

一、天气系统

1.

锋面系统图解

(1)冷锋

(2)暖锋

【特别提醒】

①单一冷(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②锋面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③锋面雨带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2.

气旋与反气旋图解(北半球)

3.

锋面气旋

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

北半球

南半球

风向

F、G处为偏北风、

E、H处为偏南风

F、G处为偏北风,

E、H处为偏南风

位置

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AB处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运动为冷锋,CD处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运动为暖锋

移动方向

AB处锋面向E处移动,CD处锋面向G处移动

AB处锋面向F处移动,CD处锋面向H处移动

雨区

根据冷暖锋判断雨区的位置,暖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区与锋后

二、气候的成因与描述

1.

气候类型的成因

(1)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北半球)

(2)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

(3)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

2.

气候的描述

(1)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描述气候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分析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分析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雨热是否同期,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热量和降水的多少等。

【拓展延伸】

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降水量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如右图)

(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①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②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发生干旱。

【高考题型示例】

题型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例1、(2018·全国卷Ⅰ,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答案】A

【变式探究】(2017·全国卷Ⅰ,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1)B

(2)C

(3)D

【举一反三】[2015·全国卷Ⅰ,3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

℃~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

℃~-2

℃。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

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

℃~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

℃~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题型二

气象灾害

例2、【2017江苏地理卷】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图10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

B.乙

C.丙

D.丁

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答案】19.AC

20.BD

【解析】

19.读图可知本次沙尘暴主要位于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交界地区,沙源来自于西北方向的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即选AC。

20.扬尘、沙尘暴天气,导致空气中尘土飞扬,能见度降低,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变式探究】【2017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D

【变式探究】(2016?北京卷)图2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

3.该日20时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答案】A

【变式探究】(2015·北京卷)下图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2)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答案】(1)B

(2)D

【特别提醒】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由水蒸气冷却凝结时放出的潜热发展出现暖心结构。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转向并幅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转向幅合。几乎所有的热带气旋都是在赤道南北30纬度以内的范围内生成。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生成,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北太平洋西部全年皆有热带气旋,但活动以二月最少,八月至九月处最多;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东部主要集中在六月至十一月;南半球的热带气旋在十月底开始,至来年五月结束,当中以二月中至三月初为高峰。

题型三

大气运动与降水

例3、[2018·全国卷Ⅲ,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

【答案】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方法技巧】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2017北京卷】(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举一反三】(2017·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上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

【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变式探究】(2014·海南地理)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变化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6~7题。

6.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7.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控制

【答案】6.B

7.B

题型四

大气运动规律

例4、【2017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

10.C

11.D

【解析】

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变式探究】(2016?江苏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5.D

6.A

【变式探究】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1)~(2)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2)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1)C

(2)B

【变式探究】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①季风盛行时(

)

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

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答案】(1)C

(2)A

题型5、常见的天气系统

例5、(2018·北京文综)图示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答案】B

【解析】据图判断,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气流上升强烈,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强降水天气。北京位于高压(反气旋)中心的东部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风向为西北风。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此时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北京的西北部,即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由图中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推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而热带太平洋的台风主要生成于夏秋季节。

【规律方法】把握典型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例如,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等;暖锋主要在夏半年活动。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秋季北方常受亚洲高压控制。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春季和秋季的华北、东北地区。

【举一反三】(2018·全国卷Ⅲ,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变式探究】

(2014·江苏地理)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答案】1.B

2.C

【变式探究】(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3~4题。

3.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3.B

4.C

题型六、气候的成因与描述

例6、【2017全国卷Ⅱ】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解析】

6、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

7、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东非高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8.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变式探究】(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25、A

26、B

【变式探究】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1)D

(2)D

【特别提醒】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在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

【变式探究】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C、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e

(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3)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A.3、4

B.5、6

C.7、8

D.9、10

【答案】(1)C

(2)C

(3)B

题型七、气旋与反气旋

例7、(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于⑩

10.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9.A

10.B

【变式探究】(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5~6题。

5.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6.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答案】5.D

6.B

【变式探究】读东亚地区冬季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为百帕),回答3~4题。

3.从气压分布状况看,图中甲、乙两处之间最大气压差可能为(

)

A.39

B.40

C.44

D.30

4.关于图中城市此时的天气特点,正确的是(

)

A.郑州处于阴雨天气

B.西安吹东南风

C.北京可能有沙尘暴天气

D.东京处于阴雨天气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结合等压线分布特点知甲、乙两地气压分别介于1

035~1

040百帕和1

000~1

005百帕之间,从而可计算出两点气压差介于30~40百帕之间,那么其最大气压差可能为39

题型八、

气候的变化

例8、(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25、A

26、B

【变式探究】(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1.A

2.C

题型九、

影响气候的因素

例9.【2017北京卷】(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气体盛行上升运动,降水多,因此到处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响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莓枯萎,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变式探究】(2014·北京文综)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答案】B

【变式探究】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读图,回答4~5题。

4.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5.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4.D

5.B

题型十、

气候类型的判断

例10、【2017北京卷】(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气体盛行上升运动,降水多,因此到处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响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莓枯萎,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方法规律】气候的描述技巧

(1)描述气候特征

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高温)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

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3)描述气候成因

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入手。

(4)气候对农业影响的一般描述

主要描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气象灾害等。

【变式探究】(2016?上海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14分)

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14分)

【答案】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变式探究】(2014·浙江文综)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7.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6.B

7.D

【变式探究】(2014·北京文综)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工业革命在给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震惊世界。

分析气候对英国大气污染的影响。

【答案】英国地处欧洲西部,迎着盛行西风,污染物容易扩散;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较均匀,利于污染物沉降;冬季多雾,雾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能力突破】气候类型图的判读

1.

气候类型常见图形

2.

气候类型的判断思路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

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①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气温

变化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南半球

②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热)

月气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15℃

寒带气候

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多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8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③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例1、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回答(1)~(2)题。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答案】(1)D

(2)B

【变式探究】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

C.③气候类型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

D.①、②、③气候类型夏季均为高温少雨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①气候类型位于北半球,由最冷月均温判断出热量带为温带,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量较大,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据图中信息可知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同理可知②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①气候类型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桃花依旧笑春风 2022-07-09 08:08:18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鸿鹄之志岂燕雀能知是什么意思

鸿鹄之志岂燕雀能知,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比喻平凡的人不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又见《庄子·内篇·逍遥游》,原文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使用示例:
1、《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 
2、唐·卢肇《鸜鹆舞赋》:“况乃意绰步蹲,然后知鸿鹄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
3、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亦省作“鸿鹄志”。
4、《北史·张定和张奫等传论》:“当其郁抑未遇,亦安知有鸿鹄志哉!” 
5、宋·陆游《庵中杂书》诗:“辍耕垄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
6、郁达夫《己未秋应外交官试被斥仓卒东行返国不知当在何日》诗:“燕雀岂知鸿鹄志,凤凰终惜羽毛伤!” 

言有物而行有恒是什么意思

言有物而行有恒(yán yǒu wù ér xíng yǒu héng)是一个文化术语,说话要言之有物,做事要持之以恒。“言有物”即说话或写文章要有实际根据和内容,语言、文字要与实际情况相符,不能想当然,不能假大空;“行有恒”即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恒心、有原则,说到做到,专心一意,坚持到底,不朝三暮四或半途而废。此术语实际所包含的是一种务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专一持守的诚信精神。
出处:《易经·象下》:“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象,易经用语,是《易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用语。《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算卦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易经》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表达了什么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表达了对长安的怀念,对前朝的眷恋。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便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译文:第二天,召集群臣宴饮,就把明帝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并且再重问他一遍,不料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惊愕失色,问他:“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现在抬起头就能看见太阳,可是看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一说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

小学体测项目有哪些

小学一、二年级体测项目有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1分钟跳绳。小学三、四年级体测项目比一、二年级体测项目多了1分钟仰卧起坐。小学五、六年级体测项目比三、四年级多了50米×8往返跑。
身高体重:测量身高、体重可以判断人的生长发育和体型。
肺活量: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它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
50米跑:是一个能体现快速跑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体育项目。
坐位体前屈:它的测试目的是测量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1分钟跳绳:目的在于训练下肢耐力和协调性。
1分钟仰卧起坐:用于测量腹部肌肉的力量,及一个人的体力、耐力。
50米×8往返跑:是有效反映学生灵敏及耐力素质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