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整理

真心英雄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中考数学压轴题整理精选本文简介:中考数学压轴题整理精选1、(2009年济宁市)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两顶点、分别在轴、轴的正半轴上,点在原点.现将正方形绕点顺时针旋转,当点第一次落在直线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边交直线于点,边交轴于点(如图).OABCMN(1)求边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2)旋转过程中,当和平

中考数学压轴题整理精选本文内容:

中考数学压轴题整理精选

1、(2009年济宁市)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两顶点、分别在轴、轴的正半轴上,点在原点.现将正方形绕点顺时针旋转,当点第一次落在直线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边交直线于点,边交轴于点(如图).

O

A

B

C

M

N

(1)求边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2)旋转过程中,当和平行时,求正方形旋转的度数;

(3)设的周长为,在旋转正方形的过程中,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

提示:延长BA交y轴于点E。第(3)问,

证明△OAE≌△OCN,△OMN≌△OME,得MN=AM+CN.

27、(2009年宁波市)

(Q)

B

A

O

x

P

(图2)

y

Q

C

B

A

O

x

P

(图1)

y

C

B

A

O

y

x

(备用图)

(第27题)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直线BC经过点,,将四边形O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度得到四边形,此时直线、直线分别与直线BC相交于点P、Q.

(1)四边形OABC的形状是

当时,的值是

(2)①如图1,当四边形的顶点落在轴正半轴时,求的值;

②如图,当四边形的顶点落在直线上时,求的面积.

(3)在四边形OABC旋转过程中,当时,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和点Q,使?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提示:第(3)问,过点Q作QH⊥OA'于H,连接OQ,则QH=OC'=OC,易证PQ=OP,设BP=x,BQ=2x;按旋转时点P在点B左、右两种情况分类讨论。

C’

E’

(拓展练习)4.如图,正方形AMBD的边长为6,C,E

C’’

分别在AD,BD上,且AC=2,BE=3,H、K是对角

线AB上的点。若∠AHC=∠DHB,∠BKE=∠DKA,

∠HDK的度数为______

简析:延长DH,DK分别交AM,BM于点C’,E’

在Rt

△C’ME’中,可得C’E’=5

延长MB到C’’,使BC’‘=2,可证

2.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在BA的延长线上

运动(不与A重合),以OC为直径的半圆M与半

圆O交于点D,∠DCB的平分线与半圆M交于点E。

(1)求证:CD是半圆O的切线;

(2)过点E作EF⊥AB于F,则有OA=2EF,请

说明理由。

P

D

E

A

C

B

3(2)

O

F

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中,∠ABC=90°,AB=4,BC=3.

点O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相切于点D,交线段OC于点E.作EP⊥ED,交射线AB于点P,交射线CB于点F.

(1)求证:

△ADE∽△AEP.

(2)设OA=,AP=,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F=1时,求线段AP的长.

(2009年上海市)已知∠ABC=90°,AB=2,BC=3,AD∥BC,P为线段BD上的动点,点Q在射线AB上,且满足(如图1所示).

(1)当AD=2,且点与点重合时(如图2所示),求线段的长;

(2)在图中,联结.当,且点在线段上时,设点之间的距离为,,其中表示△APQ的面积,表示的面积,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3)当,且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所示),求的大小.

A

D

P

C

B

Q

图1

D

A

P

C

B

(Q)

图2

图3

C

A

D

P

B

Q

(2009年义乌)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1,点P在线段AB上运动,设AP=,现将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P重合,得折痕EF(点E、F为折痕与矩形边的交点),再将纸片还原。

(1)当时,折痕EF的长为;当点E与点A重合时,折痕EF的长为;

(2)请写出使四边形EPFD为菱形的的取值范围,并求出当时菱形的边长;

(3)令,当点E在AD、点F在BC上时,写出与的函数关系式。当取最大值时,判断与是否相似?若相似,求出的值;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2009年济宁市)如图,中,,,.半径为1的圆的圆心以1个单位/的速度由点沿方向在上移动,设移动时间为(单位:).

(1)当为何值时,⊙与相切;

(2)作交于点,如果⊙和线段交于点,证明:当时,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009年广西钦州)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

A点的坐标为(-1,0),过点C的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Q,点P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H⊥OB于点H.若PB=5t,且0<t<1.

(1)填空:点C的坐标是_▲_,b=_▲_,c=_▲_;

(2)求线段QH的长(用含t的式子表示);

(3)依点P的变化,是否存在t的值,使以P、H、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Q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09湖北宜昌)(09湖北宜昌)已知:如图1,把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顶点A与边DC上的动点P重合(P不与点D,C重合),

MN为折痕,点M,N分别在边BC,

AD上,连接AP,MP,AM,

AP与MN相交于点F.⊙O过点M,C,P.

(1)请你在图1中作出⊙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与

是否相等?请你说明理由;

(3)随着点P的运动,若⊙O与AM相切于点M时,⊙O又与AD相切于点H.

设AB为4,请你通过计算,画出这时的图形.(图2,3供参考)

图1

图2

图3

(2009年茂名市)如图,在中,点是边上的动点(点与点不重合),过动点作交于点

(1)若与相似,则是多少度?(2分)

(2)试问:当等于多少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4分)

(3)若以线段为直径的圆和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相外切,求线段的长.(4分)

(2009年山东青岛市)如图,在梯形ABCD中,,,,,点由B出发沿BD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线段EF由DC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交于Q,连接PE.若设运动时间为(s)().解答下列问题:

(1)当为何值时,?

(2)设的面积为(cm2),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若存在,求出此时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连接,在上述运动过程中,五边形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10、(2008

湖北

恩施)

如图1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2).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CE=DE.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CE=DE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G

y

x

O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A

B

C

D

E

R

P

H

Q

(第1题图)

11、

(08浙江温州)如图,在中,,,,分别是边的中点,点从点出发沿方向运动,过点作于,过点作交于,当点与点重合时,点停止运动.设,.

(1)求点到的距离的长;

(2)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使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在△ABC中,∠A=90°,AB=4,AC=3,M是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M点作MN∥BC交AC于点N.以MN为直径作⊙O,并在⊙O内作内接矩形AMPN.令AM=x.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MNP的面积S;

(2)当x为何值时,⊙O与直线BC相切?

(3)在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记△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为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A

B

C

M

N

P

3

O

A

B

C

M

N

D

2

O

A

B

C

M

N

P

1

O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4,0),点B(0,3),点P从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A出发沿A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连结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0<t<2).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设△AQP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线段PQ恰好把△AOB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连结PO,并把△PQO沿QO翻折,得到四边形,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和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直线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它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与轴的交点,点为线段上的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的坐标;

(2)如图①,若过动点的直线交抛物线对称轴于点.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以点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②,若过动点的直线交直线于,连接.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点的坐标?

图①

图②

21.(2006云南课改中考,25)如图1-3-8,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OABC的边OA在x轴上,∠B=60°,OA=6,OC=4,D是BC的中点,延长AD交OC的延长线于点E.

图1-3-8

(1)画出△ECD关于边CD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E1CD,并求出点E1的坐标;

(2)求经过C、E1、B三点的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3)请探求经过C、E1、B三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点P、B、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CD相似.若存在这样的点P,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这样的点P,请说明理由.

9.(2010年江苏省泰州市济川实验初中中考模拟题)

如图1,把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坐标原点,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经过B、C、D三点的抛物线c1交x轴于点M、N(M在N的左边).

(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及点M、N的坐标;

(2)如图2,另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中心G在点M上,、在x轴的负半轴上(在的左边),点在第三象限,当点G沿着抛物线c1从点M移到点N,正方形随之移动,移动中始终与x轴平行.

①直接写出点、移动路线形成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图3,当正方形第一次移动到与正方形ABCD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时,

求点G的坐标.

10.(2010广东省中考拟)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D点,与y轴交于C点,与x轴交于A、B两点,

A点在原点的左侧,B点的坐标为(3,0),OB=OC

,tan∠ACO=.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经过C、D两点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E,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以点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该抛物线交于M、N两点,且以MN为直径的圆与x轴相切,求该圆半径的长度.

(4)如图11,若点G(2,y)是该抛物线上一点,点P是直线AG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PG的面积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APG的最大面积.

_

y

_

x

_

O

_

E

_

D

_

C

_

B

_

A

图10

_

G

_

A

_

B

_

C

_

D

_

O

_

x

_

y

图11

A

y

x

B

E

F

O1

Q

O

O2

C

4.(2004湖北襄樊)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Rt△ABC的直角顶点C(0,)在轴的正半轴上,A、B是轴上是两点,且OA∶OB=3∶1,以OA、OB为直径的圆分别交AC于点E,交BC于点F.直线EF交OC于点Q.

(1)求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请猜想:直线EF与两圆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在△AOC中,设点M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M作MN∥AB交OC于点N.试问:在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MN是一个以MN为一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9题图)

A

y

x

O

N

M

G

F

E

D

C

B

9.

如图,⊙M与x轴交于A、B两点,其坐标分别为、,直径CD⊥x轴于N,直线CE切⊙M于点C,直线FG切⊙M于点F,交CE于G,已知点G的横坐标为3.

(1)

若抛物线经过A、B、D三点,求m的值及点D的坐标.

(2)

求直线DF的解析式.

(3)

是否存在过点G的直线,使它与(1)中抛物线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4?若存在,请求出满足条件的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2005北京)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抛物线经过O、A两点。

(1)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以D为圆心,DA为半径的圆被x轴分为劣弧和优弧两部分。若将劣弧沿x轴翻折,翻折后的劣弧落在⊙D内,它所在的圆恰与OD相切,求⊙D半径的长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B是满足(2)中条件的优弧上的一个动点,抛物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

B

C

D

E

F

G

M

x

y

O

16.(2005湖北荆门)已知: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ACB=90°,

(1)求m的值及抛物线顶点坐标;

(2)过A、B、C的三点的⊙M交y轴于另一点D,连结DM并延长交⊙M于点E,过E点的⊙M的切线分别交x轴、y轴于点F、G,求直线FG的解析式;

(3)在(2)条件下,设P为上的动点(P不与C、D重合),连结PA交y轴于点H,问是否存在一个常数k,始终满足AH·AP=k,如果存在,请写出求解过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C

O

图8

H

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中,∠BAC=90°,AB=AC=,⊙A的半径为1.若点O在BC边上运动(与点B、C不重合),设BO=,△AOC的面积为.

(1)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以点O为圆心,BO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与⊙A相切时,△AOC的面积.

1.(09年徐汇区)如图,中,,,点在边上,且,以点为顶点作,分别交边于点,交射线于点.

(1)当时,求的长;

(2)当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和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相切时,

求的长;

(3)当以边为直径的⊙与线段相切时,求的长.

在矩形ABCD中,AB=3,点O在对角线AC上,直线l过点O,且与AC垂直交AD于点E.(1)若直线l过点B,把△ABE沿直线l翻折,点A与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A'重合,求BC的长;

A

B

C

D

E

O

l

A′

(2)若直线l与AB相交于点F,且AO=AC,设AD的长为,五边形BCDEF的面积为S.①求S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的取值范围;

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以A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相切,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类题]

改编自09奉贤3月考25题,将条件(2)“当点M、N分别在边BA、CA上时”,去掉,同时加到第(3)题中.

A

B

F

D

E

M

N

C

已知:在△ABC中,AB=AC,∠B=30o,BC=6,点D在边BC上,点E在线段DC上,DE=3,△DEF是等边三角形,边DF、EF与边BA、CA分别相交于点M、N.

(1)求证:△BDM∽△CEN;

(2)设BD=,△ABC与△DEF重叠部分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点M、N分别在边BA、CA上时,是否存在点D,使以M为圆心,B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EF相切,如果存在,请求出x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1:已知⊙O的弦AB的长等于⊙O的半径,点C在⊙O上变化(不与A、B)重合,求∠ACB的大小

.

变式1:已知△ABC是半径为2的圆内接三角形,若,求∠C的大小.

变式2:

如图,半经为1的半圆O上有两个动点A、B,若AB=1,

判断∠AOB的大小是否会随点A、B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出它的值。

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

例2:(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第11题)如图,⊙O1和⊙O2内切于A,⊙O1的半径为3,⊙O2的半径为2,点P为⊙O1上的任一点(与点A不重合),直线PA交⊙O2于点C,PB切⊙O2于点B,则的值为

(A)

(B)

(C)

(D)

例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BC=4,OABC于O,点E和点F分别在边AB、AC上滑动并保持AE=CF,但点F不与A、C重合,点E不与B、A重合。

判断四边形AEOF的面积是否随点E、F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它的值.

AEF的面积是否随着点E、F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它的值。

(即例3的第2、第3问)

分析:(2)本题的方法很多,其一,可以建立四边形AEOF与AE长的函数关系式,如设AE=x,则AF=,

而三角形AOB的面积与三角形AOE的面积之比=,而三角形AOB的面积=,则三角形AOE的面积=,同理三角形AOF的面积=,因此四边形AEOF的面积=;即AEOF的面积不会随点E、F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且为2.

当然,本题也可以这样思考,由于三角形AOE与三角形COF全等,则四边形AEOF的面积与三角形AOC的面积相等,而AOC的面积为2,因此AEOF的面积不会随点E、F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且为2.

本题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有关图形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结论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

第(3)问,也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求得,AEF的面积=,又的变化范围为,由二次函数知识得AEF的面积的范围为:

AEF的面积.

本题也可以根据三角形AEF与三角形OEF的面积关系确定AEF的面积范围:

不难证明AEF的面积≤OEF的面积,它们公用边EF,取EF的中点H,显然由于O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OH⊥EF,作AG⊥EF,显然AG≤AH=AG(=),所以AEF的面积≤OEF的面积,而它们的和为2,因此AEF的面积.

本题包容的内涵十分丰富,还可以提出很多问题研究:

比如,比较线段EF与AO长度大小等(可以通过A、E、O、F四点在以EF为直径的圆上得出很多结论)

练习1:2003年广州市中考压轴题(全卷得分最低的一道)

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C=5,BC=12,∠ACB为直角,P是AB边上的动点(与点A、B不重合),Q是BC边上动点(与点B、C不重合)

(1)

如图,当PQ∥AC,且Q为BC的中点,求线段CP的长。

当PQ与AC不平行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求出线段CQ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第1问很易得出P为AB中点,则CP=

第2问:如果CPQ为直角三角形,由于PQ与AC不平行,则∠Q不可能为直角

又点P不与A重合,则∠PCQ也不可能为直角,只能是∠CPQ为直角,即以CQ为直径的圆与AB有交点,设CQ=2x,CQ的中点D到AB的距离DM不大于CD,

,即,所以,由,即,而,故,亦即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

当然还有其它方法。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

练习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边),与轴交于点,其顶点的横坐标为1,且过点和.

(1)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由一般式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若直线与线段交于点(不与点重合),则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使得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若存在,求出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及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C

B

A

练习4图

P

y

y

C

x

B

A

练习3图

(3)若点是位于该二次函数对称轴右边图象上不与顶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试比较锐角与的大小(不必证明),并写出此时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O

练习4

(2008广东湛江市)

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A、B两点,与轴交于点C.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过点A作AP∥CB交抛物线于点P,求四边形ACBP的面积.

(3)在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过M作MG轴于点G,使以A、M、G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CA相似.若存在,请求出M点的坐标;否则,请说明理由.

例2.

如图2,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BC<DC,若腰DC上有动点P,使AP⊥BP,则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分析:由条件AP⊥BP,想到以AB为直径作圆,若CD与圆相交,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两个交点即为点P;若CD与圆相切,切点即是点P;若CD与圆相离,则DC上不存在动点P,使AP⊥BP。

解:如图3,以AB为直径做⊙O,设⊙O与CD切于点E

因为∠B=∠A=90°

所以AD、BC为⊙O的切线

即AD=DE,BC=CE

所以AD+BC=CD

而条件中AD+BC<DC,我们把CD向左平移,如图4,CD的长度不变,AD与BC的长度缩短,此时AD+BC<DC,点O到CD的距离OE小于⊙O的半径OE,CD与⊙O相交,和是直径AB所对的圆周角,都为90°,所以交点即为所求。因此,腰DC上使AP⊥BP的动点P有2个。

例1

(2006年福建晋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4cm,∠A=60°,BD⊥AD.一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作直线PM,使PM⊥AD.

1.当点P运动2秒时,设直线PM与AD相交于点E,求△APE的面积;

2.当点P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也从A出发沿A→B的路线运动,且在AB上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当P、Q中的某一点到达终点,则两点都停止运动.)过Q作直线QN,使QN∥PM,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秒(0≤t≤8),直线PM与QN截平行四边形ABCD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cm2).

(1)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2)求S的最大值.

例2.(2006年锦州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为菱形,点C的坐标为(4,0),∠AOC=60°,垂直于x轴的直线l从y轴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直线l与菱形OABC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N(点M在点N的上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设△OMN的面积为S,直线l运动时间为t秒(0≤t≤6),试求S与t的函数表达式;

3.在题(2)的条件下,t为何值时,S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09深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9(09兰州)如图①,正方形

ABCD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10),(8,4),

点C在第一象限.动点P在正方形

ABCD的边上,从点A出发沿A→B→C→D匀速运动,

同时动点Q以相同速度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P点到达D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P点在边AB上运动时,点Q的横坐标(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Q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运动速度;

(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的坐标;

(3)在(1)中当t为何值时,△OPQ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P点的坐标;

(4)如果点P、Q保持原速度不变,当点P沿A→B→C→D匀速运动时,OP与PQ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2(09太原)问题解决

图(2)

N

A

B

C

D

E

F

M

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落在边上一点(不与点,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当时,求的值.

方法指导:

为了求得的值,可先求、的长,不妨设:=2

类比归纳

在图(1)中,若则的值等于

;若则的值等于

;若(为整数),则的值等于

.(用含的式子表示)

联系拓广

如图(2),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落在边上一点(不与点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设则的值等于

.(用含的式子表示)

【出自华夏】

1、已知正方形ABCD,E、F分别为BC、AB边上的点,且BE=BF,BH⊥CF于H,连结DH.

求证:DH⊥EH.

2、已知AD⊥BC于D,AE:ED=CD:BD,DF⊥BE于F,求证:AF⊥CF.

3、已知正方形ABCD,E为对角线AC上一点,AE=3CE,F为AB边中点,求证:DE⊥EF.

4、已知B是AC的中点,D、E在AC的同侧,且∠ADB=∠EBC,∠A=∠C,

求证:∠BDE=∠BDA.

5、等腰△ADE中,AD=AE

(1)若∠DAE=90°,∠BAC=135°,求证:AD2=BD×CE;

(2)若∠BAC=100°,则当∠DAE为多少度时,AD2=BD×CE

6、已知四边形ABCD,AD⊥AB,BC⊥AB,BC=2AD,

DE⊥CD,

(1)求证:DE2=AE×CE;

(2)求证:;

(3)若△CDE与四边形ABCD的面积字之比为2:5,求的值。

7、已知AB∥CD,DB=DC,点E是BC的中点,

求证:

8、设△ABC中,D在BC上,且,求证:

9、正△ABC中,D在BC上,BD:DC=1:2,

求证:∠DBH=∠BAD.

11、如图甲,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解答下列问题:

(1)如果AB=AC,∠BAC=90o.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乙,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数量关系为

图甲

图乙

图丙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

(2)如果AB≠AC,∠BAC≠90o,点D在线段BC上运动.

试探究:当△ABC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CF⊥BC(点C、F重合除外)?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画图不写作法)

(3)若AC=,BC=3,在(2)的条件下,设正方形ADEF的边DE与线段CF相交于点P,求线段CP长的最大值.

12、已知:如图①所示,在和中,,,,且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①;②是等腰三角形.

(2)在图①的基础上,将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其他条件不变,得到图②所示的图形.请直接写出(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在(2)的条件下,请你在图②中延长交线段于点.求证:.

C

E

N

D

A

B

M

图①

C

E

M

B

D

N

图②

A

B

C

F

D

P

图3

A

B

C

D

P

图2

E

l

l

E

F

A

B

C

D

P

图1

l

E

F

13、在等边中,点为上一点,连结,直线与分别相交于点,且.

(1)如图1,写出图中所有与相似的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给予证明;

(2)若直线向右平移到图2、图3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来(不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探究:如图1,当满足什么条件时(其它条件不变),?请写出探究结果,并说明理由.

14、如图,已知:中,,将一块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斜边的中点重合,当三角尺绕着点旋转时,两直角边始终保持分别与边,交于

两点(不与重合).

(1)求证:;

(2)求四边形的面积;

(3)若只将原题目中的“”

改为“”其它都不变,

请你探究:和还相等吗?如果相等,

请证明;如果不相等,请求出的值.

15、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1)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

(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4—6),且AB=a,BC=b,CE=ka,

CG=kb

(ab,k0),第(1)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5为例简要说明理由.

(3)在第(2)题图5中,连结、,且a=3,b=2,k=,求的值.

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边在轴上,且,以为直径的圆过点.若点的坐标为,,A、B两点的横坐标,是关于的方程的两根.

(1)求、的值;

(2)若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轴于点,

试求直线对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3)过点任作一直线分别交射线、

(点除外)于点、.则的是

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7、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为线段上两动点,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轴于点,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交轴于点,交直线于点,且.

(1)

(填“>”、“=”、“<”),与的函数关系是

(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时,求的度数;(3)证明:

的度数为定值.

18、在梯形中,∥,,且.对角线相交于点,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梯形的顶点上,使三角板绕点旋转。

(1)如图1,当三角板旋转到点落在边上时,线段与的位置关系是

,数量关系是

(2)继续旋转三角板,旋转角为.请你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判断(1)中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加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当三角板的一边与梯形对角线重合时,与相交于点P,若,求的长。

图1

图2

图3

18、(1)如图1,为的角平分线,于,于,,请补全图形,并求与的面积的比值;

(2)如图2,分别以的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

形,与相交于点,判断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在四边形中,已知,且,对角线平分,

请直接写出和的数量关系.

20、如图1,已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是的中点.作

正方形,使点分别在和上,连接.

(1)试猜想线段和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2)将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角度大于,小于或

等于360°),如图2,通过观察或测量等方法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

成立?如果成立,请予以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在的旋转过程中,当为最大值时,求的值.

A

C

B

F

D

E

G

图2

A

C

B

F

D

E

G

图1

燕南飞 2022-07-03 14:02:48

相关推荐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钩住还是勾住?

“勾住”往往是指人用心、用思想去勾引;“钩住”只指的是用铁钩去钩住东西。
“勾住”造句:
1、瞧,那边的一块巨石真像一只小狗卧在高高的山峰上。它两只前爪勾住山崖,抬头望着那远远的月亮,好像要随时腾空而起吃掉月亮。
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3、月光似一曲怅怅的长曲,勾起人心的思乡之前,各种寂寥的情怀,月下如勾,勾住人回忆万千,似甜似苦,万种滋味藏在了心间,离离落落,苍苍桑桑。
“钩住”造句:
1、这句话就像钩子似的钩住了大家的心弦,算是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了。
2、有个船夫弄来根竿子,钩住他的裤子,把他捞上岸,半死不活地拖到码头上他老子跟前。
3、由于拉簧的弹性和鱼杆本身弹性的缓冲作用,钩住的鱼不易逃脱。
4、接下来的一里路,到处都有刺人的荆条,刺果和棘木钩住我们的衣服。

地震怎么形成的

地震的形成: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到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累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但地震不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据地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公里处。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

术业有专攻 闻道有先后出自哪里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出自唐韩愈《师说》。
意思是指所知道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没有高中毕业证可以报名参加高考吗

没有高中毕业证可以报名参加高考,因为高考报名不需要高中毕业证。高考考生分为两类:一是高中毕业生,包括再读生,二是社会青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没有高中毕业证的社会青年,可以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参加高考,并且能够被大学录取,只是有些院校(如军事、警察类)要求考生必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
高中毕业证在升学、出国留学和找工作时可以作为证明文件。
1、在考大学、出国留学时需要高中毕业证。
2、如果没有更高的学历的话,找工作时就需要高中毕业证作为学历证明。
3、除此之外,高中毕业证就基本上没有作用了。
4、如果不准备考大学的话那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它代表了持有者的最高学历,现在找工作的时候初中毕业的与高中毕业的待遇不一样。另外有高中毕业证还可以参军。
5、如果能够考上大学,能够顺利拿到大学毕业证,那时候高中毕业证就没有作用了。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