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中考综合测试试卷难度点评

缘来是你 上海中考
精选回答

6月19日下午,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综合测试科目顺利进行。今年,跨学科案例分析、理化实验操作首次开考。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了学科专家对综合测试试卷进行了评析。

物理:凸显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

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物理考试依据《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命题。笔试部分试题在内容、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结构规范合理,知识点覆盖率高;实验操作考试以实际操作形式考核学生的科学素养。试卷既体现了初中学业考试的功能,也发挥了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一、立足真实情境,落实立德树人

试卷中不少试题取材于生活实际,突出了物理学科与科学前沿、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如第7题的上海地区家庭电路标准和电饭锅;第8题的上海之春音乐节。特别是第13题的高海拔地区煮蛋问题,不仅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试卷第3、9、19题分别以 “祝融号”火星车、“天和”核心舱、“蛟龙号”深海潜水器为素材,创设不同情境,展示我国在航天、航海、太空探索等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不仅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和前沿科学发展的关系,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凸显核心素养,强调思维过程

试卷注重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避免机械训练。如第12题电路故障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类讨论,并按题目要求,依据现象判断故障,做出一一对应的表述,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与表达的完整性;第19题以“蛟龙号”深海悬停为背景,建立物理模型,从压强定义出发,推导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及适用条件,突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第20题“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考查了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和途径解决问题,兼顾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视角的差异。

三、重视物理实验,体现学科特色

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今年物理学科考试新增了实验操作项目,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水平进行考核,与纸笔考试中的实验题相互补充,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重视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物理实验素养。

化学:知识与能力共举 理论和实践并重

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测试化学部分,以《上海市中小学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试卷稳中有进、结构合理。既体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功能,又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聚焦热点,彰显学科价值

试卷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要素与学科要素有机融合。如38题,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背景,基于火箭发射、火星探测、空间站供氧等真实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突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39题关于碳循环的部分,围绕物质观、守恒观、转化观进行问题设计,考查学生对物质转化的整体理解,彰显了化学学科价值,体现了化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贡献。

二、注重能力,凸显思维品质

试卷以学科知识内容为载体,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考查。如40题制备氢氧化镁的实验分析,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结合提供的数据,基于证据展开推理,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证据推理和守恒思想等核心素养。试卷注重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层面的立意,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41题废液中贵金属的回收,要求学生基于实验事实分析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落实了能力导向的理念。

三、落实课改,体现稳中求新

试卷延续了对学科核心概念和核心知识的考查,难度保持稳定。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要求,化学命题在题量、题型、考试形式等方面作了调整,试题由25题调整为21题,新增了不定项选择以及实验操作考试。在各大题里均体现了基础与能力的梯度分配。

四、重视实验,引导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理解实验原理、正确使用仪器、操作步骤规范,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实验基本技能。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新增的实验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气体制备、物质分离等实验操作,考查了掌握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的规范性,与笔试实验试题对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分析推理等能力的考核相结合, 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引导化学教学重视实验,以达到启迪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的育人目标。

跨学科案例分析:聚焦学科融合 凸显育人价值

跨学科案例分析是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命题以上海市中学地理、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信息提取与处理、问题分析与质疑、结论阐释与创新的能力,关注跨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融入扶贫情境,体现责任担当

试题情境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育人功能。案例以援滇扶贫为背景,以上海将茭白引种至云南省德宏州为素材,通过分析茭白生长特性、比较两地自然条件、探索茭白引种德宏州的优势、思考如何将茭白从德宏州运输至上海等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扶贫工作,树立责任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二、立足问题解决,注重学科融合

真实问题通常是复杂的,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协作。试题以真实情境为起点,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地理、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将生活中真实、综合、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可检测的试题,考查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将德宏州的茭白运输到上海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要求学生在提取情境中有关茭白生物学特性、两地的地理位置等信息基础上,运用地理、生命科学中相关原理,建立合理的、跨学科的逻辑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三、关注资源利用,增强生态意识

试题渗透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了地理和生命科学共同的价值取向。例如,在茭白叶的利用中,试题通过对比传统焚烧与生态循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引发学生从生态知识、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等方面对资源再利用进行思考,从而促进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等观念的形成,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热爱劳动。

四、培育核心素养,引导教学实践

试题自然融合地理和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和分析各种现象,以科学的方法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倡导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开放性思维的结合。引导教师增强跨学科教学的意识与能力,加强跨学科案例的收集与学习,不断提高跨学科教学水平,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相应的丰富多彩的跨学科案例教学活动。

迷风 2022-04-24 04:48:31

相关推荐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

考研需要什么条件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身体素质良好、有良好的道德品德、必须具备本科学历或符合报考院校招生的特殊要求。考研需要什么条件一、合法身份必须是中华...
展开详情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吗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本。江西农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
展开详情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

高考体检能带隐形眼镜吗眼科检查必须为裸视。戴隐形眼镜者要保证在检查视力前能够摘掉(需要带隐形眼镜盒及清洗液)。在检查视力前3-5分钟,也可抓紧时间望一下远方、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点几滴缓解眼部疲劳的眼药水,使眼球调...
展开详情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

一般大学毕业多少岁大学毕业的年龄通常为22岁。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为7岁,小学读6年,初中读3年,高中读3年,18岁上大学,22岁大学毕业。如果读专科3年就可以毕业,此时毕业的年龄就是21岁。大学毕业年龄偏大的原...
展开详情

东北大学在哪

东北大学在哪东北大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中国人工...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乔迁新居大门对联

乔迁新居大门对联:
1、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2、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3、横批:可心就好。
上联:良辰吉日喜迁新居;
下联:人兴家旺宜住高楼。
4、横批:乔木莺迁。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5、横批:栋宇聿新。
上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下联: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6、横批:方寸福地。
上联:添居室金玉满堂;
下联:栋梁起流芳百世。
7、横批:四海升平。
上联:一马平川进新居;
下联:珠光宝气福满堂。
8、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9、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
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

亏除去部首有多少画

“亏”字除去部首,还有两画。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虧”始收录于《说文解字》,许慎认为是形声字,从亏雐(hū)声,本义指气不足,引申泛指缺损,再引申指短、少、差欠,又引申为毁坏,还引申为道义上的亏欠、对不起。又作幸好、幸亏讲。另外“亏”也表示讥讽。

疾行的意思

“疾行”读音jí xíng,汉语词语,意思是快速行走。
出处:
1、《素问·气厥论》:“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伍员疾行,至于鄂渚,遥望大江,茫茫浩浩,波涛万顷,无舟可渡。伍员前阻大水,后虑追兵,心中十分危急。”
造句:
1、他骑马疾行,在父亲咽气前到达了家中。
2、大队骑马背枪的胡子在山道上一路疾行,偶尔一两个山中猎户看到这群胡子,无不躲得远远的。
3、适才我看到你骑在疾行的巨无霸背上,仍然谈笑自若引吭高歌,如此临危不惧,气定神闲的大将风骨,岂是平常人所能及的。
4、杨龙和林凤仙驾着火龙,在万丈虚空之上穿云破雾,瞬息千里,飞速地朝着东南方向疾行而去。

会操是什么意思

会操,读音为huì cāo,汉语词语,意思是会合举行操演。该词是一个军事术语,古今语意不同,在清朝末年,又称为秋操、大操,意指新军的军事演习,在今天,专指军队的队列训练。
出处:《大辞海·军事卷》:“会操:集中部属对已训课目、内容进行的操演。多用于队列训练,目的是检验训练效果,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常由连、营、团级单位组织实施,并组成评判组,按指定的单位或个人顺序轮流操演,结束后进行讲评。”
造句:
1、每天早晨,同学们在操场上会操。
2、我今天感到非常高兴,能够以检阅官身分出席这次结业会操。
3、我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结业会操,再一次以检阅官的身分,与入境处的结业学员见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