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与西施(吴王夫差和西施)

岁月流逝
精选回答

吴王夫差爱西施吗?西施在吴差眼里是否是个渣女?

西施,越国人,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越国被吴国灭了以后,越王勾践被关押在吴国作为人质。勾践为了复国,利用吴王夫差好色的缺点,安排范蠡在全国选拔美女,培训以后送给夫差,西施就是其中的一个。

吴王夫差与西施(吴王夫差和西施)

吴王夫差宠幸西施,荒废朝政,挥霍无度。

西施是作为一个献身复国大业的身份,前往吴国,服侍吴王夫差的。

西施不只姿容绝代,她在越国时候,接收了范蠡组织的宫廷礼仪、舞蹈、乐器、唱歌等培训,属于一个全面性优秀的特工精英。

吴王夫差迷上了西施以后,终日不问朝政,沉迷于歌舞饮酒作乐之中,大兴土木建造亭台楼阁,以供自己享受。

夫差荒废朝政、挥霍无度,不仅使国库空虚,还把国防费用拿来挥霍,并向臣民增加税赋搜刮民财,以供他需要浪费开销。

从夫差痴迷和宠爱西施上来说,他肯定是爱西施的,这个毋庸置疑。只是,西施从来就没有喜欢过他,西施所有的行动就是迷惑夫差,让他不务正业、纸醉金迷、荒废朝政、耗费国力。

这样越国才有机会复国,西施才能够造成自己的复国使命。

西施之死之谜。

吴王夫差自己沉迷女色、荒废朝政,导致亡国,他怪不得西施。一个君王,没有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只为自己享乐,不灭亡,老天爷都不允许。

西施作为越国人,为了光复国家,献身复国大业,并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她的行为值得的标榜和称颂,她是越国的英雄,当然不存在渣女之说。

吴王夫差也许灭国时,会知道西施的身份,但他也后悔不及,只有佩服的份。说明他连一个女子都不如,自己不争气忘了国,他怎么会有脸埋怨西施呢?

结语:

西施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这也是她能够被世人评为古代四大美女的核心基础。

吴王夫差是否对西施怀有真心?

夫差是一个在政治上心怀雄才大略,有勇有谋,为报父仇能韬光养晦,为夺军权能周密部署的英明君王;在感情上他对女人有着怜香惜玉之心,但对真爱之人又痴情专一,是个勇于追求纯洁真挚爱情的伟男人。他对范蠡惜才爱才,不惜多次屈尊挽留;对伍子胥坚持君子之争,给了对手足够的尊重,展开了一场两个杰出男人之间的智慧较量;而对勾践这个政治上的死敌,他也存有惺惺相惜之感,言而有信,要当时把他给杀了,还有他什么事儿,显示出英雄豪杰的气度。

古代西施是谁的老婆?

古代西施是吴王夫差的老婆。

《越绝书》记载,越国挑选了美女西施和郑旦,让大夫文种带往吴国进献给吴王夫差,文种对夫差说:“昔者,越王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当,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这意思是越王勾践找到了两名遗落在民间的绝世美女,越国国小贫弱,不敢私自拥有这两个女子,所以让文种带来进献于夫差。

吴王夫差听到越国如此的恭敬,非常高兴。这时国相伍子胥出来反对说:“大王不可以接受这两个女子,美貌的女子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夏王朝因为妹喜而灭亡,殷商因为妲己而灭亡,西周因为褒姒而灭亡。”夫差不受劝谏,收下了西施和郑旦。从《越绝书》我们知道,西施是被越国送往吴国取悦吴王夫差的,所以西施是吴王夫差的妻子。

轶事典故

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浣纱时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渐沉于水底,故誉其有“沉鱼”之美。

事实上,“沉鱼落雁”是个成语,通常认为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说动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认为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故认为沉鱼代表西施。

吴王夫差和西施之间的故事

吴王夫差和西施

夫差好色,拥有妃嫔美人无数。西施出生农家,在越国农村做一为浣纱女,与世无争。然而正是由于西施的美貌,牵引着她来到了国都宫殿,卷入了权力争斗的旋涡里。

夫差剧照

西施天生丽质,既然是绝色佳人,男人见了怎么不动心呢?传说范蠡见到她时竟然对她一见钟情,然而也因为被西施轻易迷倒,范蠡才想到用西施作为武器送给夫差。西施先是被引荐给勾践,在越国国都,西施得到更多的礼乐舞技的训练。勾践范蠡真诚请求西施为国效力,西施怎能不答应呢?

从西施踏上吴国那一步开始,西施就注定了要让夫差为她神魂颠倒。一个天然美丽的姑娘被赋予国仇家恨,她的气质是与众不同,她的美丽也是带着毒性的。夫差得到西施后,深深迷恋上了西施,他男人的所有爱恋都被激发,把最好的恩宠都给了他心爱的女人。西施柔弱娇媚而又有智慧,身上还有一种神秘忧郁气息,一笑一嗔都在像毒药一样侵蚀着夫差。一个男人一旦迷恋一个女人,就会渐渐丧失了自己的判断力,何况是一个好色的男人,夫差只顾着与美女玩乐,渐渐精力就不放在朝政上,疏远了臣子,忽略了治理国家。

这样的吴国渐渐的变得虚弱,夫差终于被勾践打败,夫差最后自杀,而西施也完成任务回到了越国。

西施虽然用爱国之心去吴国为勾践做事,但是回国后却并没有得到勾践的认可,反而因害怕西施太过美丽害怕像夫差一样被迷惑,最终处死了西施。

夫差的老婆

夫差的正妻如今已不知名姓,想必当年也一定是一个大家的优秀女子,要不怎么会入得了夫差这种心高气傲的男人的法眼?

夫差画像

别的不说,单说她能够容忍西施的存在,就绝对不是一般的女人能够做到的。多雍容的女人,一个女人能够做到高贵是很不容易的,保持着属于自己的尊严,不屑与别的女人争宠。西施受到的宠爱再深,又怎样?不为所动,也不为所嫉妒。

如果是一般的女人,面对着一个比自己年轻、比自己漂亮,还心术不正,成天对着自己的丈夫大吹耳边风,极有可能会威胁丈夫的江山的女人,是肯定不会留下她的。毕竟有这么多的理由在这里,何况后宫秘密的让一个女人死掉还不简单,虽然说西施臣服国是献上的战利品,可她是王后啊,处死一个妃子的权力还是有的吧。不用处死,后宫之中多少的下作手段啊,下个药,派个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可是王后没有,这是何等的一种气度。

夫差的老婆对夫差是尊重的,正是这种尊重,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纵容。在西施之前,没听说过夫差有什么花花绯闻,那是家中的贤内助的好。夫差的老婆肯定是有能力的,毋庸置疑。但也正是这一定程度的纵容,让她亲眼看着自己爱的男人从至尊的高位跌下,心里有多痛苦,恐怕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吧。

传说,吴国灭国后,王后把西施杀掉了。

夫差的儿子

历史上的夫差是个有名的亡国君,虽然他在被勾践灭国后不愿意被流放而拔剑自杀,但是独宠西施的他却没有断子绝孙,他的几个儿子在流放地自食其力,繁衍生息。倒也是存活了下来,给这位名震一时的诸侯王留了香火。

夫差剧照

夫差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先太子友、王子地、姑篾和后太子吴鸿。

先说说太子友吧,公元前482年,夫差去北方参加黄池之会,太子友留守都城,这可了不得,因为身边有范蠡这个谋臣,勾践也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举兵蜂拥而至。兵临城下的时候太子友、王子地和几个王孙都想出战,可是事到临头,太子友又有点退缩,想再等等。后来的事实证明太子友是对的。大概是觉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王子地等人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率重兵贸然出战,虽然逮捕了勾践几个急先锋,但这并没有缓解兵临城下的危难,勾践大军很快压境,围住了都城。太子友几人虽然一再防守,可架不住人多啊,没成想再一次出战的王子地和弥庸被勾践逮了个正着,太子友和王子地几人从此便开始了黑暗的俘虏生涯。

所幸勾践还有一点仁慈之心,也比较讲道义,没有心狠的杀掉这几个重量级的俘虏。所以在吴国灭国后除了不愿意被流放拔剑自刎的夫差,这几位王子但是坦然接受了流放,到越国一带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倒也安逸。

夫差的父亲

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吴国,第二十五任君主为阖闾,第二十六任为夫差。阖闾又名公子光,是一个很优秀的军事家,他多次讨伐楚国兵如神速,直捣黄龙,又打败了邻国越国,他在位时吴国实力大强,成为是春秋时期第四任霸主。

阖闾剧照

阖闾还没上位时,就用计谋夺了王位。当时吴王僚和楚国打战却处于不利的困境,心中烦闷,阖闾故意设酒席抚慰吴王。

在酒席上,有一个叫专诸的武士,把武器藏在鱼肚里,等到宴席上菜的时候,专诸乘机取出剑刺死了吴王僚,夺位成功。阖闾就成了吴国的国君。

阖闾上任国君后,重用贤才伍子胥,实行强国政策,在农业,军事,经济上都进行改革。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阖闾挥师北上,进行扩张势力的征战。接连的取胜让吴国地位提升,阖闾也逐渐坐上了霸主的宝座。然而在最后一次阖闾带兵讨伐越国的时候,被越国打败了,交战中阖闾受伤,脚趾被越国将领砍中。阖闾觉得非常丢人,战败回吴,一直心情抑郁,后来病情加重就这样去世了。他临时前交代儿子一定要打败越国,替他报仇。

阖闾的儿子就是吴国的下一任君王夫差。夫差当上国君后,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寄托,在吴越交战中,一举击灭越军,困越王于会稽,越王勾践请求投降,夫差命令战俘勾践在父亲阖闾的坟墓边的小屋里居住,为阖闾守灵。

吴王夫差和伍子胥

伍子胥最初效力的是夫差的父亲阖闾,伍子胥在阖闾的手下,受到重用和信任,后来他又帮助夫差成为太子,阖闾死后任命伍子胥为辅政大臣。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但是,随着吴国越来越强胜,夫差也变得越来越自大。最后,听信谗言的夫差赐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塑像

吴王阖闾死之前,对夫差说:“你不要忘记了杀父之仇”。夫差也在父亲面前发誓,三年内必灭越国,夫差即位后,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励精图治,他让人每天都在宫门前对他喊:“夫差,你难道忘记了杀父之仇了吗?”。三年后,夫差带领吴国的精锐之师,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入越国,俘虏越国的国王勾践和王后。

消灭越国的夫差,开始将自己的目光关注到了争霸天下之上,他留下勾践夫妻,极尽羞辱,当时伍子胥坚持要杀掉越王,然后彻底的灭掉越国。但是,自信心膨胀的夫差认为,越国这样的小国,经此一战之后,对吴国不会有任何威胁。况且,“懂事”的勾践向夫差进献了美女西施,夫差已经答应了勾践饶他一命了,师徒二人第一次有了间隙。

后来,强盛的吴国开始了自己的争霸之路,夫差先和鲁国订立盟约,然后又开始起兵伐齐,前期吴国对齐国的作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战线太长,吴国的补给难以跟上,吴国对于齐国的作战越来越艰难。

在夫差伐齐之前,他和伍子胥在这个问题之上就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伍子胥主张先灭越后再攻齐,和夫差的想法相反,此时两人的关系岌岌可危。最终,夫差听信谗臣的诬告,处死了伍子胥。

夫差怎么死的

吴王阖闾在一次战争中,被越国打败并且被敌军将领追击砍伤脚趾。阖闾战败心里觉得很丢人抑郁不得志,最后伤势加重病逝。临时嘱托儿子夫差一定要替他报仇。

夫差剧照

夫差继位后,终于打败了越国,困勾践于会稽。勾践求饶,来到吴国当战俘。吴国大臣劝谏夫差要除掉勾践以绝后患,夫差却因为打胜战,有了骄傲之心,又听信谗言于是留勾践在父亲阖闾坟前守灵羞辱勾践。三年后竟然放了勾践回去。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没有灭掉越国,而是同意讲和这是夫差犯的第一个错,被勾践的曲意逢迎百般讨好所蒙蔽,以炫耀羞辱为乐,放下防备放勾践回国这是夫差犯的第二个错。

夫差好色,勾践除了把妻子雅鱼献给夫差还回越国物色了绝色献给夫差。夫差自身不对自己严格放纵自己贪图美色享乐这是他犯的第三个错。

夫差在此时已经是走向灭亡的路上。被间谍西施哄骗,疏远贤臣伍子胥最后还逼死了忠良。连年征战而轻视了国之根本,国库不足,民力损耗,终于在一次率兵外出的时候被勾践乘虚而入,吴国被偷袭成功。之后夫差被勾践打败,拒绝作越国战俘,挥剑自刎。彼时风光此时凄凉。夫差是被自己的骄傲放纵好色好功所害死。

历史传闻西施是害吴灭国的原因,可是追根到底,如果夫差能恪守治国正确的条律,严于律己不听谗言,又怎么亡国呢?

西施是谁的妻子 夫差与西施的故事

西施是范蠡的妻子。范蠡是越王勾践的谋士。越王为了灭吴,范蠡献上美人计,把西施送给夫差,夫差纵情声色,吴国灭。范蠡与西施一起归隐,范蠡后来从事商业活动,被称为陶朱公,由于经商才华卓越,后被称之为财神。

浮梦 2024-05-04 13:03:48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曾巩的老师是谁

在唐宋八大家中,若论资质最平庸、性格最踏实、学习最刻苦的人,那一定是曾巩。曾巩的名气远不如其他几位大家,但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原本的模样。曾巩的老师是谁欧阳修。曾巩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可是当时的文...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