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

云卷云舒 范文 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回答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本文简介:第3课百日维新指导意见学习要求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1.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2.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3.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点一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1)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本文内容:

第3课

百日维新

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1.了解百日维新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2.理解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激进主张的原因。

3.认识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点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

1.背景: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1)1897年,德国军队强占胶州湾。

(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3)1898年,法国强迫清***租借广州湾。

(4)英国迫使清***租借后来称之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

2.表现: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1)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即《上清帝第五书》,在天津、上海的报刊上刊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2)康有为呈递《上清帝第六书》,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3)康有为通过总理衙门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帮助光绪帝进一步坚定开展维新变法的决心。

(4)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①成立地点:北京。

②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③性质: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5)1898年,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2.内容

(1)政治: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2)经济:①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②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③设立铁路、矿务总局等;④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⑤兴办邮政等。

(3)文化教育: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②各地成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③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④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⑤设立译书局。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3.局限:光绪帝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4.意义: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

(1)政治: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教: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4)军事: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概念阐释】

1.戊戌变法:是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的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改良运动,但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强烈抵制与反对而失败。

2.中体西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它主张在不改变封建专制体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造船炮、修铁路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思维点拨】

1.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和爱国激情的高涨,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2.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先进器物转变为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产物。

3.保国会是维新派创立全国性爱国政治团体的尝试,已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4.百日维新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也采取了一些打击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

【结构图示】

百日维新

主题

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

[史料研读]

史料一

自台事(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①!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史料二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诏定国是……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通“值”)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1月29日

1.史料一反映了当时清***内外交困的形势。①即使没有强大的邻国逼迫也会面临人民起义的威胁。

2.史料二说明康有为上书请求皇帝先办好三件事,提出了变法的纲领计划。

1.根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

提示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史料二中康有为请求光绪帝尽快做好的三件事对变法运动的开展有何作用?《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变法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提示

作用:有利于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有利于维新派和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推动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

地位:《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史论归纳]

百日维新的社会条件

客观条件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

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相继成立

维新主力

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

重要条件

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个人努力

主题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须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这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将地方***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史料二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19世纪)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相似……不同点则在于所采用的政治策略不同……从日本的总策略上来讲,我把它叫做慢三步。……而中国从总的策略上来讲是快三步……他们想要马上能见效的……康有为说:“慢改不如快改,小改不如大改。”①

——华世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比较百日维新和

明治维新的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

1.史料一叙述了光绪皇帝主持进行变法维新,在教育、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变革。

2.史料二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改革的不同策略。①康有为主张尽快进行彻底的改革。

1.据史料一,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

提示

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

2.史料二体现戊戌变法在策略上存在什么问题?它本质上说明了什么?

提示

问题:急于求成。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不能完成历史使命。

[史论归纳]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1.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

)

A.兴中会

B.保国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故开斯会以冀保全”。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救亡团体保国会,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答案

B

2.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解析

解答本题要理解“施政纲领”的含义,《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变法主张,具备了“纲领”条件。

答案

A

3.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

)

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

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

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

解析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废除八股,与材料中“嗣后我君臣上下……痛除积弊,详筹兴革”相符,故B正确。

答案

B

4.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最终并没有采纳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这主要表明(

)

A.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光绪帝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光绪帝从根本上不属于资产阶级的皇帝

D.变革阻力太大

解析

从根本上来说,光绪帝属于封建皇帝,迫于民族危机和权力现状而进行改革,并不是真心实意地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选C。

答案

C

5.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当时会试举人集辇毂下者将及万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梁启超等人所“请”的是(

)

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

C.废除八股取士

D.设立京师大学堂

解析

“1898年”“会试举人”“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从会试举人对梁启超所“请”的反应判断,梁启超所“请”应与科举制有关,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戊戌变法的措施,但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6.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

①裁减冗员

②取消旗人特权

③废除八股

④裁汰旧军

⑤设立京师大学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解析

京师大学堂主要是培养人才,排除⑤,选A。

答案

A

7.近代各国的教育改革,是世界现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

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1)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及教学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看法。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得出扩大大学的自主权等。第(2)问,第一小问目的,据材料二“乃欲培植非常之才”“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得出培养人才,开启民智;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其言中学者……既勒为定本”得出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第(3)问从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得出多渠道办学,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时代性、教学与人才的培养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1)内容:扩大大学的自主权;鼓励社会与私人办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2)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

特点:中学与西学相结合。

(3)看法:多渠道办学;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立足培养有用人才。

1.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皇帝的临终遗折云:西方国家也有其自己的“体用”。“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这是西方国家的“体”;轮船、大炮、洋枪等是西方国家的“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应该“采西人之体,以行用”。据此,张树声的主张是(

)

A.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

B.中西“体用”观是相同的

C.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

D.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张树声反对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张树声拿中国的“体用”观和西方对比,只是建议要学习西方的“体”,故B错误;材料中主张“采西人之体”,故C正确;材料已经质疑了“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故D错误。

答案

C

2.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基于(

)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

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

解析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就是受这一背景的影响。B项知识搭配错误,C项在《上清帝第六书》后才出现,D项中的“已充分发展”表述错误。

答案

A

3.“人人封章,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D.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依据

答案

B

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解析

解题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含义,认真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其患不可胜言”等,明确民主民权之说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张,故选C。

答案

C

5.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主张的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结合维新派宣传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

B

6.康有为曾说:“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B.议院独立于***之外

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解析

材料中“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说明议院仅仅是咨议机构,而最终的决策权仍归皇帝。故选C。

答案

C

7.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其基本用意是(

)

A.减少变法的阻力

B.竭力拉拢维新派

C.捍卫专制制度

D.投机变法运动

解析

从材料中的“民权之说一倡……大乱四起”可以看出,张之洞反对兴民权,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体。

答案

C

8.维新变法运动时的“新政”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依题干史料分析可知: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题干的要求。

答案

A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

——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百日维新”的103天内,光绪帝共发布各种谕旨300余件,内容涉及官制、法律、军事、经济、文教、人才选拔等各个方面。

——《字林西报》

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

——《康有为遗稿》

(1)指出材料一中维新派所建构理论体系的特点及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这次改革结果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参中西之新理”“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说明兼顾中西,托古改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即可回答,是为变法寻找依据,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第(2)问,特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启示主要从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角度来回答。切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特点:兼顾中西,托古改制。

作用:变法从传统中找到理论依据,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2)特征:激进(或急功近利);盲目照搬西方政体,忽视中国国情;低估改革的困难。

(3)启示: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跟过去说拜拜 2022-07-07 20:18:17

相关推荐

名人友谊小故事简短20字 关于友谊的作文素材

友谊是人生的调味品,也是人生的止痛药。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友谊的名人小故事和经典名言,赶快来看吧!名人友谊小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是当时最善弹琴的人,但终日弹琴,无人赏识。一日,遇到钟子期,子期听到伯...
展开详情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题目 作文标题及范文

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好的教育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引导,下面是关于教育的议论文题目及范文,一起来看!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言传身教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
展开详情

什么牌子的点读笔适合小学生 哪个好用

点读笔还都不便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都有,几支笔买下来,一个月的工资都未必够。每个点读笔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那么哪个最好最适合孩子用呢?哪个点读笔比较好趣威反应迟钝是我的直观感受,具体能够点读的书需要在趣威官网上找...
展开详情

高考作文素材经典 有什么好的素材

要想作文写得好,一定要好好运用作文素材,下面小编整理了高考作文素材相关内容,来看一下吧!高考作文素材1.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几乎都做着同一件事:天刚放亮,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
展开详情

好记星现在怎么样了 有什么用

好记星品牌(以下简称好记星)2003年成立于上海。好记星在北京、上海、深圳设有分支机构。好记星凭借十多年的教育产品研发经验,以移动互联网科技为手段,通过优质、高效、便捷的在线教育平台。好记星平板电脑怎么样好记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周亚夫细柳军的翻译

《周亚夫细柳军》的翻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接。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文章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通过汉文帝慰劳守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先写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与后面写汉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作对比,突现细柳军营军纪严明。

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现代汉语词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双音节词,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就是这些个音节共同组成一定的意义。音节是构成语音序列的单位,也是语音中最自然的语音结构单位。
音节中只含一个元音的,只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单音节。类似地,由三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三音节词。另外,多音节词这一术语既可以指由三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也可以指由一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

陡是什么意思

陡的意思:本义: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引申指突然。又用作姓。
陡,汉语汉字,拼音是dǒu。从阜,走声。山势峻峭难以行走是陡之范式。
出处:《集韵》:陡,峻立也。
例句:
1、《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塞者凿之,陡者级之。
2、元·王实甫《西厢记》:曾经消瘦,每遍犹闲,这番最陡。
常用词组:陡壁、陡变、陡跌、陡度、陡峻、陡坡、陡峭、陡然、陡削、陡崖。

和硕亲王和亲王区别

和硕亲王和亲王区别:
1、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2、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