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阳光阅读答案

老猎手
精选回答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八月的阳光

阅读

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八月的阳光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了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官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9.

阅读

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

小说

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以内)(2分)

→ 筹 借 学 费 → → 外 出 打 工

10.

小说

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行深深的脚印……”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小秋“出神”时的

心理

活动.(50宇以内)(4分)

答:

答案:

9.2分 以下两个得分点,每答对一处给1分.

路边盼信 撕通知书 (意思对即可)

10.3分 突出

天气

酷热(得1分)衬托小夏、小秋盼信的急切心情(得2分) 如只答点题、与结尾相呼应或暗示小夏、小秋求学的艰难等,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 比喻(得1分) 形象地描绘出小夏、小秋震惊的神态(得2分)

12.3分 可从两方面理“八月的阳光”既暗示生活的艰难(炙烤人),又象征亲情的温暖、社会的关爱(温暖人).答出任一方面得2分,答全两方面得3分.

13.4分 评分时着眼于整体把握,须抓住三点要求:①想象合理,②内容为

心理

活动描写,③语言通畅.答案超过50字,扣1分.

彼岸花开 2024-04-19 13:01:41

相关推荐

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 C、位

题目内容:喜马拉雅山仍在不断上升的原因是A、位于板块交界处B、位于板块扩张部位C、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位于板块挤压部位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暂无解析考点核心:板块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
展开详情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

题目内容: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最...
展开详情

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 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题目内容:如果你在宋代过春节,那么你会遇到的情况是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②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守岁”。③早起登高,祝福新年。④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
展开详情

下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

题目内容:下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丙地位于(40N,117E)。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若游客沿景观步道从丁处开始游览,可能看到的景观有A.甲处的旅游景点B.位于乙处的寺庙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D.典...
展开详情

下列属于自爱的是()①珍爱生命 ②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悦纳并完善自己 ④认识自己的

题目内容:下列属于自爱的是()①珍爱生命②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③悦纳并完善自己④认识自己的发展潜力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最佳答案:D答案解析:自爱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所以①②③是...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门豹》课文主要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西门豹》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雪月是什么意思

雪月,汉语词语,拼音是xuě yuè,意思是指明月。雪和月。
释义:
1、明月。
出自唐代贾岛《酬胡遇》:“游远风涛急,吟清雪月孤。”
2、雪和月。
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造句:
1、透过书籍,人们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观察百般生态,去感知风花雪月,去领略高山流水,去体验世态炎凉。
2、大理美景“风花雪月”一如其名,自是美不胜收。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

关于眼光和格局的诗句有: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译文: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3、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4、列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文: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杜甫《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宋代王安石《登飞来峰》

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

译文: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译文: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9、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

译文: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10、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掌管大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宏观的、长远的事情,而具体去实施的人却一定要清楚细节的、切近的事情。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1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13、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代李绅《答章孝标》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14、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译文: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杜荀鹤《小松》

译文: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归宿感什么意思?

归宿感的意思是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
归宿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uī sù,意思是意向所归;止宿;结果,结局;最终着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
示例:宋·秦观《韩愈论》:“别白黑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
感是汉语一级字,读作gǎn或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外界事物在人们思想情绪上引起的反应,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动人心也”,由此引申出触碰、觉得、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等含义;由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申为向对方表示谢意;由觉得引申出生物体因病菌或病毒侵入而发生病变的含义。又用作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等。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