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九仞不能功亏一篑(为山九仞)

半步沧桑
精选回答

1、诗句“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的意思是:天下任何事物的产生,都必然要经过酝酿、发展的过程,决不会突然而来。

2、出自王充《论衡·状留篇》中的句子:“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3、” 后演变为现在的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4、”原文如下:且圆物投之于地,东西南北,无之不可,策杖叩动,才微辄停。

5、方物集地,壹投而止,及其移徙,须人动举。

6、贤儒,世之方物也。

7、其难转移者,其动须人也。

8、鸟轻便于人,趋远,人不如鸟,然而天地之性,人为贵。

9、蝗虫之飞,能至万里,麒麟须献,乃达阙下。

10、然而蝗虫为灾,麒麟为瑞。

11、麟有四足,尚不能自致,人有两足,安能自达?故曰:燕飞轻于凤皇,兔走疾于麒麟,蛙跃躁于灵龟,蛇腾便于神龙。

12、吕望之徒,白首乃显;百里奚之知,明于黄发。

13、深为国谋,因为王辅,皆夫沉重难进之人也。

14、轻躁早成,祸害暴疾。

15、故曰:“其进锐者退速。

16、”阳温阴寒,历月乃至;灾变之气,一朝成怪。

17、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18、干将之剑,久在炉炭,铦锋利刃,百熟炼厉。

19、久销乃见作留,成迟故能割断。

20、肉暴长者曰肿,泉暴出者曰涌,酒暴熟者易酸,醢暴酸者易臭。

21、由此言之,贤儒迟留,皆有状故。

22、状故云何?学多、道重为身累也。

23、译文对照:圆的东西掷在地上,东西南北,没有滚不到的,拿根棍子阻挡它,才稍微一挡就停住了。

24、方的东西落在地上,一扔下去就停住了,至于它的移动,需要人去触动它。

25、贤儒,是世上方的东西。

26、他们难得移动,要移动就需要有人帮助。

27、鸟比人轻便,能去很远的地方,人不如鸟,然而在天地之间有生命的东西当中,人是最宝贵的。

28、蝗虫飞行能达万里,麒麟必须有人进献,才能到皇宫门前。

29、然而蝗虫是灾祸,麒麟是祥瑞。

30、麒麟有四只脚,尚且不能自己到达宫廷,人有两只脚,怎么会自己到达呢?所以说,燕子飞得比凤凰轻盈,兔子跑得比麒麟快速,青蛙跳得比灵龟爬行快,老蛇穿行比神龙灵便。

31、姜太公白了头才显贵;百里奚的智慧,到晚年才表现出来。

32、他们能为国家深谋远虑,因此成了君主的辅佐,但都是些才高德重,很难被提拔任用的人。

33、轻浮急进的人早被任用提拔,但祸害的到来会特别迅速。

34、所以说:“前进得快的退缩也快。

35、”春夏秋冬,要经过几个月才会变更,而灾变的气,一个早晨就会发生不可想象的事。

36、所以黄河的水结冰,不是一天寒冷能形成;把土堆成山,不是一会儿就可以弄成。

37、干将宝剑,要在炉火中锻烧很久,锐利的锋刃,要经过无数次精细的冶炼磨光。

38、由于经过长时间的熔炼,就显得形成非常迟缓,正因为形成非常迟缓,所以才能够割断东西。

39、突然长出来的肉叫肿,突然喷出来的泉叫涌,酒太熟的容易变酸,醋太酸的容易变臭。

40、像这样说,贤儒不能任用提拔,都有他们自己的缘故了。

41、原因是什么呢?学问太多,先王之道太重,成了自己的负担。

42、扩展资料《论衡》赏析:《论衡》书从宇宙观上反对这种见解,针锋相对的提出: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气”构成,“气”是一种统一的物质元素。

43、“气”有“阴气”和“阳气”,有“有形”和“无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气”的凝结,死灭则复归元气,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

44、由“气”这个物质性的元素出发,《论衡》指出:“天乃玉石之类”的无知的东西,万物的生长是“自然之化”。

45、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由同一的充塞于宇宙中的气形成,而且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所以,“外若有为,内实自然”。

46、而人与天地、万物不同的是“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之,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

47、所以,人和五谷不是上天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气”的“自然之化”。

48、《论衡》书首先从宇宙观上否定了“天人感应”的“天”,还世界的物质性面貌。

49、不过,《论衡》书中所描述的宇宙观,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观:“天地合气,物偶自生也”,“及其成与不熟,偶自然也”(《论衡·物势》篇)。

50、作者简介: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

51、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52、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

53、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

54、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

55、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

56、《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要重来多少次才会明白 2023-12-05 12:02:30

相关推荐

彩金多少钱一克 16家曝光

1、截止2020年2月5日,彩金收一般在190元一克。2、其实彩金是商家的一种设计与不同颜色搭配与反光折射的效果而已,本质还是K金。彩金多少钱一克16家曝光3、在国内销售的彩金通常是18K金,但是售价比普通的1...
展开详情

青云门四大剑诀(诛仙十大功法)

小篇给大家谈谈青云门四大剑诀,以及诛仙十大功法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青云门镇山奇术之一的“神剑御雷真诀”闻名天下,道法,仙剑,天雷便是青云一派的代表。2、小说《诛仙》是中青云门的四大剑...
展开详情

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 中国十大名花

小天给大家谈谈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以及中国十大名花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1、“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桂花。2、该词句是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花中第一流指的是什么花中国...
展开详情

门里面一个三这个字怎么读? 门里面一个三叫什么字

1、是:闫字,读音为:yán部首:门部外笔画:3总笔画:6结构:半包围五笔86:UDD五笔98:UDD仓颉:LSMMM郑码:TLCD笔顺编号:425111四角号码:37101汉字首尾分解:门三汉字部件分解:门三...
展开详情

世界上最神秘的符号 2020火爆昵称特殊符号

最厉害的所罗门符号所罗门符号是一种古老的符号,它由古希腊哲学家所罗门发明,它可以用来表示某事物的真实性或假实性。它由三个箭头组成,分别表示“真”、“假”和“不确定”。它可以用来表达某种逻辑关系,例如,如果A是真...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