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历史

气贯长虹
精选回答

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

一个人出生时所有的知识都是零,人类能在前人基础之上不断进步,靠的是文字记录;统治者治国之术能够不断累积进步,靠的就是历史记录,古人记录历史之首要目的,是给帝王统治国家提供借鉴,故司马光所写之史书巨著被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借鉴往事,有助于治理国家之著作。

正因有良好之史学传统,才能在王莽那样试错中不断吸取教训,让政治制度不断完善,避免重复犯错,最终形成极为稳定之统治模式。

普通人也可从古人之历史著作中获益,历史不仅对政治制度之试错,也是对人生之试错。

人性亘古不变,历史中那些事件在今天相同之条件下仍旧可以发生,我们可从繁多之历史事件中观察人性,洞悉人们在各种特殊环境下之反应,许多人生教训不需要亲自尝试,可直接从历史事件中学到,因此我们可比不读历史之人用更低成本快速成熟。

中国记录历史之传统从《左传》开始,到司马迁之《史记》正式定型,为中国史学定下很多良好之规范,不少规范被执行了上千年。

中国的史书主要有两种形式:“编年体”和“纪传体”。

“编年体”就是按照时间顺序,一年一年、一月一月地记录历史事件,《左传》和《资治通鉴》都属于这种形式;“纪传体”主要以人为单位,把一个人之一生写成一篇文章,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是讲秦始皇一辈子之事,《史记?高祖本纪》就是讲刘邦一辈子之事,《二十四史》便是采用纪传体书写的。

编年体和纪传体各有优缺点。

刚入门读历史之时,最好读纪传体,纪传体都是有头有尾的一篇篇故事,前因后果写得很清楚,看纪传体就和看小说一样,可让我们快速建立对某个历史人物之印象,总结他之得失;等到详细研究历史之时,就需要编年体了,借助编年体才能知道某件大事发生时,当时之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编年体把所有历史人物都打通到同一条时间线里,便于抓住历史之大脉络,初学者上来就读编年体,会感到极为枯燥,因好几件事情都混合在同一个月份里,又没头又没尾,常常会看得莫名其妙。

简而言之,纪传体更适合初学者,编年体更适合历史专家,传统之史书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借鉴,统治者又不是历史专家,当然是故事性强之纪传体更适合,因此纪传体成为中国史书之主流,现在很多历史普及书籍,都是以人物和事件为中心,也可看作是变相之纪传体。

除人物之传记外,《史记》还适当兼顾了其他内容:《史记》里一部分内容叫作“书”,“书”所录不是某个人之故事,而是国家之政治、经济、文化等某一个领域情况,如《河渠书》就是专门记录水利方面之事,相当于是一部独立之“水利史”;为后人查阅方便,《史记》还有一部分叫作“表”,就是历史大事年表,像是一个简略版之编年体提纲,以弥补纪传体之不足。

《史记》之结构设计非常完善,因此成为后世史书之典范,《二十四史》基本都是按照《史记》之结构来写的;《史记》另一个优点是文字优美、内容真实。

甲骨文记录商周之时很多珍贵史料,但是在清朝末年才被发现,人们都不知道甲骨文之存在,司马迁在没看过甲骨文之情况下,在《史记》中对商周之记述大体上都和甲骨文资料吻合,说明司马迁之历史考证水平非常高。

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史学之重要性,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历史记录,中国朝廷很早就有专门负责记录历史之史官,从晋朝开始,还有专门记录皇帝一言一行之史官,所记录之内容被称为《起居注》,是皇室的第一手资料,内容非常详细,史学价值极大。

中国很早就有“政治不得干涉历史记录”之史学精神,皇帝对于天下百姓都有生杀予夺之大权,但不允许看自己之《起居注》,为的是避免皇帝随意篡改史书,如皇帝非要看,会受到大臣集体反对,也会受到后人之谴责,当然历史上还是有些皇帝违反了这条禁令,但这条传统之存在,已是非常了不起之事。

可以自豪地说,因司马迁等历史学家们所开创之史学传统,中国之历史记录是世界上最为完备的。

其实历史这个科目,本人认为最重要还是在于兴趣,有兴趣才会去探究去查询资料,而且你会发现,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又一个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前人的故事。

俗话说的好,以史为鉴,就是如此。

如果仅仅为了获得高分,所需要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主意老师所讲的要点,认真做好笔记,画出关键点。

实际上初中历史的知识要点是比较基础的,所涉及的主要是历史各个朝代的基本思想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文化影响。

而且初中历史主要涉及的朝代还是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朝代,主要还是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分清楚关注的重点。

当然如果要学好历史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就不能只是靠背诵,更多的而是理解。

本人认为,历史知识若需要理解,重要的不仅是了解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是什么,而且还要去思考国家设置这样的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历史的发展都是有它内部的原因的,弄清楚原因,就弄清楚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了解了发展的规律,自然而然就能记住并理解一件又一件的历史事件了。

世界历史固然和中国历史的规律不一样,但是也是有自己发展的规律的。

本人可能对世界历史不是太了解,所以就不细说了。

如果在学习中需要质询问题和交流,欢迎随时联系,愿大家共同进步。

静夜春水 2023-09-06 11:23:42

相关推荐

乌鱼为什么说是孝鱼

刚出生的小乌鱼为了报答母鱼的养育之恩自动进入母鱼口中,以保证母鱼不会被饿死,所以被称之为孝鱼。乌鱼在繁衍小鱼的时候眼睛会有一段失明时间,这段时间母鱼不能出去觅食,一部分幼鱼就会自动进入母鱼口中,成为它的食物。乌...
展开详情

2022年12月7日是什么节气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大雪节气,标志仲冬季节开始。此时节,天气更加寒冷,零摄氏度以下的气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常态。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一种概念。公历每年12月...
展开详情

潘冬子的精神品质

潘冬子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角,他的精神品质包含了很多,勇敢、坚强、机智、果敢等。潘冬子是一位被刻画的很好的少年英雄,新时代新青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精神在他身上已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里,潘冬子在面对母亲罹难...
展开详情

红包名字写在哪个位置

红包名字写的位置有以下几种,第一,红包背面的正中,一般没有任何祝福语,只是表明送礼人就直接写上全名,第二,右下角,如果横着书写祝福语,那么署名落在右下角,第三,左下角,如果竖着写祝福语,一般名字署在左下角。红包...
展开详情

黑布林酸的就是没熟吗

黑布林酸有可能是没熟。没有成熟的黑布林含有大量的植物酸,并且肉质较硬。成熟的黑布林甜味和香味较为浓郁,果皮带有些许酸涩感,但酸度不大。此外,如果黑布林软了也有较大的酸味,则也可能与品种和采摘时间有关。黑布林果皮...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翻译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的翻译是你只需要担心自己能否自立,不要担心别人不懂你。
该句话出自晚张之洞所写的《诫子书》。
节选内容: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译文: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

志存高远的前面是什么

原句为“志当存高远”,前面是“夫”。出自《勉侄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
译文:
一个人的志向应当保持高尚远大,仰慕先贤人物,断绝情欲,不凝滞于物,使贤者的志向高高地有所保存,诚恳地有所感受,能屈能伸,抛弃琐碎的东西,广泛地向他人咨询、学习,除去狭隘、悭吝,这样即使未得升迁,又何损于自己美好情趣?何愁理想不能实现?如果意志不坚定,意气不昂扬,徒然随众附和,沉溺于习俗私情,碌碌无为,就将继续伏匿于凡庸人之中,终究不免于卑下的地位。
《勉侄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勉励侄子诸葛恪而作。全文虽87字,字字珠玑,却包含着对侄子诸葛恪的种种期盼,并演变出志存高远一词。

望天门山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用了奇妙的比喻,把天门山比作打开的天门。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20个字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译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