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版海鲜大盘怎么做?夏日美食海鲜不可辜负!

安静的复苏
精选回答

炎炎夏日,美食当中怎么可能少得了海鲜?羊儿老家是一座海滨小城,对于海鲜有着家一般的思恋之情,每过几日是一定要吃一些海鲜的。虽然异乡的海鲜总找不到老家的那种味道,但聊胜于无对吧?况且大热天的人很容易没有胃口,吃点海鲜提提鲜,让自己整日感觉无滋无味的味蕾尝到一丝鲜亮。想起来每到夏季,前往我的老家海边旅游的人们喜欢吃的一道菜:海鲜大盘,于是赶紧去市场买了一些海鲜回家,今儿咱们就吃海鲜大盘好不好?来吧各位,家庭版的海鲜大盘闪亮登场啦!

操作方法

想用什么海鲜做海鲜大盘都随便的,这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什么螃蟹啊,大虾啊,各种贝类都是可以拼凑在一起的。夏季天气热,不敢买太多,挑选了三种,白蚬子,大香螺还有牡蛎,这是我最喜欢吃的。

找来干净的刷子,把牡蛎上上下下全部刷洗干净,牡蛎生长的区域是有一些泥沙的,所以一定要用刷子刷洗,刷洗干净之后然后浸泡在水里。

白蚬子要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手使劲的搓洗干净。大香螺里面会有很多泥沙的,所以一定要在水里冲洗几遍,然后用刷子刷洗干净,并且浸泡在水里。

下面要做的,就是准备葱姜蒜了,小葱几根,大蒜几瓣,再准备一点生姜,吃海鲜是绝对离不开这三样的,然后准备几棵小香菜。

大蒜拍碎之后要捣成蒜泥,捣蒜泥的时候,往里面加点食盐和一点点味素,然后捣成蒜泥待用。

然后再把生姜切成末捣成生姜泥,小葱和香菜切末放进碗里。生抽和醋放进碗里,蒜泥和生姜泥全部倒上一些凉白开,搅拌均匀,这就算是调好吃海鲜大盘要用的汁了。

找个大一些的锅,先把牡蛎放进去,再把香螺放进去,最后放上白蚬子。因为我用了一个锅不太大,后来换了一个大点的锅,所以放海鲜的顺序有些不对,大家知道就行哈。然后切葱段和姜片放进去,再加上两三小勺食盐,盖上锅盖煮。

当煮开之后,就别盖着盖子煮了,打开锅盖煮五分钟,期间要翻一下,翻完之后再煮三分钟,海鲜基本上就熟了。很多人会告诉你,吃海鲜的时候不用使劲煮,这是不可以的,海鲜不煮熟吃起来口感好且嫩滑,但是里面含有大量细菌。

海鲜大盘煮好之后放进盘子里,也可以和我一样找个大盆。海鲜用牙签挑出来,碗里加入一点香菜和小葱末,倒入一点生抽和醋,再倒进去一勺子大蒜汁和生姜汁,你就吃吧,小心鲜的咬了舌头哦。另外告诉大家一点,吃海鲜的时候不要喝啤酒,对健康不好的。

樱树抽芽 2024-01-11 15:33:37

相关推荐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李清照早期词风是什么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作品多为婉约风格,属于婉约派代表词人。她有“婉约之词宗”之称,开创了重要的词体“易安体”,该词体对词坛影响深远。李清照是文学史上有名的天才女作家,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
展开详情

康德尔的代表作是

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论文集》,汇集了20世纪20年代他本人撰写的论文和发表的演说。1924-1944年,康德尔担任《教育年鉴》的编辑,该年鉴以介绍当代各国教育为主,其中的文章均是由各国知名的教育家撰写的。康德...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列那狐的故事作者

《列那狐的故事》是由法国让娜·勒鲁瓦·阿莱改编的童话。该作讲述的是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王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是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压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强权豪门勾心斗角,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作品所展示的是中世纪法国各种社会力量矛盾和斗争的错综复杂的局面。作品以出色的喜剧手法以及市民文学机智幽默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让娜·勒鲁瓦·阿莱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当时的法国,女性作家还是凤毛麟角,让娜·勒鲁瓦·阿莱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作品大多关注儿童成长,如:《孩子的权利》、《一个诚实男孩的故事》。其最出名的作品是对《列那狐的故事》的改编。

白杨礼赞的作者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结构划分,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文章开头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的“不平凡”,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画。作者把自己置身画面中写出了在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作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第三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有如临其境的感觉。接着用自己的惊奇之感来点出悬念。第四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油然而生敬意。
第三部分为第五至第六段,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第六段,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为七至八段,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文章一连用四个反诘语气的句式,层层联想开去,一气呵成,感情激越,气势不凡。第八段囊括上文。白杨树的象征含义在作者反复吟咏不平凡的白杨树“跟北方农民相似”的赞语中,感情浓烈地揭示了出来。
第五部分为最后一段,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结句再次点题,回应开头,简洁有力。

天下第三行书是谁写的

“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的《寒食帖》,《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廓的意思

“廓”指空阔;清除;物体的周围。
“廓”的出处:
1、《图画》:“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
2、《送李愿归盘谷序》:“窈而深,廓其有容。”
3、《荀子》:“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廓”造句:
1、事情比较复杂,我先说说它的轮廓。
2、远山的轮廓在雨雾地遮掩下显得有些模糊。
3、美术老师几笔就勾画出一个人体的轮廓。
4、他用五分钟的时间,就勾勒出了她的大致轮廓。
5、我只知道这件事的大体轮廓,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