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经典的30句话

人海茫茫
精选回答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此诗是曹雪芹以自己的身份来写的,表达了他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2、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出自红楼梦第一回,这里是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释,也大致交待了主要人物的结局。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揭示了贾雨村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的内心世界。可见日夜都在盼望“飞黄腾达”的贾雨村,浑身散发着升官发财的臭气。

4、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源起佛经中的一则故事,警醒人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

5、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本句取意于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及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一段。此诗意境清奇,以一个渡字写出了鹤的飘逸以及环境的冷清。

图片

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枉凝眉》里的内容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这首曲子写男女主角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理想”,又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黛玉泪尽而逝。

7、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是《红楼梦》中的第三首柳絮词,是林黛玉的《唐多令》词。全词如下: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8、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

这便是“木石前盟”的由来。贾宝玉原是天上的神瑛侍者,林黛玉原是天上的绛株仙草,神瑛侍者每天辛勤地给绛株仙草浇水,绛株仙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惠立下誓言要用一生的泪来报答他。

9、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这句是《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林黛玉所说,说明了知音的难得和真挚友谊的珍贵。

10、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原出自《西厢记》,张生初见崔莺莺,就被小姐的美貌所打动,内心独白曰:“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这里贾宝玉借指自己和林黛玉。

11、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源于《红楼梦》第八回:“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1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太虚幻境的对联,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反反复复,万事皆如此。

13、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这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

14、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这副联语写在“太虚幻境”的宫门之上,横批是“孽海情天”。

15、一聚一散最伤神,还不如不聚的好,所以向来喜散不喜聚。

自古离别最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当好聚好散吧。

图片

16、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这话是贾宝玉说的,也是曹雪芹说的,不知道男人们听了什么感觉?

17、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取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是贾宝玉所唱《红豆词》,同时也是一首爱情的颂歌。

18、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林黛玉以花来比喻自己,暗含了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悲苦。

19、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句是林黛玉《葬花吟》中的诗句,黛玉葬花时遇到宝玉,宝玉说将花撂在水里,黛玉说这里的水干净,可是流出去之后就会有秽物了,还不如埋在土里,随土化了干净。

2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这是宁国府的上房对联,贾宝玉一见这幅对联就说:“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原句出自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22、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这是林黛玉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最为新颖别致,也最能代表黛玉个性的一首诗,有一种“郊寒岛瘦”的感觉。

2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对王熙凤的真是写照。

24、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元妃省亲时,元妃让宝玉作四首诗,这是第四首中的诗句,实为黛玉替宝玉的代笔之作。

25、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

出自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图片

26、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林黛玉《葬花吟》中的最后两句,一语双关,也是在哀叹自己。

27、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这是林黛玉《咏白海棠》中的诗句,用梨花之白来形容海棠之白,再加上梅花之魂,以花喻人,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2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

出自《红楼梦》二十六回小红之口:“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29、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是对“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四春中的大姐元春一生的判词,元春早年入宫为妃,风光无限,后来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死去。

30、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是十二钗曲的收尾,也表现了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情景。

淡然处之 2024-05-30 14:30:50

相关推荐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

雨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城市贝桑松,出生6周后,雨果随父母到处奔波。雨果幼时便显露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几个时期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创作...
展开详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什么小说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歌德的父亲非常严肃,相反,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温柔母爱来安慰、保护着歌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歌德正确理解文学的能力。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展开详情

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

宋朝是文学作品发展的高峰时期,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作品。比如说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秦观等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家,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游鉴湖秦观原文翻译游鉴湖[宋]秦观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水光入...
展开详情

曾巩那届状元是谁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文人最向往的时代,今天通过北宋一届科举考试的榜单,来向大家诠释什么叫做群英荟萃、群星闪耀。曾巩那届状元是谁状元是章衡。在宋朝,有这么一届科举榜单,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可...
展开详情

马致远元杂剧代表作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文人代表,号东篱,常被称为马东篱,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作品风格典雅,语言精妙,他的作品在元代时期就很有名气,广受人们的喜爱。马致远的戏曲作品以神仙道化作品为主,故他有“马神仙”...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乔迁新居大门对联

乔迁新居大门对联:
1、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2、横批:吉祥如意。
上联:迎喜迎春迎富贵;
下联:接财接福接平安。
3、横批:可心就好。
上联:良辰吉日喜迁新居;
下联:人兴家旺宜住高楼。
4、横批:乔木莺迁。
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
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5、横批:栋宇聿新。
上联:吉日迁居万事如意;
下联:良辰安宅百年遂心。
6、横批:方寸福地。
上联:添居室金玉满堂;
下联:栋梁起流芳百世。
7、横批:四海升平。
上联:一马平川进新居;
下联:珠光宝气福满堂。
8、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9、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
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

亏除去部首有多少画

“亏”字除去部首,还有两画。
亏(拼音:kuī),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亏”和它的繁体字“虧”原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简体“亏”原是“于”的异体字,字形、字义关系不详。清代王筠认为是“吁”的本字,假借为动词“往”义,并由此引申出“到达”、“在”、“比”义,进而虚化出一系列介词用法,这些意思后世多写作“于”。“亏”字后来成为“虧”的简化字。
“虧”始收录于《说文解字》,许慎认为是形声字,从亏雐(hū)声,本义指气不足,引申泛指缺损,再引申指短、少、差欠,又引申为毁坏,还引申为道义上的亏欠、对不起。又作幸好、幸亏讲。另外“亏”也表示讥讽。

疾行的意思

“疾行”读音jí xíng,汉语词语,意思是快速行走。
出处:
1、《素问·气厥论》:“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
2、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伍员疾行,至于鄂渚,遥望大江,茫茫浩浩,波涛万顷,无舟可渡。伍员前阻大水,后虑追兵,心中十分危急。”
造句:
1、他骑马疾行,在父亲咽气前到达了家中。
2、大队骑马背枪的胡子在山道上一路疾行,偶尔一两个山中猎户看到这群胡子,无不躲得远远的。
3、适才我看到你骑在疾行的巨无霸背上,仍然谈笑自若引吭高歌,如此临危不惧,气定神闲的大将风骨,岂是平常人所能及的。
4、杨龙和林凤仙驾着火龙,在万丈虚空之上穿云破雾,瞬息千里,飞速地朝着东南方向疾行而去。

会操是什么意思

会操,读音为huì cāo,汉语词语,意思是会合举行操演。该词是一个军事术语,古今语意不同,在清朝末年,又称为秋操、大操,意指新军的军事演习,在今天,专指军队的队列训练。
出处:《大辞海·军事卷》:“会操:集中部属对已训课目、内容进行的操演。多用于队列训练,目的是检验训练效果,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常由连、营、团级单位组织实施,并组成评判组,按指定的单位或个人顺序轮流操演,结束后进行讲评。”
造句:
1、每天早晨,同学们在操场上会操。
2、我今天感到非常高兴,能够以检阅官身分出席这次结业会操。
3、我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结业会操,再一次以检阅官的身分,与入境处的结业学员见面。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