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记得自己出生吗

以微笑面对
精选回答

当你回想最早的记忆时,也许你的脑海里会浮现生日聚会或家庭度假的场景。那么,再回想下,发生这些事情时你的年纪有多大?很大概率上,你能回想起的最早事情是你的三岁生日。事实上,哪怕有家庭相册或其他线索可以触发更多回忆,但对于3到7岁这段时间,你能想起的事情真的很少。

心理学家将大多数成年人无法回忆起早年生活(包括他们的出生)的这种现象,称为童年失忆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最早在1899年提出“幼年经验失忆症”一词,来解释为什么他的成年患者缺乏儿童时期的记忆。如今,“幼年经验失忆症”更广泛地被称为“童年失忆症”。弗洛伊德提出,人们选择用遗忘的方式,来压制童年期的不愉快以及性有关的经历。为了阻止本我的无意识冲动,弗洛伊德称,人类学会了筛选记忆或篡改记忆,来保护有意识的自我。

一个多世纪以后,对于童年失忆症的形成,研究人员仍未能做出确切的解释。直到最近20年,人们才开始研究儿童——而非成年人——的记忆能力,以寻找答案。这项研究又牵扯出一系列跟幼儿记忆的细微差别有关的问题。

长期以来,童年失忆症的理论基础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婴儿大脑中形成记忆的那一部分尚未发育。然后,等到3岁左右,儿童的记忆能力迅速提高到成人水平。

但是,心理学家发现,三个月大和六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形成长期记忆。区别在于哪个记忆更持久。例如,婴儿在出生时似乎具有更加完整的隐式或无意识记忆。同时,记录特殊事件的显式或情节记忆在之后的三年内一片空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不记得自己的出生。

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最初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我们在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能形成记忆,那我们又为什么不能把记忆保留到成年后呢?这需要我们好好研究一下婴儿的大脑,来回答这些疑问。

儿童的记忆编码

为形成记忆,人类必须在脑细胞之间建立突触或连接,将事件中的感官信息编入我们的记忆中。然后,我们的大脑会给这些信息分类,再链接到其他相似的数据,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整合”。为了让该记忆持久,我们必须定期检索这些记忆,追溯这些初始的突触,强化突触间的联系。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婴儿无法编码构成记忆基础的信息。但已有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驳斥了这个观点。例如,在一项针对两个月大和三个月大的婴儿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用丝带将婴儿的大腿系到一个移动物件上。通过蹬腿,婴儿知道物体也会跟着动。接着,解开丝带,婴儿还是记得蹬腿的动作。在六个月大的婴儿身上重复这个实验时,研究人员发现六个月大的宝宝可以更快地学习到蹬腿和物体会动之间的关系,说明婴儿的编码能力是随着时间逐步提高的,而不是到了三岁的时候突然一下子提高的。

这种记忆编码或许和婴儿额头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有关。前额叶皮层在显示记忆的编码和检索期间非常活跃。刚刚出生的婴儿,这个区域还不具有完整的功能。但是,等到24个月的时候,宝宝前额叶皮层中的突触数量已经达到成人水平。

而且,婴儿在两岁或三岁的时候,大脑底部的海马区大小也开始稳定增长。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海马区将决定哪些感官信息会转移为长期记忆。

那么隐式记忆呢?隐式记忆位于小脑。它对新生儿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将温暖和安全感与母亲的声音联系起来,并本能地知道如何吸取营养。虽然证实了这种早期存在,但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隐式记忆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发育变化。甚至,在很多成年人的失忆症病例中,哪怕脑部受到创伤,但诸如骑自行车和弹钢琴等隐式技能往往不会被遗忘。

现在我们知道婴儿具有很强的隐式记忆,同时他们也有能力编码显示记忆,这表明童年失忆症或许源于错误的显示记忆检索。除非我们特地去思索过去的一件事,否则对各个年龄层而言,回忆起一段往事都需要一些提示。

记忆中的语言和自我意识

我们的意识或许屏蔽了我们最早的记忆,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语言能力。2004年的一项研究追踪了27个月大和39个月大的男女婴儿的言语发展过程,并用此来衡量他们回忆过去的能力。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事情发生时,孩子还不知道怎么用言语来描述这件事,那么等到后来他们学会了适当的言语之后,他们依旧无法描述这件事。

用言语描述我们对事情的个人记忆有助于形成我们的自传记忆。这些类型的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定义自我意识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与此密切相关的是认识自我的能力。有些研究人员指出,婴儿要到16个月或24个月时才能发展出自我认识能力和形成个人认同。

此外,当我们开始在脉络中组织记忆时,我们会形成对自己过去的认识。许多学龄前儿童可以按顺序解释一件事的不同部分,例如去马戏团时发生了什么。但他们要一直到五岁的时候才会有时间的概念,知道什么是过去,才能够按照心理时间线记住马戏团之旅。

家长在发展孩子的自传记忆中也会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表明,父母跟孩子口头分享回忆的方式,会影响这些孩子日后重提旧事的叙事风格。换句话说,如果父母详细地跟孩子讲述过去的事情,比如生日聚会或参观动物园等,那么这些孩子更有可能用生动的言语讲述自己的回忆。有趣的是,自传式记忆也具有文化的成分。西方人的个人记忆更侧重他们自己,而东方人则更倾向于从团体脉络中回忆自己。

理想三旬 2024-01-13 15:09:01

相关推荐

艺术生集训注意事项有哪些 需要注意什么

艺术生在集训的时候也要同步文化课学习,夯实文化基础。考生在专业课集训期间,文化课千万不要丢,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一定要兼顾。艺术生集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学校。因为一个好的培训学校,懂得怎么以最快...
展开详情

艺术生什么时候集训好 有必要去集训吗

艺术生集训指的是艺术类学生在完成学业水平测试之后,由学校或自己向学校申请,暂时停掉学校的文化课,到专业的艺术培训学校进行封闭式训练,直到校考结束。美术生集训时间美术生集训,通常从高二下学期开始,5月份开始报名,...
展开详情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是什么 窍门有哪些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
展开详情

艺考生集训注意事项 有什么要了解知道的

艺术生集训不要忽略了文化课,作为艺术生必须要做到文化课和专业课双赢,才能被心中理想大学录取,在这期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文化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略文化课,要一直学习专业课。艺考生集训注意什么学会针对性强化技...
展开详情

投档会参考学考成绩吗 学考成绩有什么用

将成绩符合的学生的档案投给招生院校。这就是投档,投档不参考于学生的其他条件,只参考他的总成绩和志愿。而根据学校的调档比例省教育考试院确定他的投档比例,只要学生的档案被投档,决定他是否被录取的因素就会包含他的学考...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杞人忧天的现代意思

杞人忧天的现代意思是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造句:
1、不要忧虑太阳会不发光,你杞人忧天了。
2、杞人忧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3、你真是杞人忧天,即便下大雨,这地区地势高,绝不会淹水。
4、告诉那个杞人忧天的人安静一点,他把每个人都搞得心神不安了。
5、只要充分作好准备,就不怕敌人的突然袭击,何必杞人忧天。
6、他最会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了,你得多开导他。
7、由于忧虑到孩子的幸福,很多母亲经常会杞人忧天。
8、他总是担心小李因路太远不能及时赶来,真是杞人忧天。
9、听他一说,我心里高兴,可是又难免杞人忧天,万一他事后变心怎么办?
10、她认为千禧虫会摧毁文明,真是杞人忧天。
11、事情状况未明,大家先别杞人忧天,乱了阵脚。
12、古人对彗星的出现,常杞人忧天,担心会发生灾难。

书面形式是什么意思

“书面形式”意思是指以文字表现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书以及任何记载当事人要约、承诺和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书面形式的具体表现。
书面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1、一般书面形式是指用文字来进行意思表示,如书面合同、授权委托书、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行为人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图表等。
2、特殊书面形式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获得国家有关机关承认的文字记载形式。包括:公证形式、鉴证形式、见证形式。

上位词和下位词意思

上位词指概念上外延更广的主题词。例如:“花”是“鲜花”的上位词,“植物”是“花”的上位词,“音乐”是“mp3”的上位词。下位词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概念上内涵更窄的主题词。例如:“鲜花速递”的下位词包括“上海鲜花速递”、“深圳鲜花速递”。
上位词和下位词都是相对某主题词的,也有它自己的等同词、上位词、下位词、同类词。一个主题词所表达概念的的任何一种属性、任何一种归类方式,都可以是它的上位词。例如:“鲜花快递”的上位词可以是“鲜花”、“快递”、“网上购物”、“鲜花礼仪”、“鲜花店”、“礼品公司”。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作者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作者是钱理群,2011年1月1日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一本课外读物,根据内容提出探索性问题,“读”与“思”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
钱理群,男,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任主编(与吴福辉共同担当)。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
钱理群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钱理群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多有撰述并为此奔走。他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