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学校绩效考核自查报告

朝生暮死
精选回答
有人说学校两大坑,绩效和职称,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有人说,学校里有两大坑,绩效工资和职称。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坑一: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教师工资的一部分。

是用来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项激励措施。

按照"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进行发放。

现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绩效工资总额的70%拨入到教师个人账户,30%的绩效工资用来进行再分配。

绝大多数学校,绩效工资的再分配,仍然与职称工资挂钩,对于高级职称的老师非常有利。

他们上着很少的课,领着很高的绩效工资,美其名曰,那是我自己的那部分,我为什么不能领回来。

我想说,你是高级岗位,你的工作应该在高级岗位上,工作量应该达到相应要求,这才符合绩效工资的本意。

坑二:职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有几十年的历史,激励着一部分老师,向教育专家和教育家方向发展。

就目前的中小学职称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

职称是对教师在教育能力方面的肯定,目前的现状是,一部分老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不想在教学第一线,这样会影响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不是职称改革想要达到的目的。

职称不但是教师身份的象征,更是工作能力的肯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目前所谓教师的这两大坑,国产也正在想办法进行改革,促使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拿职称来玩弄一线教师本来就是对教师的侮辱,对教育的亵渎。

中小学职称制度根本就是一群知识分子玩弄另一群知识分子的人间闹剧,随着不断有学生和教师不堪重压,极度抑郁选择自杀,这种闹剧也演变成了悲剧。

取消职称工资制度,禁止将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实行同工同酬。

应该增加教龄工资,中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多干事干好事通过绩效工资争取收入,老教师年老体弱适当减少工作量以老带新传授经验通过教龄工资保障收入。

凡是评优晋级,论文,课题,公开课,参赛,教学质量等各种公平的评比获奖一律视为荣誉,一次性给予奖励,绝不能通过职称工资制度以权谋私,营党结私,弄权乱权,一劳永逸,把教育搞得乌烟瘴气,恶化同事关系,败坏育人环境,造成:同事就是对手,领导就是出路,学生只是工具,名利才是根本的功利性教育现状。

职称制度限条件,卡名额,分明就是为当权者以权谋私设计后门。

如今的基层公立学校,尤其农村,优秀的新老师难来越难招,在职的中青年教师被职称制度玩得心灰意冷,丧失热情,评上高级职称的领导和教师要么疲惫不堪,一身病痛,不堪重任;要么自认达到人生巅峰退居二线、尽失干劲,可谓成也职称,败也职称!本来教师的工资待遇就不高,职称工资制度更是拉大了收入差距,也就拉大了干群之间,同事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取消职称工资制度并不意味着吃大锅饭,反而能化解学校矛盾,利于教师团结,为教育减负扫清部分障碍,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那些至今仍在为职称制度站台洗白的人,要么就是钻营职称已经得利或即将得利的人,要么就是掌握职称资源和权力的管理者,只要是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会毫无疑问支持废除职称制度的。

至于能不能彻底废除职称工资制度,主要还是看高层意志,同时也考验着有关部门和管理者的良心。

咱们拭目以待吧!在职称名利面前,无论多么高尚的人,都会心动的,毕竟名额有限,而且一劳永逸,早评早享受。

所以,学校内部评比打分制度都是有倾向性的。

科研论文公开课才是王道,当上领导才能先吃先占,为出成绩争生源抢优生,排挤同事,压榨学生,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

为评职称拼关系,拼酒力,拼牌技。

人人各显神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除了羡慕嫉妒恨,只能一声叹息。

学校教育和师生都被职称绑架,争名夺利乐在其中,累在其中,苦在其中!其实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职称工资制度早就该改革,甚至该取消了!上级卡名额限条件,各辖区教办或学校按单位制度评比打分排名。

看似公开又公正!其实这里面名堂多得很!政策制度的制定都是有倾向性的。

打分评比谁也比不过领导及其利益集团!老实奉献吃大亏!科研论文公开课才是王道!争生源抢优生抛弃差生名利双收!当上领导才能先吃先占!职称级别一朝评上,相应待遇终身享受。

本来教师工资就不高,职称工资制度中的待遇等级,更是让绝大多数教师由于评不上高一级职称,工资待遇被人为地拉下一大截,长期处于社会和行业的低收入阶层,伤透了教师们的心。

全国都是一样,中国的教育就是被一帮无德无能的官员领导和伪专家们搞坏了!职称工资制度正是这帮人弄权乱权的工具!至于能不能取消,主要取决于高层意志!但高层获得的信息和参考决策恰好来自于那一帮既得利益集团官员和伪专家;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基层教师们的申诉和反映。

最近几年对农村教师和年龄偏大老教师在职称政策上的照顾就是民意反映的结果,但这些政策都只是隔靴搔痒,敷衍塞责,根本没有触及到职称制度的根本性问题。

职称早已成为教育界的毒瘤,在我看来,直接将职称与工资脱钩,把职称定性为一种荣誉,一次性给予奖励即可。

教师的待遇还是应根据教龄长短,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劳有所获,老有所依!

放荡不羁 2023-08-23 15:10:37

相关推荐

比亚迪生产基地 比亚迪生产基地有哪些

比亚迪生产基地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比亚迪生产基地比亚迪生产基地有哪些1、比亚迪生产基地在中国的西安、上海、北京、商洛、惠州、韶关、长沙、宁波、深圳。2、比亚迪生产基地有西安、上海、北...
展开详情

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 昆明市常务副市长

小然给大家谈谈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以及昆明市常务副市长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昆明市常务副市长1、第一条u3000为了促进和保障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可...
展开详情

tvb古装戏 tvb古装戏演员表

tvb古装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1《孤星剑》《孤星剑》是由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于1993年出品的的爱情古装武侠剧,由郑伊健、梁小冰、魏骏杰、何婉盈、陈嘉辉等主演,共15集。2、该...
展开详情

相宜本草属于什么档次(相宜本草属于什么档次的化妆品)

怡怡给大家谈谈相宜本草属于什么档次,以及相宜本草属于什么档次的化妆品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相宜本草属于什么档次(相宜本草属于什么档次的化妆品)1、相宜本草是国产的护肤品品牌,而且相宜本草有...
展开详情

红心猕猴桃几月成熟 红心猕猴桃好吃吗

小乐给大家谈谈红心猕猴桃几月成熟,以及红心猕猴桃好吃吗应用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所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红心猕猴桃几月成熟红心猕猴桃好吃吗1、猕猴桃一般八月到十一月份成熟上市。2、猕猴桃也称奇异果,质地柔软,口感酸甜...
展开详情

精选推荐更多>

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未雨绸缪,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成语结构为复杂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
出自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造句:
1、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2、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我们要未雨绸缪,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4、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得市场的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5、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好的故事写于几年几月几日

《好的故事》创作的时间是1925年1月28日。《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
原文节选: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关于江南五言绝句:
1、《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3、《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5、《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不论和无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无论,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用说。
不论,指不进行深入讨论、考察或评论;不管,无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2、引证释义不同:
无论:
①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
②不必说;且不说。
③犹不止,岂止。
④不追究。
不论:
①不考察,不评论。
②不议论,不谈论。
③连词。不仅;不但。
④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
3、出处不同:
“无论”出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论”出自战国·荀子《荀子·性恶》:“不恤是非,不论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4、词性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无论”仅作为无条件连词使用。
“不论”既作为连词使用,又同时保留了动词词性,成为兼类词。
常见热点问答
热点搜索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作文大全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